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裂是一种怎样的酷刑?并非五马分尸那么简单

Posted 酷刑 车裂 五马分尸

篇首语:时代各有不同,青春一脉相承。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车裂是一种怎样的酷刑?并非五马分尸那么简单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车裂是一种怎样的酷刑?并非五马分尸那么简单

在电视剧《大秦帝国之崛起》第14集中,齐湣王下令将苏秦“车裂”,而后画面显示的是苏秦被五马分尸,这是不符合史实的,车裂并非五马分尸。当然,从服装、道具和剧情来看,该剧在历史考证方面还是下了一番功夫的,将车裂之刑做五马分尸处理或许是为了追求艺术效果吧。

车裂之刑

那么,到底车裂是一种怎样的酷刑?简单来说,就是将人处死之后进行肢解,然后曝尸示众。至于受刑者具体的死法,那就有很多了,试举几例:

吴起:据《史记·吴起列传》和《吕氏春秋·贵卒》,吴起是被楚国作乱的贵族乱箭射死的,《吕氏春秋·执一》、《淮南子》、《韩诗外传》均称其被“车裂”;《韩非子》、《史记·蔡泽列传》则称其被“枝解”。

李斯:《史记·李斯列传》载李斯被“腰斩”,《淮南子·人间训》、《盐铁论》称其被“车裂”。

赵高:《史记·秦始皇本纪》载赵高被韩谈“刺杀”,也就是被剑、矛、戈等利器刺死,该篇末尾所附班固评论中称赵高被“车裂”。《后汉书·宦者传》称其被“轘(音同换)裂”,《说文解字》:“轘,车裂人也。”

谭世保先生在《“车裂”考》一文中指出,战国至汉代,人们常把车裂与斩、杀等词混用,因为先秦时代对于“被公开处死或打死的罪犯、敌人,不管用刀戈砍杀死,还是用箭射死,最后把他们的尸体肢解分散来悬挂示众,所以称砍、杀、斩、射固然可以,称肢解、轘或车裂亦不错”。

也就是说,对于这些死后被肢解示众的人来说,“腰斩”、“刺杀”是他们具体的死法,“车裂”则是他们死后被进一步处以的刑罚,史籍中不同的说法只是作者们想要强调的内容不同罢了。

另外,“车裂”和“肢解”也有区别,“肢解”只是简单的分尸,而车裂含有明正典刑、曝尸示众的意思。《汉书·景十三王传》载荣爱死后被“支解以棘埋之”,《后汉书·陈汤传》载匈奴郅支单于“怒杀康居王女及贵人、人民数百,或支解投都赖水中”,这两则事例中只能用“支解”而不能用“车裂”,因为事例中的肢解只是为了方便处理尸首,并不涉及明正典刑、曝尸示众。

“肢解”不仅可以用在尸首身上,也可以直接用在活人身上。《韩诗外传》载:

齐有得罪于景公者,景公大怒,缚(捆绑)置之殿下,召左右肢解之,敢谏者诛。晏子左手持头(抓住犯人的头),右手磨刀,仰而问曰:“古者明王圣主其肢解人,不审从何肢解始也?”景公离席曰:“纵之(把这个人放了吧),罪在寡人。”

这则故事虽然未必真的发生在齐景公君臣身上,但足以说明当时真的有肢解活人的刑罚。至于行刑工具,故事中晏子用的是刀,《国语·鲁语》说:“大刑用甲兵,其次用斧钺,中刑用刀锯,其次用钻笮(音同昨,用竹篾拧成的索),薄刑用鞭扑。”肢解的工具应该就是斧钺刀锯这类金属利器。

苏秦之死

那么苏秦到底是怎么死的?他又是因何而死呢?《史记·苏秦列传》载:

齐大夫多与苏秦争宠者,而使人刺苏秦,不死,殊(将死而尚未咽气)而走(刺客逃跑)。齐王使人求贼,不得。苏秦且死(临死前),乃谓齐王曰:“臣即死,车裂臣以徇(将其尸首巡行示众)于市,曰‘苏秦为燕作乱于齐’(苏秦为了燕国的利益在齐国作乱),如此则臣之贼必得矣。”于是如其言,而杀苏秦者果自出,齐王因而诛之。

这则故事戏剧化成分太浓,不排除是小说家的杜撰。苏秦真正的死因,需要结合当时的具体形势来看。

苏秦作为燕国安插在齐国的间谍,主要目标是“使齐毋谋燕”,其次是“恶齐、赵之交”。《战国纵横家书》收录了一封苏秦曾给燕昭王写的信,说他受命到齐国已经五年,任务完成得很好,齐国确实没有进攻过燕国,齐、赵关系时好时坏,但两国都将燕国作为拉拢和结盟的对象。在此期间,苏秦其实遭遇了多次危机。

第一次是燕昭王听信田代等人之言,联合赵国攻打齐国,苏秦反对无效,于是直接向燕昭王请求辞官,燕昭王没有答应,结果赵国因怀疑燕国的诚意而停止攻齐,吓得燕国赶紧派苏秦到齐国和谈,最终燕国派人质到齐国,两国才重新和好。

