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从焚书坑儒到独尊儒术

Posted 汉武帝

篇首语:人无常识,百事难成。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高中历史 从焚书坑儒到独尊儒术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高中历史 从焚书坑儒到独尊儒术

 从焚书坑儒到独尊儒术

  一、焚书坑儒

  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后就建立什么样的国家体制上发生了一场大争论。以吕不韦得意弟子丞相王绾代表的分封派,认为“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①以廷尉李斯为代表的郡县派坚决反对,他说,周文王、武王封的子弟很多,后来都疏远了,变成了仇敌,经常发生战争,天子也不能禁止。现在天下一统,应实行郡县,天下才得以安宁。秦始皇认为:“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②于是采取李斯建议,在全国推行郡县制。

  公元前213年,在咸阳一次酒宴上,儒生出身的博士淳于越很不知趣地再一次向秦始皇提出恢复分封制的主张,他说,殷周之所以存在千年,是因为它把天下分封给子弟和功臣。现在天下如此大,宗室子弟没有封地,万一发生了田常、六卿之变,又有谁来相救呢?他固执地认为:“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③丞相李斯反驳说,时代不同了,治理的方法也应该不同。李斯进一步严厉指出,儒生“不师今而学古”,“道古害今”,④如不加以禁止则将会影响政局的稳定,有损于皇帝的权威,而今事发生的根源就是在于私学在民间的传播。为此,他向始皇帝建议,除了《秦记》、医书、卜筮书、农艺书之外,天下其他书籍统统由官府予以收缴并烧毁;严禁私学,要以吏为师;并规定,自禁书令颁布后,“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⑤秦始皇支持李斯的建议,这就是历史上的“焚书”事件。

  公元前212年,一些方士和儒生对徐福屡次为秦始皇求仙药不得又花费巨大,发表了一些不满的言论。始皇知道后大怒,于是以“为妖言以乱黔首”的罪名,下令追查、捕捉方士和儒生460多人,被秦始皇下令活埋。这就是历史上的“坑儒”事件。

  发生在秦始皇时期的这两件事,一方面由于都和读书人有关,另一方面在时间上也前后有关联,所以被后人合并联称为“焚书坑儒”。焚书坑儒是秦始皇在“师古”还是“师今”所采取的一种偏激的做法。尽管他的措施在当时是为了思想一统,但是,这件事对文化造成了极大的毁灭;开了一个禁锢思想、坑杀知识分子的恶劣先例。

  二、独尊儒术

  随着汉初休养生息政策的推行,到了汉武帝时期,国力强盛,出现我国封建时代第一个鼎盛时期。但是,这一时期,仍然存在着许多矛盾。表现为:1。边境不安宁。主要是北方匈奴的对西汉的威胁。2。王国威胁中央。汉初刘邦实行郡国并行政策,虽然在景帝时期平定七国之乱,收回了王国官吏的任免权。但是王国势力在汉武帝前期再度膨胀,严重威胁中央集权。3。阶级矛盾激化。西汉土地兼严重,“富者田连阡陌,贫者亡立锥之地”。

  国力的上升为汉武帝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条件。于是,他采取积极进取的政策,政治上,通过附益之法、推恩令的实施,进一步强化了中央集权;经济上,采取“盐铁官营”政策,中央政府逐渐掌握了经济主导权。政治经济要统一,首先要求思想必须要统一。

  公元前140年,汉武帝即位,下了一道诏令,要求各地方长官推举“贤良方正”的学者到长安献计献策。“贤良文学之士,前后百数,而仲舒以贤良对策焉。”董仲舒连连给汉武帝上了三篇奏章,合称为《天人三策》。在奏章中他系统地提出了统一思想的主张,“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无以持一统,法制数变,天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汉武帝回复道,“今子大夫既已著大道之极,陈治乱之端矣,其悉之究之,孰之复之。”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事件。

  此后,汉武帝启用数百儒生参与国家大政,扩大了官员的队伍,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巩固了封建统治基础。

