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 晋国五贤士是哪几个人 晋文公“五贤士”与“六卿”
Posted 谥号
篇首语: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春秋战国 晋国五贤士是哪几个人 晋文公“五贤士”与“六卿”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春秋战国 晋国五贤士是哪几个人 晋文公“五贤士”与“六卿”
赵衰(?—前622年),即赵成子。嬴姓,赵氏,字子余,一曰子馀,谥号曰“成季”。亦称孟子余。谋士、战略家、政治家、赵国君主的祖先。是辅佐晋文公称霸的五贤士之一。春秋时期的晋国晋文公大夫,造父的后代。从晋献公二十一年(前656年)起跟随晋文公重耳19年流亡生涯,在流亡途中多次献计协助晋文公脱险。晋惠公十四年(前637年),晋文公回国,赵衰任上卿,封原地。晋文公四年(前632年),赵衰随晋文公参与践土之盟。奠定晋国盟主地位。晋襄公六年(前622年),赵衰去世,儿子赵盾(即赵宣子)继位。
狐偃,姬姓,狐氏,字子犯。是晋文公的舅舅,又称舅犯、咎犯、臼犯。狐偃出身戎狄部落。其父狐突,在晋武公时出仕晋国。其兄狐毛。武公之子晋献公娶狐突的女儿生重耳和夷吾,狐偃和兄长狐毛辅助重耳。骊姬之乱使晋国混乱,狐偃劝重耳流亡外国。重耳开始了19年国外流亡。开始住在北狄,后来继位为晋惠公的夷吾密谋行刺重耳,重耳与属下大夫们流亡中原。前636年,在赵衰、狐偃、胥臣、先轸的辅佐下重耳成为国君晋文公,狐偃帮助晋文公成为霸主,狐偃为上军将,是晋文公的首席谋士。之后,其子狐射姑继承了他的爵位。
贾佗,姬姓,贾氏,名佗,中国春秋时代晋国大夫,是跟随公子重耳流亡的五贤士之一。贾佗是晋国公族,见多识广而谦恭有礼,是公子重耳的股肱,重耳像对待兄长一样事奉他。返回晋国后,贾佗在晋灵公时期担任太师,曾接受中军将赵盾制定的刑法,行使于晋国。贾佗此支系是贾国被灭后进入晋国高层的。
先轸(?—前627年),曲沃(今山西闻喜)人,春秋时期晋国名将、军事家。因采邑在原(今河南济源西北),故又称原轸。先轸曾辅佐晋文公、晋襄公两位霸主,屡出奇策,并以中军主将的身份指挥城濮之战、崤之战,打败强大的楚国和秦国,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同时拥有元帅头衔和元帅战绩的军事统帅。前596年,也即先轸死后不到三十年,先氏子孙先榖因惧罪而逃奔狄国,并且阴谋伐晋,最终被灭族。先氏家族从此退出了晋国政坛。
魏犨,姬姓,魏氏,名犨,谥武。故魏犨又称魏武子。春秋时期晋国大夫,以勇力闻世,魏国君主的祖先。魏犨追随公子重耳流亡在外十九年。晋文公回国当上国君后,封其为大夫,曾任戎右。城濮之战中,堵截楚国败兵,重创楚军。由于魏犨只是一介武夫,所以并没有得到晋文公的重用。直到他的孙子魏绛时,才得到晋悼公的重用,魏氏从此
成为晋国六卿之一,为后来魏氏与韩氏、赵氏三家分晋打下基础。
附:
荀偃(?—前554年),姬姓,中行氏,名偃,字伯游,谥号“献”,又称中行偃(先秦时期男子称氏不称姓,虽为姬姓,却不叫姬偃),因中行氏出自荀氏,故又多称荀偃,时人尊称其中行伯,史称中行献子。荀偃是春秋中期晋国卿大夫,六卿之一,晋悼公时升任晋国中军元帅,即正卿。荀林父之孙,荀庚之子,荀罃(即智罃)堂侄。
赵盾(公元前655—公元前601),即赵宣子,嬴姓赵氏,名盾,谥号“宣”,时人尊称其赵孟或宣孟。春秋中前期晋国卿大夫,赵衰之子,杰出的政治家、战略指挥家。晋文公之后,晋国出现的第一位权臣,集军政大权于一身,担任执政,号称正卿,法治晋国。赵氏孤儿赵武的祖父。他在晋国执政期间,权倾朝野,使晋国君权首次受到冲击与削弱,树赵氏之威,使赵氏一族独大晋国。一生侍奉三朝,维护了晋文公开创的霸业。
荀首,春秋晋国次卿,荀息之孙、逝敖幼子,荀林父之弟,是晋国六卿之一智氏家族的奠基人。晋成公时,荀首食采于智邑(山西永济市),以邑为氏,别为智氏,智庄子后担任中军佐,谥号庄,史称智庄子。邲之战之中,智庄子俘虏了公子榖臣、射杀连尹襄老,为以后换回儿子赢得了资本,在一定程度上也挽回了晋军大败之局。先縠败亡后,智庄子担任下军将,后累迁至中军佐,成为晋国次卿。智庄子政治地位的提升,也使他与荀林父一样从荀氏家族独立出来,自立门户,智氏逐渐成为晋国政坛的一大望族。
