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太后有怎样特殊的报销技巧 修缮颐和园
Posted 慈禧
篇首语: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慈禧太后有怎样特殊的报销技巧 修缮颐和园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慈禧太后有怎样特殊的报销技巧 修缮颐和园
虽然中国的皇帝一直强调“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不过是皇帝的一厢情愿。除了乱世,大部分皇帝都被重重规矩约束着,在皇宫的方寸之间过完一生。当然,全国财政收入也不都是皇帝的,例如清朝就分皇帝私人支配的内务府与户部的“国库”,不过二者并非如此泾渭分明,有时互通。
皇家最昂贵的支出,是修缮——修宫殿、修园子、修寺庙、修陵墓,像圆明园、万寿山、长河工程、永安寺营建,雍和宫修缮、改造工程等等,都要花大钱,不动则已,一动就是几百万两。
在乾隆时期,这些修缮费用内务府出的起,并为引起社会动荡,但乾隆还是扣上了骄奢淫逸的罪名,而其后国库空虚成为嘉庆的难题。
到了慈禧太后的时候,清廷国库和内务府同样空虚,尤其还面临外敌,需要建立一支庞大的海军。所以慈禧太后重建圆明园的念头打消了,只能退而求其次的修缮颐和园了。
当时中国舆论不好,慈禧太后对于修缮颐和园还是很犹豫的,可内务府和太监们不犹豫。重修颐和园这种工程项目,对于内务府系统来说,是一个发财的大好机会,他们是有条件要修,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修,所以就团结一致,以大沽口炮台修好了为理由,劝慈禧太后用这笔钱修缮颐和园。
慈禧太后从善如流的答应了,然而清朝末年有人计算过,挪用的海军款项都够修两个颐和园。那些多出来的钱,自然被人瓜分了。
内务府已经有了一套完善的虚报技巧,内外皆知,只瞒着皇帝后妃。这可苦了慈禧太后,她想消弭此事的不良影响,要将修院子的钱当建造海军来报销,但这种事情,太后自然是不精通的,可最后还是报销成功了。齐如山的回忆录里记载了修缮颐和园的款项如何报销的有趣的细节。
这笔钱中确实有用于海军的,譬如恢复水操旧制和筹建昆明湖水师学堂这种冠冕堂皇的名义,以及沦为为御船拉纤的小货轮等等。这些花销毕竟有限,而且又有和外国签订的合同,款项上都有收据,不能多加,碍于大清的面子,也不好意思串通外国人作假账,所以好几年都没有报销成功。最后,慈禧太后不得不请出了恭亲王来负责报销。
恭亲王也没有好办法,需要摊派的钱数太多了,他督办了一个多月,最后不得已,便授意底下的办事官,把购买的那几艘船上的物件,每一种的单价都翻了几十上百倍。最后,连一条吸水烟时所用的纸捻子,价格都加到一两多钱银子一条,才算了结这场荒唐的报销。
相关参考
戊戌政变时期,清朝政府曾指责康有为“谋围颐和园,劫制皇太后”,以之作为维新派大逆不道的罪状。当时道路传言,议论纷纷,史籍、笔记中多有记载。但是,由于这一消息过于耸人听闻,康有为对此又一直矢口否认,多年
慈禧太后戊戌变法之后就很想杀掉光绪。当时有一种说法,戊戌变法的时候,康有为他们有个计划,调袁世凯的军队包围颐和园,把慈禧太后劫持下来,甚至杀掉慈禧太后,这样来推行变法。这一点,我们历史学家一直不大相信
戊戌政变时期,清朝政府曾指责康有为“谋围颐和园,劫制皇太后”,以之作为维新派大逆不道的罪状。当时道路传言,议论纷纷,史籍、笔记中多有记载。但是,由于这一消息过于耸人听闻,康有为对此又一直矢口否认,多年
如果当年慈禧太后不动用海军军费来修颐和园;难道清朝的海军就能威名远扬吗?既然海军军费的投入是打水漂,还不如这慈禧太后修建的颐和园竟然能流传百世。是啊!我们研究历史的总说晚清的中日战争失败的根源是慈禧太
慈禧太后是清朝末年最有权势的女人,享受的自然也是最富贵的生活。为了大肆庆祝自己的寿辰,不顾大局私自挪动海军军费,作为修缮园林庆贺所用。就算被外国侵略者赶走,狼狈的逃离北京,一旦有条件,过的也是最好
颐和园乐寿堂正中,悬挂着一盏五彩缤纷的玻璃吊灯,而慈禧太后可以说是北京使用电灯的第一人。有电之前,皇宫的室内照明多用蜡烛,间或使用油灯。清代晚期,国外的蜡烛进入中国,被称为“洋蜡”,和本土的自产蜡烛混
慈禧太后是历史上有名的“奢侈太后”,这一点在饮食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就拿负责慈禧个人饮食的寿膳房来说,这个坐落在颐和园大戏楼东侧的炊事班共由108间房屋组成,占有八个院落,在里面上班的厨师足足有1
话说慈禧太后年轻的时候也是貌美如花,要不皇帝怎么会看得上她呢?这慈禧不仅生的一张俊秀的脸庞,而且还有一头浓密的黑发,慈禧没事的时候就喜欢盘弄自己的头发,可见喜欢梳头发是很多女生的癖好,而且经常梳头可以
话说慈禧太后年轻的时候也是貌美如花,要不皇帝怎么会看得上她呢?这慈禧不仅生的一张俊秀的脸庞,而且还有一头浓密的黑发,慈禧没事的时候就喜欢盘弄自己的头发,可见喜欢梳头发是很多女生的癖好,而且经常梳头可以
导读:慈禧挪用巨额海军军费为自己修建颐和园并兴建“三海工程”(北海、中海、南海),是晚清政局腐朽透顶的一个最明显的标志。在内忧外患不断、财政几濒破产、统治岌岌可危可说已到朝不保夕的险境之中,她竟能动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