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 为何要插手鲁国的家庭纠纷

Posted 春秋

篇首语:宁给好汉拉马,不给懒汉作爷。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春秋战国 为何要插手鲁国的家庭纠纷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春秋战国 为何要插手鲁国的家庭纠纷

  历史上的齐桓公为什么会多管闲事?想必这个齐桓公的性格有关系。有一句成语叫“庆父不死,鲁难未已”,出自《左传·闵公》,意思是,庆父不死,鲁国的灾难就永远不会停止。读史的人对这段历史大概有所了解,而且多数人对此并未深究,笔者经过研究认为,此说并不正确,个中缘由大有文章。

  庆父是鲁桓公的儿子鲁庄公的弟弟,鲁桓公的另两个儿子叫叔牙和季友,鲁庄公执政的时候,季友是他的辅臣,庆父则与叔牙关系密切而与哥哥政见不一,这是为什么呢?这就要追溯到他们的父母。齐僖公有两个女儿一叫宣姜一叫文姜,在她们还很年少的时候,齐禧公就多次要将这姐俩嫁给郑国的公子忽,遭到公子忽的断然拒绝,引出一段“齐大非偶”的成语。不久齐禧公就将宣姜嫁给卫国、文姜嫁给鲁国,从以后的发展看,齐禧公急于出嫁这姐俩是用心良苦,因为宣姜搅乱了卫国,而文姜则与哥哥诸儿(齐襄公)通奸,并杀死了丈夫鲁桓公。如果说这是两家的私仇,那么齐鲁还有一段公怨。

  齐襄公被杀齐国大乱,公子小白逃到莒国,公子纠逃奔鲁国,鲁庄公护送公子纠回国,结果被小白打败,小白继位就是齐桓公。齐桓公勒令鲁国杀死公子纠交出管仲和召忽,鲁国害怕照做了,从此齐国称霸鲁国受制。在这种家仇未报国怨日深的情况下,鲁庄公不仅不计前嫌反而唯齐国马首是瞻,若不是曹刿辅佐,鲁国就要沦落为齐的附庸。

  庄公在位之时,文姜不顾鲁人的骂声依然与哥哥多次幽会,对此庄公不闻不问甚至有怂恿之嫌。就在齐襄公被杀的当年,鲁国曾有一次进攻齐国的绝好机会,当时齐鲁联军攻打“郕”,庆父抓住齐军疲惫国内空虚的时机请求率军攻打齐国,可惜遭庄公阻止,夏,师及齐师围郕。郕降于齐师。仲庆父请伐齐师。公曰:“不可”(《左传》)。当时的庆父还是个十几岁的少年,他攻齐的打算是否源于“杀父之仇不共戴天”史书未作说明,但是他的其它事情却被史书大书特书。

  鲁庄公病重的时候担心君位不能传给儿子,就首先召见三弟叔牙,问他谁可继位?叔牙说:父死子继,兄死弟及。“庆父在,君何忧?”庄公又召见四弟季友,季友说,你的儿子般可以继位。庄公就将叔牙的话告诉季友并授意他杀死叔牙。其实庄公首先召见三弟时就已经做好了庆父和叔牙的饭,也难怪庆父要兴风作浪了。

  庄公死,季友要立子般,庆父与庄夫人哀姜持反对意见,要立哀姜妹妹的儿子开,子般与子开都是庶出,季友与庆父各持己见,但季友是托孤大臣所以子般被立。君夫人与庆父失败,子般的命运也就可想而知。两个月后庆父派子般的仇人刺杀子般而立子开为闵公。据《史记》服虔注引,刺杀子般季友是知情的,因力不能诛,他只好出奔。哪知闵公不仅不对庆父感恩反而向仇人齐国请求,要求齐桓公以霸主身份来压制庆父,让季友回国。此时的齐桓公早已有吞并鲁国之心,于是派仲孙湫考察鲁国,明里考察实则间谍。很快仲孙湫得出一个让庆父遗臭万年的结论,“庆父不死,鲁难未已”因此被炮制成功,此时齐桓公露出了庐山真面,问曰:“鲁可取乎?”仲孙湫说,不可,因为鲁依然秉持周公的礼节。闵公和齐国的做法再次激怒庆父,恰巧闵公的保傅仗势欺人侵夺卜齮的田地,于是庆父利用这个矛盾指使卜齮杀了闵公。庆父本想自立,但这一系列的事件使他不得不避开嫌疑,所以逃奔莒国。

