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从什么时候开始将味鲜肥美的螃蟹当做美食

Posted

篇首语:我们一路走,一路被辜负,一路点燃希望,一路寻找答案。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古人从什么时候开始将味鲜肥美的螃蟹当做美食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古人从什么时候开始将味鲜肥美的螃蟹当做美食

据文献记载,在早期中国,爆发最大规模的一次蟹灾是在春秋,地点是吴国。闹蟹灾的那些年,人们也不是没有吃蟹的习惯,我国早期文献《周礼》和《汲冢周书》中就有有关吃蟹的记载。

历史上记载的蟹灾

《礼记·月令》上说,孟秋时节,阳气弱,阴气盛,此时“介虫”就会出来毁坏水稻。“介虫”据东汉郑玄的注释其实就是螃蟹。《礼记》是记载岁时大事的文献,作者在书中正儿八经地提到介虫一事,可见这事发生的概率不会太低。

据文献记载,在早期中国,爆发最大规模的一次蟹灾是在春秋,地点是吴国。《国语》曾记载了一次越王勾践与宰相范蠡的对话,其中提到,今吴国稻蟹不遗种。也就是说,吴国当时正发生非常严重的蟹灾,整个吴国粮食作物因之减产,甚至到了连明年春播的种子都留不足的地步。不过令人感到蹊跷的是,在春秋之后的几千年类似的蟹灾却再无什么人什么文献提及,按照中国人凡事必书的史学传统,书上没了文字,那蟹灾也就是消失无疑了。于是问题又来了,这蟹灾当年闹得如此风风火火,怎么突然就消失了?

最早文献上记载的吃蟹

闹蟹灾的那些年,人们也不是没有吃蟹的习惯,我国早期文献《周礼》和《汲冢周书》中就有有关吃蟹的记载。

《周礼·天官·庖人》说:“疱人掌共六畜、六兽、六禽辨其名物。凡其死生鲜薨之物以共王之膳,与其荐羞之物及后、世子之膳羞。”话中的“荐羞之物”根据上文提到过的郑玄的解释其实就是全国各地的土特产,譬如两湖地区的鱼,青州等地的蟹。《汲冢周书》则说,周成王时,海阳有蟹入贡。考青州、海阳在今渤海湾一带,那么照此推来,此蟹必是海蟹无疑。当年沿渤海湾各地赶趟儿地一拨拨地往朝歌送这劳什子,估摸着是当时令海鲜进贡的,这跟我们在前面提到的在吴越湖区引发蟹灾的那类蟹是两码事。也就是说,早期中国人吃的多半是海蟹,吃河、湖等淡水蟹还是稍后的事。

三国两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很重要的时期,伴随着政治文化中心的南移,跟现代有关的很多生活习惯逐渐形成,吃蟹就是其中一种。南北朝的着名文人毕卓曾如此描述他的人生理想:“得酒满载百斛船,四时甘味置两头,右手持酒杯,左手持蟹螯,拍浮酒船中,便足了一生矣!”(《世说新语》)大意就是人生只要有酒有蟹,夫复何求呢?可见淡水蟹在当时已经走上餐桌并成为美味。按照现在经济学教科书上的说法,商品化的东西,有需求就必然会有供应。过去不兴办什么大规模养殖场,这市场上作为商品销售的蟹基本上都是农人从自家田里抓来的。

淡水蟹何时开始受欢迎

唐代大诗人李白十分爱吃蟹,他曾写诗道:“蟹螯即金液,糟丘是蓬莱。且须饮美酒,乘月醉高台。”另一诗人韩驹也写道:“故人书札访林泉,郭索相随到酒边。来擘团脐先一笑,二螯能覆两觥船。”

