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 孟子的仁政思想
Posted 孟子
篇首语:自然界没有风风雨雨,大地就不会春华秋实。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春秋战国 孟子的仁政思想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春秋战国 孟子的仁政思想
孟子的仁政思想
孔子对当时“礼法之争”的认识,及由此而产生的对“ 仁” 与“ 礼” 的探讨,确立了传统儒学的基础。而孟子道性善,言必称尧舜,好仁义王道,把孔子的仁学思想进而发展为以仁政学说为主体的政治思想。因此,本文主要就谈谈孟子的仁政思想的特征。
一、孟子的仁政思想的理论基础
孟子一直以孔子思想的忠实继承人自居。孔子的‘德治”思想强调通过道德教化而形成社会的有序治理,这成为孟子思想的历史渊源。同时,孟子的政治思想以性善论为理论基础。他由人皆有四心(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推出人性本善。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之心,行不忍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显然这种以“不忍之心”而行的“不忍之政”便是“仁政”。“仁政”便是“不忍之心”外化的结果。只有用“仁者爱人”的观念来推行仁政,才能治国平天下。而且,孟子的“仁政”思想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内容丰富,涉及各个方面。
二、孟子仁政思想的特征
(一)政治上:法先王,选贤才
离娄章句全篇一开始(前五章即: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章,规矩方员之至章,三代之得天下章,爱人不亲反其仁章,天下国家章,均为体现孟子“仁政”的政治思想的重要章节),孟子要求当政者要实施仁政,具体落实到两个方面:“法先王”,因为“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不以仁政,不能奔驰天下”。相反,“遵先王之法而过者,未之有也”。 孟子痛恨战争,主张效法先王,仁者无敌。二是“选贤才”。在孟子看来,法由人制定,由人来执行,所以关键在于人。曰:“唯仁者宜在高位”,否则天下大乱。而且强调了统治者特别是国君在实现“仁政”中的作用。“孟子提出: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即,天下国家之本在于统治者个人的道德。”[①]因此选举贤才至关重要。
(二)生活上:与民同乐
孟子同情、爱护人民,是位民本主义者。他认为民心与仁政密切相关,相辅相成。“桀纣之失天下者,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 孟子·离娄上》。施仁政就是认识到人民在国家中的地位,重视人民大众的作用。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他的“民贵君轻”的思想也是对孔子“忠君”思想的突破。齐宣王好乐,孟子问他“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孟子˙梁惠王下》)他强调与民同乐,才能让人民在感情上和君主产生共鸣。同时,孟子认为只要君主想人民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就一定能称王天下。曰“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还以文王狩猎场70里而百姓以为小和齐宣王狩猎场40里而百姓以为大为喻,说明了“与民同忧乐”的重要性。
(三)经济上:“制民恒产”
战国时期井田制已经遭到彻底破坏,很多农民失去土地。孟子迫切地希望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基于对“民无恒产则无恒心”的社会规律的总结,他提出“制民恒产”的主张,成为仁政的经济基础。所谓“制民恒产”就是为百姓提供必需的生产生活资料。孟子的政治逻辑就是,治民之要在民事,民事之重在民生,民生之保障在民产,有民产之结果是民心向善,民心向善之结果是便于实行仁政。所以,对广大民众百姓来说,有无恒产,决定了社会之治乱、政治之是非、政权之安危的最重要的前提。民众有了“恒产”,生活安定,“养生丧死无憾”。因此,如何使民众能够拥有恒产,就成为孟子实施仁政过程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总之,孟子仁政思想内涵丰富,各部分内容相互支持、相互融合,共同构成其仁政的思想体系。
三、结语
在承认孟子仁政主张的同时,我们也不能不看到孟子的仁政主张用意虽然值得赞扬,但却带有一定的幻想色彩。历史证明,孟子游说诸侯碰了不少壁。因为孟子把希望完全寄托在封建统治者的仁爱之心上,他没有着清封建政权压迫和剥削人民的本质和战国时期形势的发展变化。仁政学说能否被接受,是受许多条件决定的,治理一个社会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然而,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转折的时期。在各诸侯间的互相攻伐以及暴政给人民不断带来灾难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孟子提出“仁政”学说,要求统治者以民为本,亲爱百姓,帮助百姓发展生产、减轻百姓的疾苦,确实是值得肯定的。
相关参考
孟子的思想主张相信朋友们对孟子都不是很陌生,不管是从教学课本上,还是从文言故事里。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孟子的思想主张。严格的说,孟子是孔子的后世弟子,当然作为孔子的弟子他传播的也是儒家的思想精髓。孟
孟子简介:孟子(约公元前372年—约公元前289年),名轲,字子舆(待考,一说字子车或子居)。汉族,东周邹国(今山东省邹城市,邹城市为孔子和孟子的诞生地)人,东周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
孟子的思想来源于孔子。孟子把孔子的“仁”发展为“仁政”的学说。他认为实行“仁政”,就必须“制民恒产”,让每家农户有百亩之田、五亩之宅,有起码的生产资料;“勿夺农时”,保证农民有劳动的时间;“省刑罚,薄
《孟子》一书蕴含着极为丰富的思想内容,概而言之,以天赋的性善论为核心的伦理思想和以仁政学说为特征的政治思想,是《孟子》一书的主要内容。除此之外,《孟子》一书还阐发了孟子深刻的哲学思想,展现了其卓越的美
孟子的民本思想孟子,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教育家,他一生二十多年周游列国,竭力主张自己的政治理论,提出了以“仁政”为核心的民本思想。他的“民本”思想,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孟子的画像一、使人民富足。孟子的
一、请问大家历史上孟氏名人有哪些孟轲(光大儒家仁政学说的亚圣孟子)孟姓最著名的人物是孟子。孟子,名轲,字子舆,邹国(今山东邹城)人,战国时代的思想家,儒家代表人物。孟子幼年丧父,家境清贫,母亲知书达礼
食色,性也,这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孟子说的一句话。意思就是吃饭和男女是人的本能,战国时期,孟子就曾劝齐宣王实行仁政,齐宣王回答说,寡人搞不了仁政,寡人好色。这在古代的帝王之中是很难得的,齐宣王直言不讳的
食色,性也,这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孟子说的一句话。意思就是吃饭和男女是人的本能,战国时期,孟子就曾劝齐宣王实行仁政,齐宣王回答说,寡人搞不了仁政,寡人好色。这在古代的帝王之中是很难得的,齐宣王直言不讳的
孟子语录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这句话出自《孟子》的《尽心章句下》,是孟子的仁政、民本思想的核心。其后一直被人们广为传颂。孟子认为,君王和国家都是可以被更替的,但是唯一不变的,是人民。所以,对于封建
孔子与孟子有什么区别有个脑筋急转弯是这么说的:孔子和孟子有什么区别。答案是孔子的子在左边,孟子的子在上边。当然,开个玩笑而已。孔子和孟子都是儒家学派的集大成者。他们都推崇仁政思想,但在本质上两人还是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