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凌迟更残忍
Posted 酷刑
篇首语: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比凌迟更残忍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比凌迟更残忍
提到酷刑,人们自然会想到几个词:千刀万剐、五马分尸、腰断两截……这些词其实形容的是三种酷刑,即凌迟、车裂、腰斩。人们认为这三种酷刑是古代最残忍的酷刑了,可谓极刑,却不知还有一种酷刑比凌迟更残忍,比车裂腰斩更灭绝人性,而在中国五千年历史中,受此酷刑的只有三个女人,这就让人觉得这种酷刑更加残酷。
这种酷刑名叫“人彘”,是把人变成猪的一种酷刑。据史书记载,五千年来受此酷刑的只有三个女人:汉朝的戚夫人、唐朝的王皇后和萧淑妃。
网络配图
戚夫人是第一个受“人彘”酷刑的人,下令让她受此刑的是吕后。
戚夫人是汉高祖刘邦的宠姬,生子如意封赵王。赵王才干胜过太子刘盈,刘邦本想废刘盈立刘如意,因吕后用张良之计使刘邦未能实施。刘邦死后,刘盈继立为惠帝,吕后临朝称制。因废立太子之事,吕后对戚夫人怀恨在心,罚戚夫人水巷舂谷。戚夫人心里憋屈,一边舂谷一边唱《终日舂薄暮》:“子为王,母为虏,终日舂薄暮常与死为伍!相高三千里当谁使告汝!”
网络配图
吕太后听说后,认为戚夫人想让儿子给他“平反”,于是先把赵王刘如意毒死,又对戚夫人施以“人彘”之刑,就是去手足,挖双眼,熏聋耳朵,迫服哑药,然后把戚夫人扔进厕所,戚夫人就变成眼瞎耳聋只会哼哼不会说话了猪了。
事隔四百年后,唐朝的王皇后和萧淑妃又遭此厄运。
唐高宗李治为太子时,萧淑妃为良娣,甚为得宠。高宗登基之后进为淑妃,与王皇后对立,多次请求立子为太子未果。王皇后迎武则天回宫后淑妃失宠,只得故与皇后结盟。但这两个女人都没斗过武则天,最后被废为庶人,囚禁在后宫的一所密室之中。这里四面高墙,没有门窗,只在一扇小门上开一小孔,用以往里送食物。
网络配图
有一天,唐高宗突然想起了王皇后和萧淑妃,看过二人被囚禁的惨状后,恻隐之心顿生,答应她们另行处置。谁知唐高宗还没想好怎么处置,武则天先动手了。她命人先每人重打一百杖,把二人打得血肉模糊。然后又命人将二人手脚剁去装入酒瓮,做成“人彘”。武则天还恶狠狠地说:“令二妪骨醉!”意思是,要让她们受尽折磨。
萧淑妃临死的时候破口大骂武则天:“阿武妖滑,乃至至此!愿我来世投胎成猫,而让阿武变成老鼠,要生生扼其喉!”几天之后,王皇后和萧叔妃痛苦死去,悲惨至极。
“人彘”之刑,自唐以后再无人用过,所以有史以来受过此刑的就只有戚夫人、王皇后和萧淑妃三个女人了。
相关参考
在历史上当权者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惩罚反对自己的人,那是想尽了办法,也发明了众多令人发指的刑罚。中西文化不同,所发明的刑罚也不尽相同,不过目的基本一致——那就是让后人屈服在自己的权威之下,让违背自己想法
朱元璋出身寒苦,父母和长兄都因元朝残暴的剥削而死,因此他从小就立誓杀尽天下贪官污吏登基第二年他就开始整治官场,认为一刀斩了贪官不解恨,于是想到发明酷刑,如剥皮和贴加官,剥皮实草。贴加官,其实西方也有类
朱元璋出身寒苦,父母和长兄都因元朝残暴的剥削而死,因此他从小就立誓杀尽天下贪官污吏登基第二年他就开始整治官场,认为一刀斩了贪官不解恨,于是想到发明酷刑,如剥皮和贴加官,剥皮实草。贴加官,其实西方也有类...
古代封建社会,人们“谈刑色变”,若论起酷刑,非凌迟莫属,其实并不是这样的。比凌迟还要残忍的是人彘。彘就是猪,人彘就是把人变成猪一样的动物。“人彘”这一独特的刑罚,是历史上吕后迫害戚夫人所特意发明的一种
古代封建社会,人们“谈刑色变”,若论起酷刑,非凌迟莫属,其实并不是这样的。比凌迟还要残忍的是人彘。彘就是猪,人彘就是把人变成猪一样的动物。“人彘”这一独特的刑罚,是历史上吕后迫害戚夫人所特意发明的一种
比唐太宗更狠的皇帝,不仅害死数位亲兄弟,还残忍的杀害了亲儿子
众所周知,唐太宗李世民是我国历史上非常有名的明君之一,他不仅开创了贞观之治的盛世,还将我们汉人的威名传到了远方,可以说他为我们汉人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然而李世民的上位史却是一部血淋淋的历史,为了得
处死犯人>古代最残忍的一种死刑:关于中最为残忍最为血腥的可以说非凌迟这个酷刑了,也叫剐刑。那么凌迟处死是什么意思呢?其实就是把犯人千刀万剐,并且在实施刑法的过程中还能让犯人死去,凌迟处死是满清时期
古代,种种人因为种种的目的,发明了种种的酷刑。比如着名的炮烙之刑和凌迟之刑,乃至人彘之刑。今天,咱们要说一种非常少见,知名度也不是太高的刑罚——贴加官。贴加官?很多人肯定听都没听说过,也没有什么印象。
1864年,太平天国失败后,遵王赖文光和梁王张宗禹等重组捻军。赖文光正式授予捻部各将太平天国新王号;新捻军采用灵活机动的战术,逐渐变为一支约十万余人的骑兵部队。1865年,5月18日,捻军在山东曹州埋
1864年,太平天国失败后,遵王赖文光和梁王张宗禹等重组捻军。赖文光正式授予捻部各将太平天国新王号;新捻军采用灵活机动的战术,逐渐变为一支约十万余人的骑兵部队。1865年,5月18日,捻军在山东曹州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