士会,祁姓士氏名会,因被封于随、范,以邑为氏,别为范氏,谥武。系范氏受姓之祖,是晋国六卿之一范氏家族的奠基人。祖士蒍,佐晋献公定策,尽灭桓、庄之族及游氏,升大司空。因迎公子雍之事流亡秦国,河曲之战中为秦国献计,成功抵御晋军。后被赵盾用计迎回晋国。邲之战中看到晋军内部不和,主张班师。荀林父死,升任执政,专务教化,使晋国之盗皆逃于秦。郤克使齐受辱,请求伐齐不得,士会担心晋国发生内乱,告老让郤克为执政。
魏绛(?-前522)姬姓,魏氏,名绛,谥号为庄,故史称魏庄子,春秋时晋国卿。其先祖为庶人,与周同姓,因伐纣有功被周武王封于毕,于是以毕为姓。到毕万时,事晋献公,伐霍、耿,魏等国有功,封于魏,遂又以魏为姓。他的活动主要在晋悼公时期(前572年至前559年)。魏绛在晋国历史上的重要贡献,是他提出并实施的和戎之策。魏绛居功不傲,不但8年之中9合诸侯不居功,且带兵打仗多有战功,仍甘为赵武之佐。他曾请悼公赈济贫民,以安军心,解民困。所有这些,都是难得的品德和识见。魏绛最后被封为文候,其家住在今山西省新绛县横桥乡文候村,文候村因此而得其名。
韩厥,生卒年不详,姬姓,韩氏,名厥,因其谥号献,故亦称韩献子。他是韩武子韩万的玄孙,韩赇伯的曾孙,韩定伯韩简的孙子,韩舆(亦称韩子舆)之子,春秋中期晋国卿大夫。始为晋国赵氏家臣,后位列八卿之一,至晋悼公时,升任晋国执政,战国时期韩国君主的先祖。前573年,晋悼公重组四军八卿,晋悼公破格提拔铁面无私的韩厥为执政大夫兼中军元帅。韩厥迎来人生事业的巅峰,成为晋国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正卿,在政坛混迹近40年之久的韩厥印证赵盾昔日的预言。一生侍奉晋灵公、晋成公、晋景公、晋厉公、晋悼公五朝,是位优秀而稳健的政治家,公忠体国的贤臣,英勇善战的骁将。
相关参考
山西地图山西地形公元前1046年前后,周武王姬发联合众多方国和部落伐商。在牧野之战中,周大获全胜,商就此灭亡。管蔡之乱:武王驾崩后成王继位,周公摄政。部分周贵族勾结商纣王之子武庚发动大规模叛乱,史称“
赵衰是春秋时期晋国的大夫,他辅佐晋文公成为一方的霸主,是当时五大贤士之一。赵衰在晋文公还是公子重耳时,便一直跟随在他的左右,为他出谋划策,立下了汗马功劳。从一定程度上来讲,赵衰是晋文公后来能够成就霸业
赵衰是春秋时期晋国的大夫,他辅佐晋文公成为一方的霸主,是当时五大贤士之一。赵衰在晋文公还是公子重耳时,便一直跟随在他的左右,为他出谋划策,立下了汗马功劳。从一定程度上来讲,赵衰是晋文公后来能够成就霸业
魏是魏武子的儿子,而魏武子是晋文公的五贤士,是晋文公的“保镖”。正如魏武子这个谥号一样,魏武子是一个武艺高强的人。魏武子曾跟随晋国公子重耳流离失所长达二十年,后回到晋国,成为晋文公手下一员大将。
...了赵氏在这个历史时代中的地位。赵衰是周王朝分封下的晋国的卿大夫,处于晋国的晋献公到晋文公时期。晋文公是晋国历史上一位有着卓越功绩的君主,被人们称为春秋五霸之二,而赵衰则是晋文公身边的头号宠臣,被称作辅...
都说晋文公重耳是狐偃带大的,他的外公狐突专门把自己的两个儿子派到重耳身边,就是为了教导重耳。当晋文公成就晋国霸业的时候,很多人都称赞狐偃、狐毛以及其余五贤士的功劳,很少有人知道,胥臣这个人。胥臣是
都说晋文公重耳是狐偃带大的,他的外公狐突专门把自己的两个儿子派到重耳身边,就是为了教导重耳。当晋文公成就晋国霸业的时候,很多人都称赞狐偃、狐毛以及其余五贤士的功劳,很少有人知道,胥臣这个人。胥臣是
赵衰就是赵成子,赵衰是春秋时期晋国之人,也是辅佐了晋文公称霸诸侯的五贤士之一。赵衰,嬴姓,赵氏,字子余,也有人将赵衰称作“孟子馀”,赵衰死后,其谥号为“成季”。赵衰是造父的后代,是一位伟大的战略家
魏锜是魏武子的儿子,而魏武子是晋文公的五贤士,是晋文公的“保镖”。正如魏武子这个谥号一样,魏武子是一个武艺高强的人。魏武子曾跟随晋国公子重耳流离失所长达二十年,后回到晋国,
狐射姑乃狐偃之子,晋国功臣之后,晋文公重耳的表兄弟。赵盾是晋文公五贤士赵衰之后,侍奉了晋国的三代国君,曾一度执掌晋国军政大权,也是他开创的异姓卿族代晋同姓家族为公族的先河,为晋国后来的六卿之乱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