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 掌握历史复习的有效方法

Posted 知识

篇首语: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初中历史 掌握历史复习的有效方法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初中历史 掌握历史复习的有效方法

   在历史课的复习中,你是否感觉到要记忆、掌握的知识太多,是否还在沿用死记硬背的复习方法,是否本来记住的知识很快就会忘掉……不要着急,更不要灰心,下面向大家介绍一下复习方法,或许对你有所启发。

  1。 做个有心人,为复习做良好的铺垫  在平时学习中,养成随手圈划、把重要的知识标记出来的习惯。这么做的好处是:一方面标记本身说明已经重点认知了这些知识,知识在脑海中已经留下了初步的印象;一方面在日后的复习中,可以不再仔细阅读课文的每一句话,当浏览到圈、划的知识点时,就会唤醒大脑中记忆的细胞,通过联想,浮现出知识的全貌。(本站 www.lishixinzhi.com)如在学习《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一课时,在自学课文时,针对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决议,将《共同纲领》、选举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国旗、国歌、首都、纪年、人民英雄纪念碑等关键词句圈画,再刻意用自己的语言叙述,复习时只要看到这几个关键词句,马上就会想起会议具体的决议。阅读是我们认知的最初、最基本的方式,用心阅读,有针对性的标记,既能够提高复习效率,又能够牢固掌握知识。  2。注重对知识的整合,让知识系统化  一方面梳理每节课的知识要点,一方面对知识进行横向、纵向联系,将相近的知识归类整理。整合知识能够有效提高我们的综合学习能力,形成宏观知识体系,并开拓视野。历史的组成一般是由时间、地点、人物、原因或背景、过程或内容、结果、意义或影响,所以在复习时,我们可以按照上述要点整合并系统化知识。如复习《伟大的历史转折》一课时,先记忆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时间(1978年底)、地点(北京),然后是会议召开的背景──文革后“左”的错误继续,提出“两个凡是”的方针,于是在思想理论界展开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解放了思想,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然后按思想、政治、组织三条路线记忆会议的内容,由内容联想意义,由关键词“转折、拨乱反正、开端、新时期”联想记忆。这样,就能够全面系统地理解掌握有关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知识,认识到“伟大的历史转折”的深刻含义。又如,1992年中国发生了很多重要意义的历史事件,可以将课本中以下内容纵向联系、归纳:邓小平“南巡”讲话,海基会、海协会达成“九二共识”,中共十四大召开等。把相近、相关联的知识点归类,既有利于全面掌握知识,同时开拓了思维、视野。  3。注重方法、技巧,因题而异  复习选择题时,不要盲目的去记忆答案,先不看答案,仔细阅读题目和选项,如果脑海里已经浮现出正确答案,则说明这一知识点已经掌握,不需花费时间记忆了。在选择正确答案的同时,注意那些非正确答案,想想与之关联的知识点,这样复习一道选择题就能掌握多个知识点。  比如:在“一国两制”构想指导下,1997年回归祖国的是(    )  A。香港     B。澳门     C。台湾     D。西藏。  在选择了香港的前提下,联想到澳门在1999年回归,台湾仍与祖国大陆分离,联想到为实现台湾的回归制定的对台基本方针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西藏在1951年和平解放。  复习问答题时,把冗长的答案化繁为简、突出重点。先将答案按句子划分为几点,并标明①②③④……然后寻找每一点中最能体现答案涵义的词语或短句加强记忆,再以词语、短句为核心用自己的语言将各知识点串联起来。  如:为什么说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先将答案分为四大点,然后记忆关键词句:①四项基本原则;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③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理论、基本路线、三步走;④解决社会主义的问题。最后通过联想完善答案。最关键的是,在这一记忆过程中,我能够通过自身的思维,理解并记忆知识,从而有效解决了死记硬背造成的记忆遗失。  材料解析题目的复习,我认为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判断、理解。遇到这类题目,我总是先仔细阅读理解材料,不放过任何一个字,从材料的每一个细节如时间、人物、地点、原因、结果等寻找判断的依据。理解了材料,就能从自己储存的知识中找到相应的答案。  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请回答:  (1)“老人”是指哪位领导人?“画了一个圈”是指什么重大事件?  (2)“老人”“写下诗篇”之前,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什么重大决定?有何意义?  这是大家熟悉的一首歌词──《春天的故事》,我们能比较容易的判断出这位“老人”就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画了一个圈”、“写下诗篇”是回答其余问题的先决条件,必须先判断正确,歌词中最能体现这两个事件的因素是时间因素,即1979年、1992年,就是我们掌握的1979年设立经济特区、1992年“南巡讲话”的相关历史知识,有了正确的判断,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4。 养成随手记录的习惯,建立改错本  这也是一个对知识日积月累的好习惯。特别是对某一知识点的认知没有十足把握时,随手记录下来,在复习时就会成为我们重点的认知对象,当再一次接触这一知识点时,会在大脑中留下更深刻的印记。坚持将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认真的改正并记录在改错本上。在学习过程中,已经正确理解并掌握的知识,复习时不需要再花费大量的精力,重点重温记录在改错本上的问题。  5。注重知识与现实、文艺作品的联系  历史在不断发展、延伸,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能够看到、接触到许多与课本知识相关联的事情,恰当联系,有助于我们更全面的认知历史。历史知识中,还有许多内容以不同的形式,如文艺作品、典故、成语等而家喻户晓,学习和复习这些知识时,适当的联系能引起强烈的共鸣,开拓思维,建立相关链接。需要注意的是辨析历史事实与文学艺术的本质区别,认知真正的历史。  历史学科的学习中,记忆容量大,知识联系广泛,遇到困难那是正常的,关键是我们用什么态度面对困难。如果我们能够正视困难,积极开动思维,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就能如鱼得水,自由徜徉在历史知识的海洋中。  作者简介:温延萍,男,45岁,临淄区实验中学教师,从事历史教学20多年,曾担任齐鲁石化总校教研室历史教研员,论文多次在省级评比中获奖,《从历史课“到敌人后方去”谈开来》在潍坊教育学院学报发表。

