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陶侃"忠顺勤劳似孔明"
Posted 官吏
篇首语:有的时候难过的不是结局不够好,而是真诚没有被善待。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为什么说陶侃"忠顺勤劳似孔明"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为什么说陶侃"忠顺勤劳似孔明"
陶侃是东晋时期庐江浔阳(今江西九江〕人,他很小的时候父亲就死了,家里很贫困。后来他在浔阳做县吏,负责管理全县的鱼塘。有一次,他派人带了一坛腌鱼送给母亲。他母亲收到鱼后,却原封不动地退了回去,并写信责备陶侃说:"你在外面当县吏,利用职务上的方便,把公家的东西送给我,这不仅对我没好处,反而增加了我的忧虑。"正是由于陶母的严格要求,方使陶侃公私分明,不贪图财物,日后成为一代名将。
陶侃本来是东晋权臣王敦的部下,由于他立了战功,被任命为荆州剌史。但有人妒忌他,在王敦面前说他的坏话,王敦便把他调到偏僻的广州任剌史,实际上是降了他的职。
东晋时,中原地区为少数民族匈奴、鲜卑、羯族人占据。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利,无心收复中原。陶侃却立志要收复中原。他并没有因降职而垂头丧气,到广州后,陶侃每天早晨把100块砖头从书房搬到屋外,晚上,再把这100块砖运到屋里,坚持不断。有人好奇地问他为什么这么干,陶侃回答说:"我虽然身在南方,但我立志要收复中原。如果生活太安逸了,身体得不到锻炼,将来国家需要我的时候,还怎么能担负起重任呢?
后来,朝廷任命他为征西大将军兼荆州剌史。他的官虽然做大了,但办事仍旧十分勤奋谨慎,不管公务多么繁忙,他总是严肃认真地处理,事无巨细,他都要过问。他常说:"大禹是个圣人,都要爱惜每一寸光阴,我们这样的普通人就更应该珍惜光阴才对。"他手下的一些官吏,崇尚清谈而不切实际,常常因为下棋、喝酒、赌博耽误公事。陶侃便把他们的酒器、棋具、赌具,—古脑儿扔到江里,还用鞭子狠狠地抽了他们一顿。从这以后,官吏们再不敢喝酒赌博聊天了。
陶侃还很重视农业生产,珍惜农民的劳动果实。有一次他到郊外视察,看见路边一个人手里拿着一把尚未成熟的稻穗在玩,便问:"你拔这稻子有什么用啊?那个人说:"没什么用,走在路上看见,顺手摘一点玩玩而已。"陶侃听了,勃然变色说:"你自己不耕田,却要无缘无故地毁坏人家的庄稼玩,真是岂有此理!于是命人把那人捆起来,抽了一顿鞭子。这件事很快传开了,人们见剌史这么爱惜人力,保护庄稼,就更加勤快地种田,人人勤劳节俭,荆州地区很快就富裕起来了。
荆州地处长江边,官府造船常有许多废弃不用的木屑和竹头,以往都烧掉了。陶侃觉得随便丢掉、烧掉可惜,就让人统统收拾起来,存放在仓库里,后来赶上下雪后官员们来官府开会,由于天气放晴积雪融化,地面泥泞湿滑很不好走,陶侃就让人把仓库堆放的木梢拿出来铺地,这样走路就不怕摔跤了,而那些竹头又可以当竹钉造船用。
由于陶侃执法严明,勤劳节俭,爱惜百姓,因此人们都称赞他像三国时的诸葛亮。
相关参考
东晋就有这样一位将领,后世称他为:“机神明鉴似魏武,忠顺勤劳似孔明。”一人能同时兼有曹操、诸葛亮的优点,他的风采该是何其耀眼。这个人就是东晋名将陶侃,这个名字也许出镜率不是很高,不过他的曾孙,大部分人
季我努学社>整理出版中国近代史料,传播历史知识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岳忠豪>陶澍(1779——1839年),字云汀,湖南安化人。嘉庆七年(1802年)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实心任事,颇有政声,“剖决狱讼
日本方面对国民政府的“毫无诚意”十分恼火。1938年1月11日,日本内阁御前会议通过了《处理中国事变的根本方针》,决定对华继续用兵,对蒋氏政府“设法使其崩溃或使它归并于新的中央政权”。13日,日本限中
历史人物 陶侃简介 陶侃怎么死的 陶侃惜谷 陶侃留客 陶侃惜阴
中文名:陶侃 别名:陶士行、陶士衡、陶公、陶荆州、陶威公 国籍:东晋 民族:汉族 出生地:庐江寻阳(今江西九江西) 出生日期:公元259年 逝世日期:公元334年7月30日 职业:将
陶侃陶侃别名陶公、陶荆州、陶威公、陶牧等,是我国东晋时期的著名将领,他的曾孙是著名诗人陶渊明。陶侃曾任侍中、太尉、荆江二州刺史,都督八州诸军事,封爵长沙郡公,曾位极人臣,功勋卓越。陶侃的子女>儿子>陶
陶侃,字士行,东晋名将,其父陶丹,在三国孙吴时曾任扬武将军,在东吴的地位并不高。陶侃出身贫寒,他父亲早逝,早年在寻阳当过鱼梁吏。 后来,陶侃逐渐崭露头角,他先是平定了陈敏、杜弢、张昌起义,后来又
陶侃搬砖陶侃是东晋时期名将,被誉为武庙七十二将之一,他曾任太尉、荆江二州刺史,都督八州诸军事,封爵长沙郡公,为稳定东晋政局立下显赫战功。公元334年,陶侃逝世,追赠大司马,谥号为“桓”。陶侃梦天门典故
陶侃是谁?陶侃有何历史事迹? 陶侃,字士行,东晋名将,其父陶丹,在三国孙吴时曾任扬武将军,在东吴的地位并不高。陶侃出身贫寒,他父亲早逝,早年在寻阳当过鱼梁吏。 后来,陶侃逐渐崭露头角,他先是平定了
今天我们来说说陶侃惜阴的典故,陶侃在历史上面是属于大器晚成型的人才,他的仕途走的比常人要艰辛一点,之后是东晋的大司马,曾经还担任过荆州刺史,在职期间为人处世是比较受人尊敬的。陶侃的美德和功绩都是和自己
陶侃(259-334年),字士行(或作士衡)。本为鄱阳(今江西鄱阳)人,后徙庐江寻阳(今江西九江西)。中国东晋时期名将。陶侃出身贫寒,初为县吏,后至郡守。永嘉五年(311年)任武昌太守。建兴元年(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