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董仲舒是哪个朝代的人 西汉思想家董仲舒简介历史名人

Posted 董仲舒

篇首语: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董仲舒是哪个朝代的人 西汉思想家董仲舒简介历史名人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董仲舒是哪个朝代的人 西汉思想家董仲舒简介历史名人

  董仲舒,儒家学派不得不提的一个人,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就是受其影响。其一生所著不计其数,其中《公羊春秋》、《天人三策》和《春秋繁露》流传至今。他创立了新的儒学思想体系,并被誉为公羊大师、儒家大儒,那么,想知道董仲舒是哪个朝代的人吗?以下文章小编将为您揭晓西汉著名的思想家董仲舒简介。

  董仲舒是哪个朝代的人?

  董仲舒,是西汉一位与时俱进的思想家,西汉时期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和今文经学大师。

  董仲舒出生年代(公元前179~公元前104)汉代思想家,政治家。景帝时任博士,讲授《公羊春秋》。

  公元前134,也就是汉武帝元光元年,董仲舒在著名的《 举贤良对策》中,提出他的哲学“天人感应”、“大一统”学说,表彰六经”的主张。

  他认为,“道之大原出于天”,自然、人事都受制于天命,因此反映天命的政治秩序和政治思想都应该是统一的。

  他把儒家的伦理思想概括为“三纲五常”,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从此儒学开始成为官方哲学,并延续至今。其教育思想和“大一统”、“天人感应”理论,为后世封建统治者提供了统治的理论基础。时至今日,仍有学者在研究他的思想体系及故里等方面的文化,他的著作汇集于《春秋繁露》。

  西汉思想家董仲舒简介

  公元前179年董仲舒出生于广川一家有大批藏书的大地主阶级家庭。在汉景帝时当了博士,掌管经学讲授。

  公元前134年,汉武帝下诏征求治国方略。儒生董仲舒在著名的《举贤良对策》中系统地提出了“天人感应”、“大一统”学说和“罢黜百家,表彰六经”的主张。

  董仲舒认为,“道之大原出于天”,自然、人事都受制于天命,因此反映天命的政治秩序和政治思想都应该是统一的。董仲舒的儒家思想大大维护了汉武帝的集权统治,为当时社会政治和经济的稳定做出了一时的贡献。

  公元前134年式汉武帝元年,董仲舒任江都易王刘非国相10年,直到公元前125年,任胶西王刘端国相,4年后辞职回家。

  董仲舒创立新的思想体系

  此后,董仲舒居家著书,朝廷每有大议,令使者及廷尉就其家而问之,仍受武帝尊重。董仲舒以《公羊春秋》为依据,将周代以来的宗教天道观和阴阳、五行学说结合起来,吸收法家、道家、阴阳家思想,建立了一个新的思想体系,成为汉代的官方统治哲学,对当时社会所提出的一系列哲学、政治、社会、历史问题,给予了较为系统的回答。

  董仲舒一生经历了文景之治,汉武盛世,这是西汉王朝的极盛时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力空前强盛,人民安居乐业。

  董仲舒被尊称为"儒者宗"

  在思想文化方面,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思想要大一统的建议之后,施行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将儒学作为正统思想,从此汉代思想界树起了儒学的权威,产生了特有的经学以及经学传统。汉代立五经博士,明经取士,形成经学思潮,董仲舒被视为"儒者宗"。

  公元前104年,董仲舒于家中病卒,葬于西汉京师长安西郊,有一次汉武帝经过他的墓地,为了表彰其对汉王朝的贡献,特下马致意。由此,董仲舒的墓地,又名为"下马陵"。

  以上是关于董仲舒的信息,如您还想要了解更多历史人物的相关信息,敬请关注历史网

相关参考

历史人物 董仲舒生平 董仲舒简介 董仲舒人物评价

中文名:董仲舒别名:董子、董夫子国籍:中国www.cha138.com民族:汉族出生地:河北景县广川镇大董故庄村  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前104年),西汉广川(河北景县广川镇大董故庄村)人,思想家

汉朝历史 董仲舒的思想

董仲舒的思想  董仲舒,西汉广川(今河北景县)人,他是中国历史上把儒家学说推上正宗并取得官方哲学地位的关键人物。自董仲舒以后,儒家学说便逐渐从一个思想流派而跃升为官方意识形态,董仲舒的著作至今尚流传于

汉朝历史 董仲舒的思想

董仲舒的思想  董仲舒,西汉广川(今河北景县)人,他是中国历史上把儒家学说推上正宗并取得官方哲学地位的关键人物。自董仲舒以后,儒家学说便逐渐从一个思想流派而跃升为官方意识形态,董仲舒的著作至今尚流传于

董仲舒新儒学体系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董仲舒新儒学思想具体的思想主张①针对中央集权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战国阴阳五行家邹衍认为,历史中的朝代更替是由于五德运行产生的影响。按照邹衍的学说,每个朝代必须与五德之...

独尊儒术”吗 历史疑云: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

西汉初期,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一政策的核心是罢黜诸子百家,只允许通晓儒家学说的人做官,以此来统一思想,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这一政策指导下,汉朝在太学设立五经取士,

独尊儒术”吗 历史疑云: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

西汉初期,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一政策的核心是罢黜诸子百家,只允许通晓儒家学说的人做官,以此来统一思想,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这一政策指导下,汉朝在太学设立五经取士,

董仲舒新儒学体系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董仲舒新儒学思想具体的思想主张①针对中央集权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战国阴阳五行家邹衍认为,历史中的朝代更替是由于五德运行产生的影响。按照邹衍的学说,每个朝代必须与五德之

历史名人读书的故事

董仲舒三年不窥园。董仲舒专心攻读,孜孜不倦。他的书房后虽然有一个花园,但他专心致志读书学习,三年时间没有进园观赏一眼,董仲舒如此专心致志地钻研学问,使他成为西汉著名的思想家。匡衡凿壁偷光。西汉时期,有

董仲舒三年不窥园的故事 思想家董仲舒简介

董仲舒是当时有名的思想家、大学者。董仲舒从小就好学,所以有着丰富的学识,后来开课教学之后,很多人都慕名来学习,因此他的学生遍布天下,对于当时的朝政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和汉武帝的交流之中董仲舒提出了名传...

汉朝 董仲舒思想主张及影响

强盛的秦帝国很快覆亡后,封建统治者认识到:单靠严刑峻罚是不够的,还必须统一思想,对人民施以教化,才能稳定其长远的统治秩序。为了适应封建统治者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西汉武帝时,儒生董仲舒以儒家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