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北洋军阀割据时,河南省为何独“逍遥”

Posted 军阀

篇首语:不要以为你的努力可以一劳永逸,权当做你始终一无所有。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高中历史 北洋军阀割据时,河南省为何独“逍遥”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高中历史 北洋军阀割据时,河南省为何独“逍遥”

   当笔者讲授《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第四章第二节“军阀割据下的中国政局”时,有几位学生针对《北洋军阀割据形势示意图》向我提出了如下几个问题:一是河南省地处中原腹地,是长江与黄河之间的重要省份,与它相邻的周边七个省份无一不被军阀割占,为何独此一省幸免?二是据地图左上角说明,河南省属于“表示服从中央的省区”,而当时的中央政府应是北洋军阀三大派系先后控制,那么河南省到底服从谁?三是河南省是否能摆脱割据纷争,而做到独自“逍遥”?

  对这种观图仔细、勤于思考、善于质疑的好学精神,笔者在课内给予充分肯定和赞扬,并把问题留给全体学生,让同学们带着问题到课外,通过各种途径,如到因特网上或校内外图书馆等获取有效信息,再征求有关专家和教师的意见,在同学间、师生间展开讨论和总结,在此基础上整理成文。汇总后大约有如下几种回答:  首先,因为河南省在北洋军阀分裂之初,表示服从中央政府(即既不服从北洋派系也不服从其他任何一个地方派系),所以未被任何一派军阀割据。  1916年3月袁世凯帝制梦83天告破,同年6月,在万众唾骂声中死去。袁世凯死后,原副总统黎元洪继任总统,冯国璋任副总统,段祺瑞继续任国务总理兼陆军总长。但北京政府实权操纵在段祺瑞手中,且已无号令全国的绝对权威。由袁世凯一手培植起来的北洋军阀──中国近代社会一个反动的武装政治集团,分成以段祺瑞为首的皖系,以冯国璋为首的直系和以张作霖为首的奉系,此外还有晋系、滇系和桂系等地方派系。他们失去共主后,分别投靠帝国主义,依靠不同的帝国主义国家为其后台,争夺政权和势力范围,从而形成我国历史上最黑暗、最动荡的军阀割据和长期混战局面。  河南省不属任何一派军阀的势力范围,表示服从中央,足见其勇气。那时的中央政府软弱无力、风雨飘摇,明争暗斗终日不休。1920年直皖战争后,皖系被直系曹锟和奉系张作霖联合打败。段祺瑞下台后由直奉两系联合执掌中央政权。1922年,爆发第一次直奉战争,直系获胜,之后由直系军阀独掌中央政权。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后,冯玉祥从前线秘密回到北京,囚禁曹锟,发动“北京政变”,不久权落段手,但段祺瑞因制造“三·一八”惨案退出历史舞台,中央政权又落到奉系手中。由此可见,中央政府实权先后落入不同军阀派系之手。但是中央政府毕竟代表一个主权国家,而非某一割据政权。因此,服从中央与归属某军阀派系应该是有区别的。河南省表示服从中央就是指服从一个主权国家,而非服从分裂政权!  其次,《军阀割据形势示意图》应该不是一成不变、始终如一的,今日为直地,明日可能为皖地,今日为皖地,明日说不定就变为奉地了。此图应该仅指某一时期(即割据分裂最初期)各派系割据占地情况,而非一成不变的。军阀割据,连年混战,是民国初年政治上最大的特征之一。据不完全统计,1919——1922年,比较大的内战有179次之多,大约每两个月要发生3次较大规模的内战,(高中历史www.cha138.com)战火几乎遍及全国,混战的目的就是为了扩大地盘,从而争夺中央政权,地盘并非一成不变。直系军阀吴佩孚在第二次直奉战争败北后,在英帝国主义支持下,极力经营湖南、湖北、河南三省和陕西东部、河北南部和中部,因其有两湖巡阅使的头衔而控制了长江中游,有军队20万。(也可以参见教科书第142页表格)可见河南省已属直系一支控制之下,再由不得你服从谁,只能服从某一派系了。所以应在另一个《军阀割据形势示意图》中,表示出河南省已属直系之势力范围。另据资料:1926年,北伐前夕,北方军阀(包括所属地方军阀)在河南省驻军三十万,每月支付军费164万1千元,而河南省全年收入不过2千万元。可见河南省已被军阀蹂躏得面目全非、鲜血淋漓。事实说明,一时表示服从中央就可永得安宁,独自“逍遥”,在军阀割据混战的年代,岂非天方夜潭?  最后,河南省地处中原腹地,东西南北交通要冲,战略地位极为重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从古代至中国革命胜利之前,河南省一直未太平过,从未“逍遥”过。  古时有围魏救赵故事的发生,有秦末农民军将领陈胜、吴广建立张楚政权。隋末农民军荥阳大海寺一役,使隋朝残兵败将“尽夜号哭,数日不止,河南郡县为之丧气。”(《旧唐书》卷五三《李密传》)。唐末王仙芝又在河南长垣发动起义。可见隋唐两朝,虽在河南洛阳建东都,繁华一时,但河南却是阶级矛盾尖锐、人民困苦、被迫揭竿而起之地。在近代,由于帝国主义的压榨和瓜分,中国人民奋起抗争,义和拳运动地山东、河南等地兴起。……二期北伐中,河南省成了北伐军与奉系、直系争夺之地。北伐战争前夕,河南省被吴佩孚控制,属直系军阀势力范围。北伐战争中,当吴佩孚、孙传芳溃败之际,奉系张作霖就进军河南省,企图阻止国民革命军北伐。最后,从武汉北上的北伐军与冯玉祥部队会师河南郑州,奉军腹背受敌,被迫撤退。……  除人祸外还有天灾,绝不会让河南省逍遥自在。河南省地处黄河中游,旧中国河水经常泛滥,“黄祸”不断,人民颠沛流离,无家可归……  总而言之,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大地上,到处是战火,遍地是灾难,无一处静土,无一寸福地。腥风血雨浸透着中华民族的辛酸血泪,更何况是战略要地河南省。在军阀割据纷争的黑暗年代,在帝国主义列强的铁蹄之下,何来安宁,何得逍遥?!

