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代的兄终弟及制与祖甲改制是怎样的

Posted 氏族

篇首语:寸阳分阴须爱惜,休负春色与时光。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殷代的兄终弟及制与祖甲改制是怎样的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殷代的兄终弟及制与祖甲改制是怎样的

2、父死子继与兄终弟及

殷代的兄终弟及制与祖甲改制是怎样的

兄终弟及的继承制度,可能是氏族社会在父系继承确立以前存在过的,后来残留在殷代的,因为在父系确定父传子以前,同一氏族的生产,都由年岁相差不远的人共同管理,因此,后来产生了兄终弟及制。

保定南乡出土的殷代三句兵,据王静安先生说,这是殷代北方侯国勒祖父兄之名于兵器以纪功者,他的排列次序是:

(一)大

祖祖祖祖祖祖祖

日日日日日日日

己丁乙庚丁己己

(二)大大中

祖父父父父父父

日日日日日日日

乙癸癸癸癸辛己

(三)大

兄兄兄兄兄兄兄

日日日日日日日

乙戊壬癸癸癸丙

可见,这里有着清楚的祖、父、子三辈的区分,他们是按照父系而排列的。而每一辈中,又有大、中、小的区别,可能是同辈中的不同集团,世系中称大、中、小等,可能也是这样形成的。《辽史·外戚表》云拔里二房,曰大父少父,乙室已有二房,曰大翁少翁。大、少即大、小,可能与商代的情形极为相似。商代的兄终弟及制,应该说不仅是帝位的递传,而实质上是财产继承的制度。财产传给兄弟,虽然已经不是母系而是父系的现象,但是,终究和嫡长子继承制有着迥然的区别,所以,他们那时可能还是贵族选举制,与辽的选举制差不多。

殷代到了武丁时期,国势极为强盛。孟子说,武丁时代,殷是很强的。由于国势强盛,武丁以政治、婚姻关系,征服各部,过去有人说武丁封自己的许多妻子为侯的真实情况是如此,他并不是什么真正的如像周代的分封。由于武丁时代国势强大,贡献增多,因而改变兄终弟及制度。所以,自武丁以后,兄终弟及者少多了。《无逸》谓乃或亮阴,三年不言,有人说这是三年之丧的起始。要是如此,他与改变兄终弟及制是有密切关系的。

祖甲改制,是商代的转折点,也是中国奴隶制社会崩溃的开始。

原来在氏族社会的末期,一个氏族之所以能征服其他氏族,是由于领导氏族的同辈兄弟共同生产,共同生活,团结成一具有力量的队伍,当然,这时是实行兄终弟及制的。后来传子,兄弟就相对有所分散,因而氏族的力量就削弱了。《国语·周语》云玄王勤商,十有四世而兴,帝甲乱之,七世而陨。就是说,祖甲改变了兄终弟及制而实行父死子继制。所以,甲骨文的世系,都只祭直系,弄到天天要祭祀的地步。这是祖甲以后整齐世系的结果。《无逸》云:

自时厥后,立王生则逸。生则逸,不知稼穑之艰难,不闻小人之劳,惟耽乐之从。自时厥后,亦罔或克寿。或十年,或七八年,或五六年,或四三年。

立王一词又见于《大雅·桑柔》(灭我立王)。甲骨文又有小王之称,疑即后世立太子的开始。王位的继承,不由选举而由王在生时预先建立。就是自祖甲改变兄终弟及的贵族选举制以后,殷王都是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不像高宗、祖甲和小人一起参加过生产活动,多少知道一些现实的情况,而他们却溺于淫乐,夭折居多。这是立王的结果。

祖甲以后的立王,庚丁,甲骨文作康丁或康祖丁。按殷人以干支配合为名,庚、丁当无两干联系为名之理,当以甲骨文为是,《殷本纪》所载之庚丁,当为康丁之讹。《殷本纪》所载之太丁,《竹书纪年》作文丁《办作大丁》,卜辞称文武丁。

即使祖甲改制,但到殷末执行起来还是有相当纷争的。《吕氏春秋·当务》云:纣之同母三人,其长曰微子启,其次曰中衍,其次曰受德,受德乃纣也,甚少矣。纣母之生微子启与中衍也,尚为妾,已而为妻而生纣,纣之父纣之母欲置微子启以为太子。大夫据法而争之曰,有妻之子,而不可置妾之子,纣故为后。

