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孙中山对黄花岗起义评价甚高
Posted 敌人
篇首语: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为什么孙中山对黄花岗起义评价甚高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为什么孙中山对黄花岗起义评价甚高
黄花岗起义又叫广州起义,发生在1911年4月27日,是黄兴等同盟会革命党人领导的,其目的是推翻清王朝的统治。虽然起义最终失败了,但是它极大地鼓舞了人民推翻清政府的士气,敲响了清王朝灭亡的丧钟。
4月27日傍晚,广州起义正式爆发。130多名敢死队员在小东营集合,听黄兴作战前动员。队员们胳膊上缠着白毛巾,脚上穿着黑色的胶鞋,以作标记。每人手里都拿着刀枪,衣袋里装着炸弹。朱执信为了参加战斗,用剪刀割去了长衫口的下半截;白发苍苍的谭人凤老人要领枪参战,只因他年老,又误触扳机走了火,才不得不留下;"炸弹大王"喻培伦,在试制炸药时一只手被炸残,起义前有人劝他:"你一只手已残废,就别去白送死了!"他愤怒地说:"你们虽四肢健全,却不如我一个残废人!他在胸前挂了个筐,装满了炸弹,决心用自己健在的一只手为革命冲锋陷阵。
下午5点30分,战斗打响了。黄兴率领敢死队向两广总督衙门冲锋。起义军打垮了总督府的卫兵,冲进大院,四处搜查那些祸国殃民的清朝官吏。等他们将二堂大门撞开,冲上二堂时,发现总督张鸣歧等人已爬上楼顶,从一家当铺逃走了。
敢死队放火烧了总督衙门。刚出东门,就遇上了水师提督李准派来的大队清兵。原来张鸣歧逃走后找到了李准,让他派兵前来镇压。敢死队员林时爽勇敢地站到前方喊话,让敌人投降,不幸被清兵打死。于是,双方展开了生死搏斗。黄兴右手两个指头被打断了,他忍着巨痛用血淋淋的断指扣动扳机,向敌人射击;朱执信身上也负了伤,但仍坚持作战,不下火线;喻培伦拖着他那条残废的胳膊,挂着一筐炸弹,勇猛地追杀敌群。在敌人的强大攻势下,起义军退到一个粮店,用大米包作掩护,从黑夜一直坚守到天明。最后清兵在粮店前放火,不少队员牺牲在火海之中。
战斗整整进行了一夜。敢死队员们英勇顽强,有的中弹牺牲了,有的耗尽最后一点力气,被敌人抓走了。一些被冲散的队员直到第二天还在小巷里与敌人搏斗。
起义失败后,被捕的队员在敌人的严刑拷打下,表现出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张鸣歧、李准亲自提审林觉民时。林觉民在大堂上纵声谈论世界的发展趋势,字字铿锵,句句有理,听得清吏个个都竖起耳朵,瞪大了眼睛,又害怕又佩服,连张鸣歧都不禁感叹地说:"他真是个男子汉丨不过,这样的人留在革命党中,不是等于给老虎添上了翅膀吗?那还了得!林觉民在狱中一粒饭也不吃,就义时面不改色。华侨李雁南牺牲时,勇敢地对清兵喊道:"把子弹射进我的口中来吧!执枪的清兵被这种正气吓得哆哆嗦嗦。最后,他张口饮弹而死。
起义失败后,人们找到了72位革命者遗体,把他们葬在广州白云山下的红花岗,并把红花岗改名为"黄花岗",以黄花傲霜的秋菊来象征烈士坚贞不屈的革命精神。中华民国建立后,又为烈士们建墓立碑,即为黄花岗烈士陵园,孙中山为陵园亲笔题了四个大字:"浩气长存广
相关参考
知名人物 黄兴的人物评价?黄兴领导的起义结局是怎样的?黄兴的生平简介有哪些?
在中国近代史上,人们讲到辛亥革命时,往往“孙、黄”并称,如同谈到戊戌变法时“康、梁”并提一样。孙是指孙中山,黄是指黄兴。黄兴是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重要军事领袖,他一生主要从事推翻封建专制统治的武装斗争,
汉末三国时期名人对诸葛亮评价:马良:“尊兄应期赞世,配业光国,魄兆远矣。夫变用雅虑,审贵垂明,于以简才,宜适其时。若乃和光悦远,迈德天壤,使时闭于听,世服于道,齐高妙之音,正郑、卫之声,并利于事,无相
蒋翊武,原名蒋保襄,也叫保湘字伯夔,湖南澧州普通平民家庭出生,生于公元1884年,去死于公元1913年,享年二十八岁,可谓英年早逝。蒋翊武是近代著名革命活动家,被孙中山称为中华民国“开
孙中山的名字,是大家所熟悉的。他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在二十世纪最初的年代里,他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了绵延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统治,缔造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今天,中国各地的许多道
历史人物 武昌起义领导者蒋翊武的贡献 蒋翊武绝命诗 如何评价蒋翊武
蒋翊武,原名蒋保襄,也叫保湘字伯夔,湖南澧州普通平民家庭出生,生于公元1884年,去死于公元1913年,享年二十八岁,可谓英年早逝。蒋翊武是近代著名革命活动家,被孙中山称为中华民国“开国元勋”。有
李烈钧李烈钧出生江西武宁,早年就追随孙中山进行革命活动,担任过江西都督府参谋长、海陆军总司令、讨袁军总司令部总司令、江西省政府主席等职。深得孙中山赏识,曾称他是不可多得的的儒将。李烈钧墓>李烈钧墓位于
对于乾隆,历史上素来是多有称赞。这位皇帝不仅将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还很大程度上是国家疆土的开拓者。“盛世”并不常有,乾隆在位时期便是其中之一,由此更加证明历史对于他的评价之高。但是,清乾隆皇帝弘历,自
广州起义前孙中山和洪门领袖合影黄湘(左四)马湘(左六)在清代洪门举行过多次大规模起义满清对洪门实施了严厉的镇压政策。为了生存洪门便利用各种名目进行活动如天地会、三合会、三点会、小刀会、致公堂等等、后来
广州起义前孙中山和洪门领袖合影黄湘(左四)马湘(左六)在清代洪门举行过多次大规模起义满清对洪门实施了严厉的镇压政策。为了生存洪门便利用各种名目进行活动如天地会、三合会、三点会、小刀会、致公堂等等、后来
武昌起义时,孙中山在哪里? 1911年的武昌起义爆发,作为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领袖,孙中山当时远在美洲,未能亲自领导这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武装起义。 在孙中山一生中,有过多次流亡海外的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