不单唐人爱吃蟹,唐以后各个朝代都很好地继承了这一传统。以会吃而着称的苏东坡在一首诗中如此描述他当年以诗换蟹的往事:“堪笑吴中馋太守,一诗换得两尖团(指蟹)。”拿一首顶尖的诗换两只尖尖的蟹,也不知苏大才子这笔买卖做得值不值。到了明清,食蟹之事经过传承发扬,较之以前又有了进步。晚明的李贽一生颠簸,但对吃蟹却颇有研究,他说:“蟹之鲜而肥,甘而腻,白似玉而黄似金,已造色香味三者至极,更无一物可以上之。”类似的感慨清初的着名戏剧家李渔也发出过:“以是知南方之蟹,合山珍海错而较之,当居第一,不独冠乎水族,甲于介虫而已也。”近现代崇尚思想解放,说起话来就更直白了。章太炎的夫人汤国梨女士写过一首诗,其中有二句是:“不是阳澄湖蟹好,人生何必住苏州?”听听,有了这样的感慨,有了这样的觉悟,这蟹灾如果还不灰飞烟灭,那也真得太小瞧人,太对人不住了。

相关参考

古代女性从什么时候开始才穿内裤

通常多久洗一次澡?早在先秦时期,古人便“三日一洗头,五日一沐浴”。到了汉代,还出现了“休沐”,就是说官员们上了五天班之后,能专门休一天假来洗澡。古人洗头更勤,常常使用清水和天然清洁剂“无患子”来洗头。

凉面是怎么来的

夏天即将到来,不少人已经准备好了夏日的衣服,也有很多人喜欢在炎炎夏日吃上一碗凉面,凉凉的口感吃到嘴里,也是非常舒爽的。不过,这样一道美食,能够发展成现在的样子,它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流行起来的呢?古人的

知识百科 为什么螃蟹要横着走?

为什么螃蟹要横着走?因为螃蟹的每只脚都由节组成,关节只能上下活动。大多数螃蟹头胸部的宽度大于长度,因而爬行时只能一侧脚弯曲,用足尖抓住地面,另一侧脚向外伸展。当足尖够到远处地面时便开始收缩,原先弯曲的

古代闹蝗虫的时候 古人为什么不抓蝗虫来吃

还不知道:古人为什么不吃蝗虫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就当下社会来说,各种各样的美食数不胜数,可以说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往往都躲不开被送上餐桌的情况,而即便是蝗虫,

古代螃蟹宴上是怎么洗手的?

宋代以前,洗脸、净手、浴身的时候,没有成团的“肥皂”,而是使用“澡豆”,澡豆恰恰是以豆子研成的细末作为主料。贾府女眷赏桂花吃螃蟹,凤姐“又命小丫头们去取菊花叶儿、桂花蕊熏的绿豆面子来,预备洗手”,这个

哪些古人特别不爱洗澡

  王安石  古人讲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但是为了健康和卫生情况着想,淋浴洗澡是我们每天都需要做的事,梁实秋说;中国人一向是把洗澡当做一件大事的。”从“一向”追根溯源沐浴洗澡则是历史悠久。  据说在西周

古代人中秋节做什么?古人什么时候开始吃月饼的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一书,而真正形成全国性的节日是在唐代。那时,每逢中秋夜人们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活动,设大香案,摆上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绝不能少,西瓜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

从“满汉全席”由来 足以看出大清皇帝的苦心

自古以来“王天下者食天下”,任何一个朝代都是如此,清代皇帝自然也不能免俗,尽管在刚入关的时候还保留着满族的饮食习惯,但很快就被博大精深的中原美食文化所淹没。自顺治帝入关以后,宫廷饮食开始慢慢汉化,到了

写《红楼梦》的曹雪芹是古代的最后一个美食家

导读:苏东坡好歹还有红烧肉吃,到了曹雪芹那里,连肉末都吃不上了,只好喝稀粥:蓬牖茅橼,绳床瓦灶,举家食粥。美食家的传统到曹雪芹就结束了?写《红楼梦》的曹雪芹是最后一个美食家?从孔子开始,到曹雪芹结束。

历史秘闻 苏东坡最爱吃的其实是这种媲美螃蟹的肉

爱吃羊肉的苏东坡,生在这样的大宋,是幸运还是不幸呢?很难评价,因为,他这一辈子虽然爱吃羊肉,却多半时候都处在吃不起羊肉的困顿岁月里。苏东坡的字可以换肉,苏东坡自己却很少能吃到大块羊肉。到了惠州,生活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