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历史 汉景帝时参与七国之乱叛乱的诸侯王都是什么下场
Posted 诸侯
篇首语:学向勤中得,萤窗万卷书。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汉朝历史 汉景帝时参与七国之乱叛乱的诸侯王都是什么下场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汉朝历史 汉景帝时参与七国之乱叛乱的诸侯王都是什么下场
七国之乱是发生在西汉汉景帝刘启统治时期的一次诸侯的一个叛乱,参与叛乱的有七个诸侯国的藩王,他们分别是吴王刘濞、楚王刘戊、赵王刘遂、胶西王刘昂、淄川王刘贤、济南王刘辟光、胶东王刘雄渠。汉景帝刚即位时内忧外患全部向他扑来,外有匈奴人不断滋扰汉朝边境,内有各地藩王蠢蠢欲动。西汉实行的是郡国并行制,即有封国制的存在又有郡县制的存在。刘邦在打天下的时候,迫于无奈分封了许多异姓王,好让大家同心协力为他打天下。在刘邦称帝之后,便实行了郡国并行制。但诸侯王的权利要远远高于郡县,一个诸侯国的大约能拥有四五个郡左右。所有诸侯王的国土加起来占了汉王朝的一大半,且他们有自己的武装力量,可随意调遣军队,又有自己的税收。权利非常大,仅次于皇上。刘邦逐渐识到了这个问题便慢慢铲除异姓藩王,改立刘姓子孙兄弟为藩王。并向大臣许诺以后不会在立异姓藩王。改立之后由于大家都是亲属血亲,所以各地藩王和汉王朝的关系还是非常融洽的。在刘邦崩逝后,吕雉当政,她违背了昔日刘邦不立异姓藩王的承诺,开始大肆立吕氏子孙为王,并且严加看管并迫害刘姓藩王。最后在刘姓藩王齐心合力之下将吕氏的势力铲除,为了不让外戚专政的事情再发生,大臣们经过商议,将刘邦的庶子当时的代王刘恒请到长安,让他来做下一任皇帝即汉文帝。
刘恒为刘邦的庶子,所以对当时其他的诸侯王经过几次迭代后血缘关系也远了,对他也不大亲近。所以当时刘恒的地位还是不大稳固的。在汉文帝时期便开始有小规模诸侯叛乱,但因规模不大全都被镇压下去了,这也标志着诸侯王和汉王朝之间的矛盾已经开始了。刘恒之后为了稳固自己的地位,分封了许多了自己的孩子为藩王,并实行监察制度,派列侯前往各个封地实行监察职权。采用了贾谊在《治安策》里面的意见,把一个大的侯国分成一个个小的侯国。在汉景帝即位的时候诸侯国与朝廷的关系已经激化,在汉景帝二年时御史大夫晁错上书《削藩策》建议削减诸侯王们的封地。但这一提议,许多大臣反对,尤其是武将们,武将们认为朝廷最大的敌人是匈奴,藩王们不足为患。而后晁错提出“攘夷必先安内”的言论说服了汉景帝。于是在景帝三年的时候,趁着楚王刘戊来朝祭天之时,汉景帝与晁错找出了刘戊在薄太后丧期时淫乱的证据削去了他的东海郡。此后找出其他罪名又削去了胶西王和赵王的郡县。景帝又与大臣们商量着削去吴王刘濞的封地的事情。这时候刘濞料到削藩削到最后自己也跑不了,且刘濞和景帝是有杀子之仇的,在景帝还是太子之时吴王刘濞曾带着自己的儿子吴王太子入朝觐见皇上,但吴王太子态度傲慢,喜欢争强好胜。
在一次玩博戏的时候和当时还是皇太子的景帝争执起来,景帝当时拿起棋盘砸像吴王太子的头,将吴王太子误杀。儿子被杀之后吴王非常生气,从此不再遵守对于皇帝的礼节,每年的朝贺也不回长安,慢慢的他便起了反叛之心。皇上也可怜他失去了孩子所以对他比较宽容。可正因为这种态度,让他越发骄横,成为了七国之乱的始作俑者。刘濞为叛乱已经准备了好多年,只是没有恰当的时机,正好借着削藩这件事情他联合楚王、胶西王等七国发动叛乱,并勾结匈奴、东越、闽越的一些贵族,打出“诛晁错,清君侧”的名号。汉景帝没想到刘濞会叛乱,并且来势汹汹,无奈之下景帝听从了晁错的政敌袁盎的意见,将晁错诛杀已平这些藩王的愤怒,可晁错已死七王之乱不止。景帝便封周亚夫为太尉、让他率领三十多位将军讨伐叛军。又派了曲周侯郦寄领兵攻打赵国、栾布攻击齐地诸叛国,并以大将军窦婴驻屯荥阳,监视齐、赵的动向。周亚夫为此次平叛的最高领导,他想出“以梁制吴”的方法,就是让实力强大的梁国在前面打叛军,当时的梁王是景帝的亲弟弟刘武,他在后面伺机断敌军的粮草。于是这场声势浩大的叛变不到三个月便平息了。兵败之后,胶西王去汉朝军营请罪,弓高侯韩颓当斥责他阴谋叛乱,宣读诏书,胶西王自杀而死。