  季友立僖公,庆父自知有罪请求赦免,季友不许买通莒国,庆父自杀,哀姜也被齐桓公杀死在异国他乡。其实春秋战国杀君自立的大有人在,那时的惯例是,只要你成功就受到朝廷的保护,而且有些国君的确该杀,为什么其他杀君之人顺利成为诸侯,庆父杀君就要受到口诛笔伐呢?鲁国内乱实际就是内部矛盾或曰家庭纠纷,因为季友立僖公也不是公正无私的,《左传》说:成风闻成季之繇,乃事之,而属僖公焉,故成季立之。意思是,庄公的妾成风听说季友掌权便私下交接季友,把僖公托付给他,所以季友才立了鲁僖公。从事件的表层上看,似乎鲁国在“闹家包子”,而齐国为达霸主目的才是搅乱鲁国的幕后操纵者。

相关参考

春秋历史上齐桓公为何要插手鲁国的家庭纠纷?

有一句成语叫“庆父不死,鲁难未已”,出自《左传?闵公》,意思是,庆父不死,鲁国的灾难就永远不会停止。读史的人对这段历史大概有所了解,而且多数人对此并未深究,笔者经过研究认为,此说并不正确,个中缘由大有

春秋历史上齐桓公为何要插手鲁国的家庭纠纷?

有一句成语叫“庆父不死,鲁难未已”,出自《左传?闵公》,意思是,庆父不死,鲁国的灾难就永远不会停止。读史的人对这段历史大概有所了解,而且多数人对此并未深究,笔者经过研究认为,此说并不正确,个中缘由大有

历史人物 春秋历史上齐桓公为何要插手鲁国的家庭纠纷

  导读:有一句叫「庆父不死,鲁难未已」,出自《左传·闵公》,意思是,庆父不死,鲁国的灾难就永远不会停止。读史的人对这段历史大概有所了解,而且多数人对此并未深究,笔者经过研究认为,此说并不正确,个中缘

明朝历史 明太祖朱元璋为何要插手“南北榜案”

揭秘:明太祖朱元璋为何要插手“南北榜案”?  “南北榜案”,是发生在明朝洪武三十年“丁丑科”会试后的一件大事,一桩奇事,一则丑事

历史人物 慈禧太后为何要插手杨乃武与小白菜之案

  为何会插手杨乃武与小白菜之案?垂帘听政的清末年,即同治、光绪之交,曾发生无数的奇情冤案,其中以杨乃武与小白菜(称毕秀姑)案、名伶杨月楼冤案、太原奇案、张汶祥刺马案最为轰动,统称为清末四大奇案。> 

慈禧太后为何要插手杨乃武与小白菜之案

慈禧太后为什么给杨乃武平反?慈禧垂帘听政的清末年,即同治、光绪之交,曾发生无数的奇情冤案,其中以杨乃武与小白菜(称毕秀姑)案、名伶杨月楼冤案、太原奇案、张汶祥刺马案最为轰动,统称为清末四大奇案。杨乃武

明朝历史 明太祖朱元璋为何要插手南北榜案

“南北榜案”,是发生在明朝洪武三十年“丁丑科”会试后的一件大事,一桩奇事,一则丑事。说它大,是因为一次北方落第举子的骚乱,最后演变成为一场南北方人对抗的政治运动,朱元璋亲自出马才搞定;说它奇,是因为此

历史人物 刘从云为何能插手军政大事

民国时期的头号神棍!刘从云为何能插手军政大事?下面历史新知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我国近代历史上的民国时期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年代,这是一个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新思想激烈碰撞的一个年代。传

历史人物 春秋鲁国学者公冶长简介,公冶长为何能听懂鸟语

公冶长(?—?),公冶氏,名长,字子长、子芝。汉族,春秋时鲁国人,今山东诸城贾悦镇近贤村人。人物生平公冶长(gōnyěcháng)为孔子弟子、七十二贤之一,名列第二十。自幼家贫,勤俭节约,聪颖好学,博

历史人物 春秋鲁国孔门十哲之宰予简介,宰予为何是孔门十哲

宰予(前522-前458),字子我,亦称宰我,春秋末鲁国人,孔子著名弟子,“孔门十哲”之一。被孔子许为其“言语”科的高才生,排名在子贡前面。《大成通志》记载宰予小孔子二十九岁,能言善辩,曾从孔子周游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