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尔克孜族喜爱吃什么?柯尔克孜族的饮食习俗
Posted 柯尔克孜族
篇首语:丈夫欲遂平生志,一载寒窗一举汤。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柯尔克孜族喜爱吃什么?柯尔克孜族的饮食习俗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柯尔克孜族喜爱吃什么?柯尔克孜族的饮食习俗
一日三餐,除早餐为馕和茶或奶茶外,中餐和晚餐多以面食、马、牛、羊肉为主;在农区以粮为主食,但肉类仍占有很大比重。
日常蔬菜不多,品种不少,仅洋芋、圆白菜、洋葱较为常见,并且很少与肉类一起成菜。很多肉类以做成手抓羊肉、烤肉(塔西哈拉克)为主。其次大都做成独具特色的灌肺、灌肠、油炒肉、肉汤等。
奶和奶制品在柯尔克孜族日常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最常见的有马奶、牛奶和奶皮、奶油、酸奶(浓、稀酸奶)等。平时喜用青稞、麦子或糜子发酵制成的一种名牙尔玛的饮料饮用,柯尔克孜族好饮茯茶,煮沸后加奶和食盐。
柯尔克孜族主要分布在中国新疆南部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等地,柯尔克孜族人民以从事畜牧业生产为主,兼营农业和手工业;传统工艺美术有刺绣、擀毯、雕刻、织花和金银器,习以兵器、山鹰、云彩、猛兽作图案。喜爱赛马、叼羊、马上打靶和飞马拾物等。其物质生活与经营畜牧业有密切关系,饮食起居也都有着游牧生活方式的特点。
柯尔克孜族早餐较简单,但营养丰富,多以鲜牛奶佐以其他食物,午餐也较简单,牧民们大都是携带干粮在野外食用,晚餐一般较丰盛。
信奉伊斯兰教的柯尔克孜人,忌食猪内和自死牲畜肉,马肉马肠为冬季最佳食品。
他们的饮食主要是肉制品和奶制品,也喜欢吃圆白菜、洋葱(皮牙子)、土豆等。日常饮料是山羊奶和酸奶,还喜欢喝煮沸以后加奶、加盐的茯茶。现在富裕起来的牧民们喝的是牛奶羊奶,吃的是牛、羊、马、骆驼肉,也吃米食和面食。制做面食时,没有案板,而是用皮子制成的擀面布。他们还把做好的酥油都存放在宰杀后经过加工的牛胃、羊胃里。碗、勺等餐具都是用木头制做的。
柯尔克孜族青年的婚礼仪式由阿訇,其中有一个和饮食有关的插曲很有意思,阿訇将一个馕分成两半,蘸上盐水,分送给两个新人,其含义是表示同甘共苦,永不分离。
柯尔克孜族十分好客和有礼貌,有友谊与热情是柯尔克孜人的金子的名言传世。凡有客人来访,不论相识与否,都热情招待,拿出家里最好的食物请客人吃,而以羊头肉待客最为尊敬。在请客人吃羊肉时,先请吃羊尾油,再请吃胛骨肉和羊头肉。客人也要分出一些给主人家的妇女和小孩,表示回敬。
相关参考
柯尔克孜人对祖先的崇拜。这种习俗起源于其长期信仰萨满教“灵魂不灭”的观念。萨满教认为,人死后灵魂脱离肉体,游荡于空间之中,一旦灵魂附体,人又可以复生。这种观念导致了祖先崇拜。柯尔克孜人的祖先崇拜,首先
“肖奴帕”:即大块肉、手抓肉。这是柯尔克孜人待客的食品之一。做法是把肉切成大块,分肋骨、脖骨、脊骨、大腿、小腿及羊头、羊蹄、羊肝煮在一起,待客时按客人等级而分肉。这种肉的做法有一个特点,就是热肉凉水下
在信仰伊斯兰教的家庭里,人死后把“埋体”(遗体)洗净,用白布把全身缠住,用素色布覆盖,头朝西放在房内的帐帘里。家中的妇女面朝西边哭边唱,历数死者的生平善举。亲友则带财物前来吊唁,诵经示哀。“埋体”在家
驯鹰的柯尔克孜族人通常只诱捕雄性鹰驯养,二到三岁最佳,否则驯化难度大,到鹰七八岁时放归。柯尔克孜族驯鹰的习俗是口头流传下来的,没有任何文字记载,但是柯尔克孜族民间却一直保留了几千年的口头驯鹰绝学。过去
柯尔克孜族把舞蹈称为“比依”,主要是反映柯尔克孜族人的社会生活,表现了他们的生产劳动和生活特点。柯尔克孜族舞蹈按参加的人数的多少可分为单人舞、双人舞、集体舞、男女对舞和男女合舞等,舞步比较复杂且变化多
俗话说,“强扭的瓜不甜”,“捆绑成不了夫妻”,但有些地区的柯尔克孜族的婚礼上却出现了有趣的只有“捆绑”才成夫妻的场面。柯尔克孜族的结婚仪式在女方家举行。结婚这天,新郎、新娘的父兄、伴郎及其他亲友,都骑
俗话说,“强扭的瓜不甜”,“捆绑成不了夫妻”,但有些地区的柯尔克孜族的婚礼上却出现了有趣的只有“捆绑”才成夫妻的场面。柯尔克孜族的结婚仪式在女方家举行。结婚这天,新郎、新娘的父兄、伴郎及其他亲友,都骑
摔跤,柯语“谢力西”。是柯尔克孜族古老的一种对抗性较强的运动,对发展人体的力量、技巧、增强意志,都具有很好的效果。同时,摔跤游戏,粗犷质朴,不择场地,可以随地进行。柯尔克孜族摔跤运动由来已久。很早以前
在新疆的畜牧业民族中,哈萨克族流行一种男骑手在前面跑,女骑手在后面追的草原游戏“姑娘追”,而柯尔克孜族有一种游戏却与之相反。叫“追姑娘”。柯尔克孜语“乌吾鲁库乌马衣”,它主要流行于阿合奇和特克斯县等部
在新疆的畜牧业民族中,哈萨克族流行一种男骑手在前面跑,女骑手在后面追的草原游戏“姑娘追”,而柯尔克孜族有一种游戏却与之相反。叫“追姑娘”。柯尔克孜语“乌吾鲁库乌马衣”,它主要流行于阿合奇和特克斯县等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