相关参考

高中历史 北洋军阀割据争什么

 北洋军阀割据争什么  文/吕琮  《军阀割据下的中国政局》一课,涉及张勋复辟、府院之争、护法运动等内容,理解这些事件的相互联系,构建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是教材处理中的难点。下面结合教学实践

高中历史 北洋军阀割据争什么

 北洋军阀割据争什么  文/吕琮  《军阀割据下的中国政局》一课,涉及张勋复辟、府院之争、护法运动等内容,理解这些事件的相互联系,构建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是教材处理中的难点。下面结合教学实践

历史人物 为何他能逍遥法外

  ,名魁元,字殿英,乳名金贵,人称「老殿」,河南永城县小马牧集家庄人。是土匪出身,大字不识一个,战功也无,但赌技超群,盗墓时和身份是国民革命军第六军团第十二军军长,后被讥为「盗墓将军」。当时,殿英以

民国时期为何军阀割据 军阀的出现可以分为几类

民国时期一个鲜明的特征就是军阀割据,导致的结果就是混乱的局面对社会产生了严重的影响,人心惶惶,百姓生活痛苦难堪,那么,为何在这个历史时期会出现这样的状况呢?军阀割据是民国时期的一个很重要和鲜明的特征,

历史百科 军阀割据局面的形成

袁世凯做了83天皇帝以失败而告终。他病死以后,北洋军阀分化为直、皖、奉三系。直系首领冯国璋(1857—1919),直隶(今河北)河间人。小站练兵时,他曾任步兵学堂监督兼督操营务处总办,后任过直隶都督、

北洋时期的军阀为何都紧紧抓着师长的职务不放

北洋时期的重武轻文现象,在历史上是罕见的。北洋时期几乎所有的总统、国务总理,绝大部分的阁员都有军界任职经历。武人飞扬跋扈,爱兵如命,因为有兵就有了话语权,往小了说能割据一方,当土皇帝;往大了说能左右时

历史军事 秦始皇“一统天下”的糊涂账 却为何独留卫国

秦灭六国,却留下了一个卫国,而且终秦始皇一生没有去绝卫祀,这不能不说是一个谜。《史记·卫康叔世家》记载:卫国到卫元君时已经只留下濮阳一地了,秦灭了魏国后把濮阳划入东郡,而把卫国从河南东北部迁到了西北部

历史人物 揭秘秦始皇一统天下的糊涂账 为何独留卫国

  的糊涂账:秦灭六国,却留下了一个卫国,而且终一生没有去绝卫祀,这不能不说是一个谜。《史记·卫康叔世家》记载:卫国到卫元君时已经只留下濮阳一地了,秦灭了魏国后把濮阳划入东郡,而把卫国从河南东北部迁到

军阀马步芳是如何失败的 西北军阀马步芳简介

在国民党统治时期,虽然有统一的国民政府,但各地实则是军阀势力割据的,他们名义上受国民政府管辖,实质上却是逍遥法外的。就拿西北军阀马步芳为例吧,马步芳出生在军阀世家,父亲和叔叔都是马家军的首领,他们统治

却为何独留卫国 秦始皇“一统天下”的糊涂账

秦灭六国,却留下了一个卫国,而且终秦始皇一生没有去绝卫祀,这不能不说是一个谜。《史记·卫康叔世家》记载:卫国到卫元君时已经只留下濮阳一地了,秦灭了魏国后把濮阳划入东郡,而把卫国从河南东北部迁到了西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