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刻道揭秘 苗族古老婚姻的“活化石”

Posted 苗族 化石 活化石

篇首语: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神秘刻道揭秘 苗族古老婚姻的“活化石”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神秘刻道揭秘 苗族古老婚姻的“活化石”

刻道——又称为刻木,或称为苗族开亲歌,是施秉苗族酒歌的一种,因它的主要内容刻于圆形竹木之上,苗民们-持棒而歌,故有此称谓。它流传于黔东南施秉县的杨柳塘镇一带。

苗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以前结亲嫁女都要对唱开亲歌,如果答不出就要被罚酒。一个开亲歌数万行,牵涉面广,被祖先们以目录的形式刻在一根笛子大小的歌棒上。那些横七竖八的线条,一条就包含了上百行内容,一根歌棒数十个符号就记载了一万多行的歌词。于是有人把歌棒插在衣襟里,在唱歌过程如果有忘词的时候偷偷摸一下就会记起。

一根歌棒,歌师可以按图形符号从上往下唱,也可以从下往上唱。而外人却难明其详,所以施秉民间有"官家识字九千九,没有哪个能把刻道认得透"一说。

杨柳塘镇距施秉县城17公里,这里绿树环绕,翠竹青青。寨前是一片开阔的田坝,寨脚有一股水桶般粗的地下泉水,此水清冽、甘甜,久雨不涨,久旱不涸,常年汩汩流淌,润泽着这一方土地。村庄有200户人家,1000多人口。这里常年气温在12℃——16C℃,降水量在1060——1200之间,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居住在这里的苗族称为高坡苗——为众多苗族中的一支。

苗族刻道是由五言体组诗的形式构成,它叙述了苗族古老的婚姻婚俗,刻木符号不复杂,它产生的年代大约是苗族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过度的年代,有人称它为苗族婚姻的史诗或苗族婚姻发展的活化石。它用酒歌这种形式记载苗族婚姻的起源、演绎及它的发展和进步。

诗歌语言通俗,口语化、生活气息浓厚,同时它又用丰富、瑰丽的想象,塑造了一个敢于追求幸福、追求自由的苗族少女形象,表现了苗族对婚姻的执着追求与向往。酒歌旋律低回,多重复。它在苗族中流传广泛,久唱不衰,是苗族酒歌的盛品。

刻道多采用枫木、梨木或竹制作,一共有27格,每格以简单的符号记录,歌中有反复、对唱等形式,它是中国境内苗族群体唯一幸存的最古老的刻木记事符号。

苗族刻道已经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相关参考

如传说的苗族巫术 揭开湘西赶尸人神秘面纱

...楚文化的一种,属于白巫术,也是流行在湘西一带的一种神秘传说。湘西赶尸人大揭秘有人揭秘认为,所谓“赶尸”,其实就是“背尸”而已。赶尸匠找人将尸体分尸,然后在残肢上喷特制药水,防止尸体的残肢腐烂。一个人背...

揭秘卯节:水族古老而神秘的情人节

水族的卯节古老的而神秘被成为“东方情人节”。水族卯节流行于一部分不过端节的水族生活地区,节期为四天,按古老的遗俗以水历九、十月(农历五、六月)的卯日开始,按不同地区先后分四批逢卯日轮流过节。卯节,水语

揭秘东巴教:纳西族古老而神秘的宗教

东巴教是纳西族固有的一种原始多神教。因其巫师叫“东巴”(泸沽湖地区叫“达巴”),故称东巴教(“东巴”为纳西语,意为&ldquo

揭秘卯节:水族古老而神秘的情人节

水族的卯节古老的而神秘被成为“东方情人节”。水族卯节流行于一部分不过端节的水族生活地区,节期为四天,按古老的遗俗以水历九、十月(农历五、六月)的卯日开始,按不同地区先后分四批逢卯日轮流过节。卯节,水语称...

揭秘夏商文化的活化石

它是水族的百科全书,是解译夏商文化的活化石―――水书里保存的古文字。水族水书的研究和保护正受到有关部门和专家们的关注。日前,《水书抢救保护与开发利用研究》课题由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正式立项。短短一年多时间

历史百科 戏剧活化石:昆曲

戏剧活化石:昆曲昆曲,又称“昆剧”,清代以前被人们称为“昆山腔”或者“昆腔”,清代之后才被称为“昆曲”,有着400余年的悠久历史,是我国的传统文化艺术,也是中国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昆曲产生于明

揭秘“伊兰孛”:满族语言的活化石

“伊兰孛”是满语,译成汉语为“三家子”,是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富裕县的一个满族聚居的村落。“三家子”村是黑龙江满族人在清朝康熙年间建立的村屯,距今已经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了。“三家子”村是我国目前唯一保留满

揭秘“伊兰孛”:满族语言的活化石

“伊兰孛”是满语,译成汉语为“三家子”,是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富裕县的一个满族聚居的村落。“三家子”村是黑龙江满族人在清朝康熙年间建立的村屯,距今已经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了。“三家子”村是我国目前唯一保留满

如传说的苗族巫术 揭开湘西赶尸人神秘面纱

赶尸人,一个身穿道袍的法师通过以一种特殊巫术引领尸体行走为职业的人。在我国,湘西赶尸人十分著名,也是当地的土著习俗之一。苗族的巫术属于楚巫文化!苗族的巫术分黑和白两种。“湘西赶尸”术是一种是巫楚文化的

“达斯坦”是啥?为何是哈萨克族历史的活化石

“达斯坦”是哈萨克族一种古老的民间长篇说唱形式,被称为哈萨克族历史的“活化石”。今年3月被列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达斯坦”原意为叙事长诗,约9世纪到10世纪时是民间口述的文学形式,情节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