相关参考

初中历史 历史学科中考有效复习方略

历史学科中考有效复习方略  一、2008年中考浅析  (一)命题思路  能够较好把握命题者的思路,对有效复习意义重大。命题者依据《课程标准》《中考学科说明》命题常规这一点不会改变。而2008年也是人教

初中历史 历史学科中考有效复习方略

历史学科中考有效复习方略  一、2008年中考浅析  (一)命题思路  能够较好把握命题者的思路,对有效复习意义重大。命题者依据《课程标准》《中考学科说明》命题常规这一点不会改变。而2008年也是人教

如何才能进行有效初中历史复习

无论是旧的教学方法还是现在的新课程改革,考试最终是检验课堂教学最主要的标准之一。因此,历史的教学与复习必然要针对考试进行,不能够过份的套用新课程的规范去要求学生。在平时教学中,还要应对最终需要考试的特

初中历史 历史复习三招

历史复习三招  第一,提高基础知识掌握的准确性。  1.善于记忆。通过听课、看书,首先解决基础知识的记忆问题。例如20世纪初“谴责小说”李宝嘉的《官场现形记》、曾朴的《孽海花》

初中历史 历史复习三招

历史复习三招  第一,提高基础知识掌握的准确性。  1.善于记忆。通过听课、看书,首先解决基础知识的记忆问题。例如20世纪初“谴责小说”李宝嘉的《官场现形记》、曾朴的《孽海花》

初中历史 初中历史复习资料大全

 初中历史复习资料大全  中考历史总复习资料  炎黄尧舜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  秦汉三国晋一统,南朝北朝是对头;  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  中国历史第一册  一、我国境内的远

初中历史 初中历史复习资料大全

 初中历史复习资料大全  中考历史总复习资料  炎黄尧舜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  秦汉三国晋一统,南朝北朝是对头;  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  中国历史第一册  一、我国境内的远

高一有效的学习方法

一、高一有效的学习方法建议从以下方面做起:1、要改变观念,变记忆为理解初中知识相对比较浅显,更易于掌握,通过反复练习,提高了熟练程度,即可提高成绩。高中课程的理论性、抽象性强,就需要在对知识的理解上下

初中历史 历史复习有妙招

 决战中考历史复习有妙招  一提到历史,喜欢历史的学生就会侃侃而谈,对历史事件如数家珍,但得高分比较难;而很多历史比较薄弱的学生就会叫苦不迭,总是记不住知识点。在中考即将来临的时候,如何复习

初中历史 决战中考 历史复习有妙招

 决战中考历史复习有妙招  一提到历史,喜欢历史的学生就会侃侃而谈,对历史事件如数家珍,但得高分比较难;而很多历史比较薄弱的学生就会叫苦不迭,总是记不住知识点。在中考即将来临的时候,如何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