* 景帝打算让吴王之弟哀侯刘广的儿子刘德接续当吴王,让楚元王的儿子刘礼接续当楚王。
魏安釐王二十年(前257),秦昭王已经在长平大败赵国军队,接着进兵围攻邯郸.公子的姐姐是赵惠文王弟弟平原君的夫人,多次给魏王和公子送信来,向魏国请求救兵.魏王派将军晋鄙带领十万之众的部队去救赵国.秦昭王得知这个消息后就派使臣告诫魏王说:“我就要攻下赵国了,这只是早晚的事,诸侯中有谁敢救赵国的,拿下赵国后,一定调兵先攻打它.”魏王很害怕,就派人阻止晋鄙进军,把军队留在邺城扎营驻守,名义上是救赵国,实际上是采取两面倒的策略来观望形势的发展.平原君使臣的车子连续不断地到魏国来,频频告急,责备魏公子说:“我赵胜之所以自愿依托魏国跟魏国联姻结亲,就是因为公子的道义高尚,能热心帮助别人摆脱危难.如今邯郸危在旦夕,早晚就要投降秦国,可是魏国救兵至今不来,公子能帮助别人摆脱危难又表现在哪里。
平原君详尽地讲了联合抗秦的必要性之后,要求楚王尽快地派出援兵去解救邯郸。
在越国故地置会稽郡(又作会嵇郡),越国才最终灭亡于华夏第一个大一统王朝、中华帝国秦朝。
相关参考
> 晁错虽然被杀了,但事情并没有像景帝设想的那样:叛乱的齐王会自动收兵。相反,刘濞还拥兵自重自称“东帝”,试图和景帝平起平坐。但他实在低估了朝廷的能力,以致日后落得惨死的下场。>> 景
四百年间,出现过大大小小的叛乱多次,但这些叛乱大都是刘家自己人制造的。看来虽然曹植在几百年后才做出了七步诗,但是“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事情,却早已经不是什么稀罕事了。“七国之乱”就是其中比较
七国之乱是发生在中国西汉景帝时期的一次诸侯国叛乱。汉景帝即位后,御史大夫晁错提议削弱诸侯王势力、加强中央集权。七国之乱是地方割据势力与中央专制皇权之间矛盾的爆发。七国之乱的平定,标志着西汉诸侯王势力的
七国之乱是发生在中国西汉景帝时期的一次诸侯国叛乱。汉景帝即位后,御史大夫晁错提议削弱诸侯王势力、加强中央集权。七国之乱是地方割据势力与中央专制皇权之间矛盾的爆发。七国之乱的平定,标志着西汉诸侯王势力的
当胶西王等三个诸侯王的叛军围困临淄的时候,齐王派大夫路中向景帝报告。景帝又命令他返回齐国复命,让齐王坚守临淄,说:“朝廷军队已经打败了吴楚叛军。”路中大夫赶回时,临淄城已被三国的军队重重包围无法进
西汉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说到西汉时期的七国之乱其实大家也应该多多少少知道的一些的,当时的诸侯国实在是太多了,也是没有太好的办法了,那么有的网友要问了,这一次的叛乱最后出
人物生平建功封侯窦婴是汉文帝窦皇后堂兄的儿子。他的父辈以上世世代代是观津人。他喜欢宾客。汉文帝时,窦婴任吴国国相,因病免职。汉景帝刚刚即位时,他任詹事。梁孝王刘武是汉景帝的弟弟,他的母亲窦太后很疼爱他
中国古代史·历史事件·七国之乱西汉景帝时吴楚等七个诸侯国的叛乱。汉初,刘邦消灭异姓诸侯王后,大封同姓王,形成郡县与王国并立局面。诸侯王在封地内征收租赋,煮盐铸钱,任免官吏,势力越来越大,严重威胁西汉中
七国之乱 汉景帝时期,由于弱诸侯王势力、加强中央集权,而爆发了七国之乱,不过这场叛乱在三个月内被平定了。七国之乱的平定,标志着西汉诸侯王势力的威胁基本被清除,中央集权得到巩固和加强。 七国之乱
听说汉景帝不小心害死他儿子所以他才要叛变是吗?吴王刘濞假装生病而不来朝廷觐见,文帝知道他怨恨景帝一不小心打死他留在京城作质的儿子,于是赐给他几杖,免其朝...帝时酿成七国之乱,是政治上可议的缺失。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