第二次是燕昭王派遣张?(音同颓,一作“张魁”)率两万燕军配合齐国进攻宋国,结果张?得罪了齐湣王,被齐湣王所杀,燕、齐两国关系瞬间跌入冰点。苏秦再次向燕昭王提出辞呈,燕昭王不许,要求苏秦这次一定要解救燕国于危难之中。苏秦只得冒死入齐,凭三寸不烂之舌恢复了两国关系。

第三次是齐湣王将王后改葬之后,召苏秦入齐。当时苏秦任齐国客卿并有封邑,可苏秦宁愿放弃这一切也不想再和这个“杀妻逐子”的齐湣王打交道。燕昭王却再次强迫苏秦去齐国,苏秦临行前对燕昭王说,恐怕以后会有很多人诋毁他,燕昭王则信誓旦旦地保证自己不会听信谗言。结果过了一段时间燕昭王禁不住群臣蛊惑,要派人替换苏秦,惹得苏秦给他写信大倒苦水。于是燕昭王幡然悔悟,主动承认错误,让苏秦继续在齐国卧底。

其实从苏秦选择做间谍的那天起,这种结局似乎就已经注定,苏秦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逃过了一次又一次劫难,已属不易。因此银雀山汉墓出土的《孙子兵法》竹简,在“周之兴也,吕牙在殷”后面又加上“燕之兴也,苏秦在齐”,这也是对苏秦间谍生涯的高度认可。

相关参考

中国古代的秦朝时代有哪些酷刑

在秦朝时代除了坑杀和腰斩之外,还有:车裂车裂即五马分尸,很简单,就是把受刑人的头跟四肢套上绳子,由五匹快马拉着向五个方向急奔,把人撕成六块。记得商鞅就是受五马分尸之刑。要把人的头跟四肢砍下来都得花不少

比凌迟更残忍

提到酷刑,人们自然会想到几个词:千刀万剐、五马分尸、腰断两截……这些词其实形容的是三种酷刑,即凌迟、车裂、腰斩。人们认为这三种酷刑是古代最残忍的酷刑了,可谓极刑,却不知还有一种酷刑比凌迟更残忍,比车裂

揭秘古代车裂与五马分尸是一回事吗?

车裂是古代一种残酷的死刑,民间称为五马分尸。人们认为,此刑的执行方法,是将受刑人的头与四肢分别系于五车之上,然后以五马驾车,同时分驰,将肢体撕裂。我们知道,古人总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容受到残

揭秘古代车裂与五马分尸是一回事吗?

车裂是古代一种残酷的死刑,民间称为五马分尸。人们认为,此刑的执行方法,是将受刑人的头与四肢分别系于五车之上,然后以五马驾车,同时分驰,将肢体撕裂。我们知道,古人总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容受到残

秦始皇时期之残酷刑罚(死刑)共有十余种,除腰斩、斩首、车裂外还有哪些酷刑

古代刑法有五刑之说,五刑又分前后,所谓墨、刖、劓、宫刑以及大辟,即前五刑,后五刑称杖、笞、徒、流、死。而后五刑流行于隋唐以后至明清,因此秦的酷刑以前五刑为主,而且「前五刑」最惨无人道。简单说:墨刑又叫

杀人不见血但却痛苦万分! 满清三大酷刑

...痛苦程度来确定等级。极刑为最高等极,如凌迟、腰斩、车裂等,犯人的恐惧及所受痛苦那是很高了。但一些非极刑,犯人所受的痛苦一点都不比极刑差。有些酷刑是让犯人在痛苦中慢慢死去,那种恐惧和痛苦甚至超过了极刑。...

此开国皇帝发明了三种酷刑,行刑者均为动物,最后一种最残忍

古代的皇帝,为了防止他人造反,以及更好地进行统治,都制定了各种骇人听闻的酷刑,如凌迟、腰斩及五马分尸等。这不仅是为了折磨犯人,更是提醒其他人,如果敢触犯律法,下场也会跟这些犯人一样。今天给大家说的这位

历史秘闻 此开国皇帝发明了三种酷刑,行刑者均为动物,最后一种最残忍

古代的皇帝,为了防止他人造反,以及更好地进行统治,都制定了各种骇人听闻的酷刑,如凌迟、腰斩及五马分尸等。这不仅是为了折磨犯人,更是提醒其他人,如果敢触犯律法,下场也会跟这些犯人一样。今天给大家说的这位

被割了300多刀而死 唯一被千刀万剐的公主

古代社会冷兵器时代,统治者为了镇压反抗,打击敌人发明了很多残酷令人发指的刑罚,如枭首、五马分尸、车裂、剥皮、人彘等等。要说最残酷还是其中的凌迟酷刑,也就是俗称的千刀万剐,这种酷刑一般只针对普通百姓,而

法家代表“商鞅”惨遭车裂 五马分尸 商鞅的一生

商鞅(公元前390年一公元前338年),战胧逼谡治家,法家代表人物,本名公孙鞅,卫国(今河南濮阳)人,也叫卫鞅,后来在秦国被封为商君,因而又叫商鞅。商鞅是战国时没落贵族的后裔。在秦国当丞相十年,他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