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起为何当不上丞相?他竟然是这样败下来的
Posted 吴起
篇首语: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吴起为何当不上丞相?他竟然是这样败下来的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吴起为何当不上丞相?他竟然是这样败下来的
吴起是战国初期的著名军事家。在讲吴起没有当上丞相之前需要说明一下,他最后到了楚国当上了丞相,本文所讲的是在魏国效力时的事情。
吴起是卫国人,因为喜欢兵法,有曾经跟着曾子上过学,后来在鲁国做事。他是一个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人。由于齐国来犯,自己的妻子是齐国人,因此得不到鲁君的信任,为了这次出人头地的好时机,吴起杀掉自己“爱”妻。最后获得领兵作战的机会,一举打败齐国,一战成名。
不知是因为齐鲁大地重视仁义道德还是有人嫉妒吴起,不久之后有了一些关于吴起大逆不道、杀人越货的谣言(亦或是真的)。谣言猛如虎,最终鲁君把他辞退了。
这一辞不打紧,让魏文侯捡了个大便宜。吴起去投奔魏文侯。魏文侯问李克吴起怎么样。李克告诉魏文侯吴起“贪名好色,善于用兵打仗,连著名的军事家司马穰苴也比不过他”。好色没关系,贪名就能用心做事,因此魏文侯起用吴起,吴起也争气,一口气拿下了秦国的五座城池。因此名声更胜。
吴起在担任魏国西河长官的时期里,声望很高,而魏国设立丞相没有选择他,而是选择了贵族田文。吴起哪受得了这个,于是对田文说:咱俩比比谁的功劳大,可否?田文答曰“可以”。吴起说:统帅三军,能让士兵舍身忘死,使敌人不敢打我们的主意,这一点咱俩谁强?田文说:我不如你。吴起说:管理文武百官,安抚黎民百姓,充实国家府库,这一条咱俩谁强?田文说:我不如你。吴起说:镇守西河,使秦军不敢向东进犯,韩、赵两国也都老老实实地靠拢我们,这一条咱俩谁强?田文又说:我不如你。吴起说:既然三个方面都不如我,可你的官职却比我大,这是凭什么?田文说:当君主年少,国内疑虑不安,大臣不能归心王室,百姓也不信任朝廷的这种时候,全国上下眼睛都盯着你呢?还是盯着我呢?吴起沉默片刻说:大家的眼睛都盯着你。田文说:这就是我的职位要比你高的原因。这时吴起才明白自己是比不上田文的。
吴起为什么比不上田文呢?原因很简单,那就是田文是魏国的贵族。魏文侯死后,魏武侯即位,在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国君的更替是一件很微妙的事情,搞不好就要有重臣叛乱或者取代国君,因此魏国上至大臣,下至黎民对时局持有观望态度,田文做为贵族当上丞相,说明了魏国贵族是认可魏武侯的,所以田文虽没有什么战功,但他的贵族身份就比吴起那屌丝身份重要,你吴起再厉害也只是个将军,还是被鲁国给辞退过的将军,名声也不好,人家田文却是名正言顺的贵族,影响力巨大,一举一动都能左右魏国局势。故而吴起不如田文。
吴起最后又被排挤到了楚国,在楚国当上了丞相,可惜最后却被乱箭射死,以惨死告终。历史也许有很多巧合,吴起死后的若干年后,出现了一位叫做白起的军事家,外号“人屠”,以坑杀降卒著名,最后被秦王赐死。此二位叫“起”的军事家都是一样的心狠手辣,为达目的不择手段。连结局都差不多,都是不得善终,一个惨死、一个自刎。也许这是他们为自己的心狠手辣付出的带价吧。
相关参考
是战国初期的著名军事家。在讲没有当上之前需要说明一下,他最后到了楚国当上了,本文所讲的是在魏国效力时的事情。> 吴起是卫国人,因为喜欢兵法,有曾经跟着曾子上过学,后来在鲁国做事。他是一个为达目的
帝王死的时候,因为继位者年幼,往往会让一些信得过有能力的大臣辅佐这个继位者,这就是所谓的托孤大臣。三国时期,三国都有一个这样的大臣,东吴的张昭和周瑜就是孙权留给弟弟孙权的托孤大臣。又因为周瑜早逝,这张
帝王死的时候,因为继位者年幼,往往会让一些信得过有能力的大臣辅佐这个继位者,这就是所谓的托孤大臣。三国时期,三国都有一个这样的大臣,东吴的张昭和周瑜就是孙权留给弟弟孙权的托孤大臣。又因为周瑜早逝,这张...
八阿哥胤禩是康熙最有才能的儿子之一。他才华出众又得人心,得到了众多皇子、大臣的拥护。可惜的是,八阿哥胤禩没有被康熙立为太子。最终继位的是四阿哥胤禛。雍正继位后,胤禩遭到报复,最终被虐待而死。八阿哥胤禩
八阿哥胤禩是康熙最有才能的儿子之一。他才华出众又得人心,得到了众多皇子、大臣的拥护。可惜的是,八阿哥胤禩没有被康熙立为太子。最终继位的是四阿哥胤禛。雍正继位后,胤禩遭到报复,最终被虐待而死。八阿哥胤禩
康熙47年,大清朝发生了一件惊动朝野的大事,那就是康熙以图谋不轨的理由,废黜了当了多年太子的胤礽。这对胤礽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打击,不过其他皇子却暗中窃喜,因为一旦太子被废,就意味着储君的位置空缺,那么只
张昭加入孙吴集团的初衷应该是,以江东为汉室藩屏、保土护民,而非助孙权称霸。所以投降曹操,孙氏消亡,但有助于国家统一,对天下有大功。在一定程度上,张昭的士人心态和曹操首席谋臣荀彧一样,都打算曲线救国。但
张昭加入孙吴集团的初衷应该是,以江东为汉室藩屏、保土护民,而非助孙权称霸。所以投降曹操,孙氏消亡,但有助于国家统一,对天下有大功。在一定程度上,张昭的士人心态和曹操首席谋臣荀彧一样,都打算曲线救国。但
李斯是历史上很令人疑惑的人物。李斯的乐成。有着云云醒目的辉煌。但李斯在历史上最引人注目之处,却不是他的乐成,而是他的失败。李斯的失败,两千年之后。还令人浩叹。他是其时最有名的政治哲学家荀子的高徒,也算
李斯是历史上很令人迷惑的人物。李斯的成功,有着如此夺目的光辉。但李斯在历史上最引人注目之处,却不是他的成功,而是他的失败。李斯的失败,两千年之后,还令人浩叹。他是当时最有名的政治哲学家荀子的高徒,也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