这传说不一定是可靠的,但反映了继立问题的一些矛盾。从《无逸》记载来看,已经是父死子继,立王的继承制是确立了。

本站网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父死子继与兄终弟及

父死子继与兄终弟及

  在商代,国家权力掌握于商王之手。商王在臣民面前保持独尊无双之至高身分,自称「余一人」。商代王位同夏代一样,是一姓世代相传的。至于王位世袭的方法,夏代大致是兄终弟及和父死子继相结合。而商代前期、中期主要是兄终弟及,即兄死传弟,无弟然后传子。到了殷商后期,在第二十六王庚丁以后,才确定为传子制。从此,在中国历代王朝,虽有兄弟相传之例,但王位世袭之主流乃父死子继。历史经验表明,兄弟在未婚之前尤其是孩提时代,关系自是十分亲密、融洽,一旦各自娶妻生子、成家立业,由于异姓之介入,便渐疏远。倘遇根本利害冲突,如财产、权位等之承继,则往往势同水火。是故商代后期传子制之确立并非偶然,实乃家族关系演进之结果。尔后兄弟之间为争权夺位而自相残杀,则是史不绝书,比比皆是。

相关参考

殷代的外婚制与宗法制度介绍

祖甲改制,已经形成宗法制,确立了父系,建立了大宗小宗。这可能是从氏族社会中的家长制发展来的,是和父系外婚制分不开的。但是,当时是否完全外婚还值得研究。甲骨文有祖、父、子、孙四字,是父系的现象。同时,还

父死子继与兄终弟及

父死子继与兄终弟及  在商代,国家权力掌握于商王之手。商王在臣民面前保持独尊无双之至高身分,自称「余一人」。商代王位同夏代一样,是一姓世代相传的。至于王位世袭的方法,夏代大致是兄终弟及和父死子继相结合

商代王位传承究竟是不是 ”兄终弟及”

先商是「”父死子继”;商朝建立之后以盘庚迁殷为分界点,之前是「”兄终弟及”为主,殷商则是「”父死子继”为主。先商世系:契——昭明——相土——昌若——曹圉——冥——振——微——报丁——报乙——报丙——主

历史上兄终弟及的皇帝有哪些

历史上兄终弟及的皇帝不少,但是绝大多数情况都是因为皇帝无后而立皇帝的兄弟。比如明朝天启皇帝死时无后,由弟弟继位,这就是明崇祯皇帝。不过华夏两千多年王朝历史上确实也有部分朝代或者割据政权实行过制度性的“

兄终弟及后患无极

  公元1307年初春时分,元成宗病死。这个时刻,对于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而言,非常非常关键——元成宗皇后卜鲁罕在皇帝死后摄政,她本人很想推立忽必烈的一个孙子、安西王阿难答为帝。这位阿难答不是幼儿,乃是

选择三岁的溥仪继位,慈禧藏有什么私心

公元1908年11月14日,光绪帝无子而驾崩,当时清朝的实际统治者慈禧,将光绪帝的弟弟醇亲王载沣立为摄政王,立载沣之子三岁的溥仪为帝。以清朝当时的情况来看,光绪死后让弟弟载沣继位的兄终弟及继承方式其实

商朝时期的统治机构是怎样的

夏初确立了王位世袭制度,由夏到商的王位继承,基本上是父死子继,而辅之以兄终弟及。由于严格的王位继承制度没有完全形成,在商代中期,连续发生弟子或争相代立的现象。到武丁以后,嫡长子继承制度才逐渐确立,王室

司马师与司马昭的关系究竟怎样

两马在世「”兄友弟恭”,兄终弟及奠定晋朝。魏武帝曹操大限将至时,梦到了「”三马同槽”,未解其意。四朝元老司马懿,和他的两个儿子司马师、司马昭应验了曹操的这次「”三马同槽”。司马懿和蜀国对抗的几十年中,

因为爱情

夏禹死后,他的儿子启杀死原来被推选的继承人伯益,自己继承王位,自此中国历史开启了“家天下”的时代。天子们的皇位一般均有自己的兄弟、子侄继承,即以父死子继为主,兄终弟及为辅的皇位继承原则。在权力不正常更

”十全老人”

家天下的世袭罔替制度从夏朝开始在中国传了几千年,要么父死子继,要么兄终弟及。这也就造成了很多不适合当皇帝的人也「”黄袍加身”当了皇帝。从远了数有汉废帝刘贺,也就是前两年挖出来的海昏侯。一共当了27天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