  不仅如此,汉武帝还采纳了董仲舒的教育方针。在中央兴办太学,在地方鼓励兴办郡学,以儒家五经为教材,从而形成一整套自上而下完整的教育体系。天下读书人要入世为官,就必须熟读儒家经典,并通过儒家的考试程序。至此,儒家的思想不仅在国家政策层面上获得了独尊,而且也逐步在读书人的心里树立了“独尊”。

  在统一思想的过程中,对待不同的思想,不能用简单粗暴的围堵办法,最好的是如汉武帝一样,能把读书人的个人追求与国家的政策要求巧妙地结合,从而获得大多数读书人的支持,达到双赢的局面。

  注:①—⑤《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

 

  作者简介:欧远强,09年至今一直从事高三教学,曾获湛江市青年优秀历史教师称号。在《中史参》等发表作品几十篇,并参与编写教辅资料《南方凤凰台》系列等。现为《中学历史教学园地》编辑、湛江市中学历史学会理事。

相关参考

汉武帝推行的独尊儒术,使得儒学正式成为了中国的官方思想

从战国末期到西汉,中国在政治上、经济上和政治上的总趋势都是走向大一统。战国时代七雄并立,百家争鸣。到了秦朝,六国覆灭,天下归一。而在文化上也实行了「”焚书坑儒”、「”以法为教”的政策。西汉前期,推行黄

汉朝历史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儒家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对中国社会的影响难以估量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汉武帝实行的封建思想统治政策。  秦汉之际,遭秦始王焚书坑儒政策摧残的儒家逐渐抬头,陈胜、吴广起义后,有些 

历史人物 汉武帝为何要实施独尊儒术呢 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还不知道:独尊儒术的读者,下面本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秦朝的“焚书坑儒”、汉武帝时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我们都耳闻能详,也明白,这是两大帝王为了加强中央集权而推行的政治措施。

高中历史必修三学考知识点总结急急

专题一:中国古代的思想本单元主题: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儒家思想的产生和发展历程)春秋儒家思想的出现战国孟子荀子发展儒家思想秦朝焚书坑儒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魏晋南北

汉朝历史 汉武帝为何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在秦朝之前的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的汉文化空前繁荣,可以说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一直到秦朝,秦始皇焚书坑儒,启用法家的思想治国,至于秦始皇为何人用法家的思想?那是因为在战国时期,秦朝还只是秦国,当时的秦国人

汉朝历史 汉武帝为何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在秦朝之前的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的汉文化空前繁荣,可以说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一直到秦朝,秦始皇焚书坑儒,启用法家的思想治国,至于秦始皇为何人用法家的思想?那是因为在战国时期,秦朝还只是秦国,当时的秦国人

真是董仲舒提出的“独尊儒术”? 探秘

一直以来,我们对董仲舒独尊儒术,罢黜百家之说,深信不疑。那么真实的历史究竟是这样的吗?是董仲舒提出的“独尊儒术,罢黜百家”的口号吗?独尊儒术,罢黜百家,是汉朝时候的著名政策。独尊儒术到今天,依旧是我们

真是董仲舒提出的“独尊儒术”? 探秘

一直以来,我们对董仲舒独尊儒术,罢黜百家之说,深信不疑。那么真实的历史究竟是这样的吗?是董仲舒提出的“独尊儒术,罢黜百家”的口号吗?独尊儒术,罢黜百家,是汉朝时候的著名政策。独尊儒术到今天,依旧是我们

请问汉武帝为何要”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大家都知道「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汉朝的事,但在这之后,「儒学」和「道教」却还互为了好长一段时间的生命共同体呢!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这得从独尊儒术开始说起了~~当时的「儒学」,其实已经不是最原本的儒学,

历史人物 汉武帝是如何做到独尊儒术的?

我们知道,在先秦时期,一直都是百家争鸣的时代,各种学说纷纷涌现,也极大地丰富了我国古代的思想文化。然而到了汉武帝时期,所有学说最终只推崇了儒家,其余各种学说全部被罢黜,这是为什么?汉武帝这样做,必定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