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何谓“泛美主义”

Posted 国家

篇首语: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高中历史 何谓“泛美主义”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高中历史 何谓“泛美主义”

何谓“泛美主义”

  在高中《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帝国主义国家加紧对拉丁美洲的侵略”一目中,讲到了美国提出的“泛美主义”这一口号。这是高中历史教材中出现的一个新概念。那么,何谓“泛美主义”呢?它又是怎样产生和演变的呢?

  泛美主义原指美洲各国实行联合,建立一个全美洲联盟或联邦的主张。“泛美主义”一词最早出现在1889年9月7日的美国《纽约时报》上,后来被广泛加以使用,但其思想渊源还要早些。1797年,南美解放运动领导人弗朗西斯科·米兰达首先建议成立“大美洲联盟”,以反抗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统治。以后拉丁美洲的民族运动领导者先后提出美洲各国在经济、军事和政治各方面实行全面合作,共同争取和维护美洲各国的主权和独立。1826年,在玻利瓦尔的推动下,一些拉丁美洲国家在巴拿马举行代表大会,倡议成立联邦,建立美洲统一军队,运用调停仲裁原则解决国际争端,减少关税壁垒,废除奴隶贸易。但这次代表大会的决议并没有实现。在此后的三四十年中,虽然曾举行过几次部分拉丁美洲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但都没有建成一个泛美组织,通过的决议也未能实现。

  1823年12月,美国总统门罗利用泛美主义发表宣言,也就是所谓的门罗宣言。它的主要内容是:美洲已经得到自由和独立,不再是欧洲强国的殖民对象,列强向西半球任何部分进行扩张、干涉,就是危害美国的和平与安全,并提出了“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的口号。其实质是要把美洲变为美国人的美洲,为美国向拉丁美洲扩张作掩护。此后,门罗主义就一直成为美国对拉丁美洲政策的指导方针。到了19世纪80年代末,美国提出的泛美主义口号就是以此思想为基础的。这时的泛美主义已是“门罗主义”在帝国主义时代的新发展。

  随着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的过渡,美国出于帝国主义侵略扩张的需要,就把泛美团结的口号和门罗主义结合起来,建立起美国领导下的泛美组织。1889年10月至1890年4月,在美国国务卿詹姆斯·布莱恩的倡议下,美国和拉美国家在华盛顿举行第一次美洲国家会议,成立了美洲共和国国际联盟及其中央机关美洲共和国商务局。1910年改称美洲共和国联盟,美洲共和国商务局改名为“泛美联盟”。在此之前,泛美组织未能建立起来,主要是因为拉丁美洲经济落后,各地区之间缺乏联系,政治上分裂倾向占优势,同时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拉丁美洲并没有出现欧洲列强入侵的现实威胁;而美国在这一时期主要忙于开拓西部荒原。到19世纪八九十年代,随着美国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日益膨胀的扩张野心驱使美国进一步采取全面扩张的政策。在地理上首当其冲的拉丁美洲,最先成为美国的侵略对象。当时英国在南美大陆已占优势,美国为了拉拢和控制拉丁美洲国家,排挤英国势力,大力向南挺进,便着手积极建立泛美组织。

 

  早期泛美组织规定每五年举行一次泛美会议,从1889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共举行过8次。美国先后与拉丁美洲各国订立了一系列条约,建立起“泛美体系”。泛美主义已失去了最初的含义,而成为美国控制拉丁美洲的工具。1948年第九次泛美会议通过《美洲国家组织宪章》,泛美联盟改名为美洲国家组织。总部设在华盛顿。1979年,美洲国家组织成员国包括美国和27个拉美国家。美国多次利用这个组织控制和干涉拉美各国内政。但随着拉美国家维护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的斗争日益高涨,越来越多的拉美国家在这个组织中联合起来对抗美国的强权政治,致使美国在该组织中的地位日益衰落。

相关参考

历史百科 何谓别集,何谓总集

何谓别集,何谓总集抄录一人之诗文,而成一书者,是为别集;汇录多人之诗文,合为一书者,是为总集。别集最古者,为荀况《诸集》,及张融《玉海集》;总集最古者,为《昭明文选》,及《玉台新咏》耳。

历史百科 何谓公安派、何谓竟陵派

何谓公安派、何谓竟陵派袁宗道,字伯修,与弟宏道、中道,俱有才名。力排王世贞、李攀龙之说;于唐好白乐天,于宋好苏轼,为清新轻俊之诗。以袁为公安人,称为“公安派”。钟惺,字伯敬,与同里谭元春,复矫袁宗道之

初中历史 何谓『公车』上书

 何谓『公车』上书  在学习“戊戌变法”这段历史的,许多学生常常发问:何谓“公共汽车上书”?  原采汉朝时封建政府用车马接送被征举的读书人,后

初中历史 何谓『公车』上书

 何谓『公车』上书  在学习“戊戌变法”这段历史的,许多学生常常发问:何谓“公共汽车上书”?  原采汉朝时封建政府用车马接送被征举的读书人,后

历史百科 何谓“九通”

何谓“九通”清高宗时,敕撰《续通典》一百四十四卷,《续通志》五百二十七卷,《续通考》三百五十二卷,是为“续三通”。又敕撰《皇朝通典》一百卷,《皇朝通志》二百卷,《皇考通考》二百六十六卷,是为“皇朝三通

历史百科 何谓“六经”、“五经”

何谓“六经”、“五经”“六经”之名,始见于《礼·经解》、孔子之言,又见于庄子之书;盖谓:《易》、《书》、《诗》、《礼》、《乐》、《春秋》也。其后嬴秦焚书,《乐经》散亡,仅存《乐记》一篇,乃并入《礼经》

历史百科 何谓“六艺”

何谓“六艺”六艺之说有二:(一)六艺者,礼、乐、射、御、书、数也。《周礼·保氏》:“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二)六艺即六经,谓:《易》、

历史百科 何谓“七经”、“九经”

何谓“七经”、“九经”《后汉书·赵典传》注称:“典,学孔子七经。”是“五经”之外,加以《论语》、《孝经》。唐时以三《礼》、三《传》、《诗》、《书》、《易》九书试士,故名“九经”。褚遂良称谷那律为“九经

历史百科 何谓“三通”

何谓“三通”唐杜佑撰《通典》二百卷,宋郑樵撰《通志》二百卷,元马端临撰《文献通考》三百四十八卷,合称之为“三通”。

历史百科 何谓“三易”

何谓“三易”《周礼·太卜·三易》云: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郑玄云:夏曰《连山》,殷曰《归藏》,周曰《周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