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龙山文化是父系氏族社会的代表
Posted 龙山文化
篇首语:爱情不是终点,陪伴才是归宿。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为什么龙山文化是父系氏族社会的代表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为什么龙山文化是父系氏族社会的代表
在黄河蜿蜒流过的岸边,有一块高高的台地。远远望去,那儿有许多低矮的房子,圆顶的像一朵朵蘑菇,方形的像一个个火柴盒。这里就是龙山文化人居住的地方。清晨,太阳刚刚出来,各家的男子就出门了。他们有的去种地,有的去打猎捕鱼,还有的去烧制陶器;妇女们留在家里,忙着收拾屋子、照看小孩、养鸡、喂猪;村边的草地上,放牧着牛和羊……到了傍晚,一家人围坐在灶火旁边,津津有味地吃着晚餐。夜深了,他们躺在兽皮上,很快就进入了梦乡。
龙山文化距今已有4000年左右,它没有文字记载,只能根据考古发现来分析判断它的存在,龙山文化人的生活画面,也是这样描绘出来的。
龙山文化是在1928年开始发现的。它分布范围很广,主要在河南、河北、山东、山西、陕西等省。它是我国原始社会的最后一个阶段一一父系氏族社会的代表。它有什么特点呢?
考古发现:龙山文化特征十分明显,它的村落分布十分稠密,平均不到1000米就有一个村子。地里的房屋不仅有屋顶、墙壁、门,还有柱子(在原始人时代,人们一般是找现成的山洞、树洞居住〕。在房子的附近,还挖有窖穴,就和今天的地窖差不多,这说明,当时的农业有了发展,可以有剩余的粮食储存起来。
龙山文化的人们,已经能够磨制比较精巧的石头工具,不再使用粗笨的打制石器。工具的改进使农业大大发展。地里的农活只用男子就行了。妇女可以在家里照顾家务和孩子。另外,考古还发现大量的猪、狗、牛、羊、鸡、鸟等动物的骨骼,说明那时的人们已经大批饲养家畜了。
在生产发展过程中,男子越来越多地担负起农业生产和饲养家畜的任务,他们的社会地位也越来越高,最后完全代替了妇女,成为社会和家庭的中心,妇女退到了第二线。
在母系氏族社会,男孩长大成人后,要"嫁"到女方家里去,而且死后各自葬在各自的氏族墓地中,互不干扰。到了父系氏族社会,女子结婚后要搬到男方家里去住,死后两人要葬在一起。
龙山文化遗址中这些特点的变化和发现,充分说明龙山文化已经进入了父系氏族社会发达的阶段,可以说龙山文化是父系氏族社会的代表。
相关参考
氏族公社氏族公社是原始社会在一定发展阶段上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的社会组织和经济组织的基本单位。氏族公社经历了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两个发展阶段,后来由国家所代替。它产生于旧石器时代晚期,新石器时代达到全盛
1952年,考古学家在陕西西安一个叫半坡村的地方发现了—个氏族部落遗址。经过发掘,找到了我国著名的母系氏族社会的代表一一半坡氏族。 大约在5万年以前,我们的祖先从原始人群时期过渡到氏族公社时期,最早
祖甲改制,已经形成宗法制,确立了父系,建立了大宗小宗。这可能是从氏族社会中的家长制发展来的,是和父系外婚制分不开的。但是,当时是否完全外婚还值得研究。甲骨文有祖、父、子、孙四字,是父系的现象。同时,还
兄终弟及的继承制度,可能是氏族社会在父系继承确立以前存在过的,后来残留在殷代的,因为在父系确定父传子以前,同一氏族的生产,都由年岁相差不远的人共同管理,因此,后来产生了兄终弟及制。保定南乡出土的殷代三
黎族婚姻与家庭的建立,是黎族社会发展的产物,它具有母系氏族社会和父系氏族社会的综合特征,又有封建社会的色彩,构成了黎族民间独特的婚俗。黎族婚姻制度普遍实行一夫一妻制的婚配关系,严禁同一个宗族谱系血缘成
1.陕北人的历史名人黄帝(西元前27世纪~西元前26世纪),中华民族的始祖。《史记》云:“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约生活于我国原始社会母系氏族公社向父系氏族公社过渡时期,宽厚仁慈,任贤用
新石器时代?(约前1万年—约前2000年)母系氏族晚期(约前6000年)先民在淇河下游以东地带定居,繁衍生息。在今大赉店、刘寨、前公堂、北纸坊、卫李庄、前草店等地发现仰韶文化遗存。?父系氏族时期(约前
1.中国、世界历史年代对照表大约三百万年前地球上出现人类约5000-7000年前河姆渡半坡母系氏族公社约4000-5000年前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父系氏族公社公元前3113年玛雅在中美定居(玛雅的最后一个
中国的姓氏文化最早可以追溯到三皇五帝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父系氏族的进一步健全,伴随而来的父姓文化也得到了完善,各种各样的姓氏渐渐成了一种文化。据《帝王世纪》云:包羲“伏羲氏,风姓也。”又《竹书
商是黄河下游的古老的夷人部落,帝喾高辛氏后裔。相传有氏女简狄与二女行浴,有玄鸟(燕子)飞过堕其卵,简狄取而吞食,因而怀孕生契,契为商人始祖,是商族由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过渡的第一位男性首领。在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