汉朝历史 董仲舒献天人三策

Posted 董仲舒

篇首语: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一息尚存须努力,留作青年好范畴。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汉朝历史 董仲舒献天人三策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汉朝历史 董仲舒献天人三策

  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十月,为更好的治理国家,求贤若喝的汉武帝诏令各地推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人.董仲舒便是其中之一.刘彻初次召见董仲舒时就对他说,自从受命登上帝位以来,自己日日夜夜睡不好觉。“今朕获承宗庙,夙兴以求,夜寐以思,若涉渊水,未知所济”。“任大守重,夙夜不宁。”刘彻向董仲舒提出的问题是:“何行而可以章先帝之洪业,上参尧舜,下配三王?”“欲闻大道之要,至论之极”。“子大夫其尽心,莫有所隐,朕将亲览焉。”>  由此可见,武帝当时所欲求解的,不只是某些具体的政策措施,而是带规律性普遍性的历史哲学和指导战略。也就是要寻找一个既能总结以往历史教训,又能解决现实问题,从而保证未来稳定和繁荣的长治久安之道。>  刘彻对董仲舒的征问一共三次,董仲舒连上对策三篇作答。由于对策的首篇专谈“天人关系”问题,因此这三问三答以“天人三策”为名而载入于史册。

  总体而言,董仲舒在对策中提出了五项重大建议:>  (1)建立明堂礼制,约束贵族行为;>  (2)建立培养官吏的国家太学,从民间选贤良,为平民知识分子开辟通仕之途;>  (3)提出一套天人学说,用以约束警策皇帝;>  (4)限制豪民占田,节制土地兼并;>  (5)以儒家经典统一政治思想,建立国家主流意识形态。>  董仲舒上述对策中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的,一是建议进行意识形态改革,确立以儒家的政治和历史思想作为汉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二是建立一套考试选贤的文官制度。“推明孔氏,抑黜百家,立学校之官,州郡举茂材孝廉,皆自仲舒发之。(《汉书》)>  对董仲舒的对策刘彻极为重视,亲自批览,召见面谈。他懂得,一个国家要走向强盛,首要之举是维护社会的安定和建立牢固的有凝聚力的社会组织。而政治意识形态是一种重要的社会动员和组织工具。为了保持社会安定内部团结,必须抑制豪强兼并,也必须构建一套传承有序的政治意识形态。历来论者多将董仲舒看作“地主阶级思想家”。而我则以为未必然。董仲舒反对豪民兼并土地的思想,代表了当时社会中依附于国家土地的自耕小农的利益。《汉书·食货志》记董仲舒上武帝书云:“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重以贪暴之利,刑戳妄加,民愁无聊,亡逃山林,转为盗贼。赭衣(罪徒)充道,断狱岁以千万数。汉兴,循而未改。”他的建议是,必须抑制豪强与豪商兼并田地。“贾人有市籍不许以名占田也。若贾人更占田,则没其田业僮仆,皆入之于官”。“以塞兼并之路”。

  董仲舒的言论适应了巩固专制皇权的需要,利于维护封建国这的统治,从而受到汉武帝赏识,任命为江都相.

相关参考

汉朝历史 一篇文章让你全面了解董仲舒

第一节治春秋公羊学,教书育人>  董仲舒(前179年~前104年),西汉时期著名思想家,是继、之后的一位儒学大师。少治春秋公羊学,以天人三策得赏识。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在黄老清静无为思想占

汉朝历史 简述董仲舒提供的天人感应论这一思想

首先我们来了解下天人感应:人是效仿天的形象而产生的,人是天的副本,因此人与天是同类的。而“同类”事物之间会出现相感相动的现象。所以,天与人之间也存在相感相动关系,这就是所谓的“天人感应”。认为,“天人

历史百科 汉代孔子

董仲舒(前179~前104年),广川(今河北枣强县广川镇)人。自幼专心钻研“春秋公羊学”。书斋旁有一座园圃,他竟连续三年没有涉足观赏。景帝时担任博士。前140年应对“天人三策”后,被武帝任命为江都王相

历史人物 董仲舒是哪个朝代的人 西汉思想家董仲舒简介历史名人

  董仲舒,儒家学派不得不提的一个人,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就是受其影响。其一生所著不计其数,其中《公羊春秋》、《天人三策》和《春秋繁露》流传至今。他创立了新的儒学思想体系,并被誉为公羊大师、儒

汉朝历史 第三节 政治思想开明的儒术

  董仲舒“天人感应”学说的提出,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的个人兴趣。就当情况来说,汉朝亟需解决的问题有两个:一个是汉帝国的合法性问题;一个是重新构建汉帝国的统治基础。就第一点来说,汉帝国是通过推翻暴政和打败

董仲舒新儒学思想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董仲舒新儒学思想的思想核心董仲舒思想的核心是“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他认为天是最高主宰,皇帝代表天的意君临天下,受命于天而进行统治,天和人息息相关,皇帝要依照天意办事。天人关系说先秦时就有之,但董仲

董仲舒新儒学思想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董仲舒新儒学思想的思想核心董仲舒思想的核心是“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他认为天是最高主宰,皇帝代表天的意君临天下,受命于天而进行统治,天和人息息相关,皇帝要依照天意办事。天人关系说先秦时就有之,但董仲

西汉统治者采取了怎样的措施来确立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1.天人感应,君权神授。2.推明孔氏,抑黜百家。3.春秋大一统,尊王攘夷。4.建立太学,改革人才拔擢制度,反对任子訾选制。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天人关系说先秦时就有之,但董仲舒杂揉诸家,加以发展,吸收了阴

汉朝历史 第四节 “天人感应”力量无穷

  “天人感应”学说的提出,使得第一次清醒地认识到,汉王朝地位的合法,将为自己的威望添加砝码。在这种情况下,他才能有实力进行对外战争,才能,才能实现汉帝国几十年来的未来梦想。但可悲的是,儒生从此变得骄

从赵普的三策入手,来看看宋太祖是如何在制度上根除藩镇割据隐患

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上每个朝代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标签,诸如汉朝的「”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因此汉朝有着强汉之称。还有明朝的「”义武奋扬,跳梁者,虽强必戮”,加之明朝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所以有着刚明之称。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