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 介之推,割股啖君 有感而发

Posted 春秋

篇首语:读书不趁早,后来徒悔懊。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春秋战国 介之推,割股啖君 有感而发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春秋战国 介之推,割股啖君 有感而发

一、有感于秦始皇入海求仙处:

几曾封禅设祭,号帝称皇?千秋霸业犹存,仍无奈昨日红尘终逝矣;

何必拜海求仙,贪生讳死?万世雄风既在,纵化成一抔黄土亦巍然。

千秋霸业犹存,仍无奈昨日红尘终逝矣——》此句须改。窃以为此处若一叹,则下联似无余韵可起,有变突兀之语之嫌。上联扬,一扬到顶!下联来个转而叹,但后句又却带起上联似乎已尽的那种豪气,使整联气脉可一通到底,读之心摇意荡。。仅仅做参考,帖主可斟酌。

下联好极,角度选得好,且一脉到底,文间似有气流动。颇有“结言端直,意气骏爽”之风。始皇虽已逝去两千多年,但至今仍有无数英雄为之心折!好一个“亦巍然”!!!若始皇得闻此言,当浮一大白。

二、万亩芦塘印象:

大泽蒹葭,苍苍莽莽。时若山岚岭雪,时若海雾河烟。入诗耶?入画耶?入画入诗都不似;

长风荻籁,澹澹溶溶。忽而铁板铜琶,忽而银笙玉笛。闻喜者?闻悲者?闻悲闻喜总难如。

上联以“观”入景,极“目”驰“神”,山岚拟其姿、岭雪拟其色,海雾拟其宏、河烟拟其逸,尽其动静之态。纵吴道子复生,一日三百里,却也难丰其骨,李太白再世,斗酒诗百篇,却也难朔其象,“入诗入画都不似”,却入帖主联。言言外之意,立韵外之旨,似描非描似墨非墨,以“似”胜“是”。自然之象却非“大象无形”。

下联借起风之势,闻声而续。狂风以“铁板铜琶”拟其雄,微风以“银笙玉笛”拟其细,从上联之景外人仿佛化下联之景中人,心有所感,却是悲喜交加,难叙难诉,似悲似喜,非悲非喜,心境转眼幻变千方,不可复言。维“天籁”一词可解得一二,却非“大音希声”。

遥想帖主当时,应是久立无语,而气塞于怀,有感而觉无辞可胜。观通联风骨先铺,及文峙而难移,凝而不滞,行云流水之际气厚而辞简,已初窥“举重若轻”之道。恭喜!小处或可再细究。

三、自劝二则:

(1)诸事应放得下。功也过也,转眼成墟,莫自诩茹檗尝冰,修到一尘不染;

凡情不可执着。死之生之,回头是梦,问谁能乐天忘世,悟来五蕴皆空?

上联之“诸事应放得下”,此次帖主力求要放的正是“求冲淡”之心,正所谓随心无求。又有多少人为“求冲淡”而反入其觳?有求的啊,求冲淡出尘之人,却是世间最大的欲者!因为他们同生命所争夺的是多少人为之困惑一生的“心灵自由”。纵是远名利之苦,不食人间烟火,饮冰汲露,茹檗食薇,却也只是苦行,修其身以净其心,求万念至一念,一念至无念,却终是放不下最后一“欲”,如何落得不沾一尘?

有及“情”字,不做妄论。人生一大梦,谁是先觉谁先笑悟。乐天自取,忘世难为,何必五蕴皆空?哈哈哈

(2)人间正果怎堪求?且闲观皓月清池,虚心方是道;

座上弥陀何必念?常极目苍天碧海,大智本无言

身入世,心出尘。道理自存于天地,一物一事,皆蕴至理,一言一行,皆含玄妙。万物俱可通,万事俱可变,通而知其变,变而不弃通。

帖主此联颇有金庸老先生之风,与其所描三丰真人悟于自然之变化,杨过感于如晦风雨,可相互印证。

帖主慧质可人,唯感性与理性并重,却也不免终是尘俗中智者。然不落思辩,免歧于口头之禅,却是事外看事,得脱身时可脱身。余所务不过一“红尘万物无我所求”,却是过于着相,帖主强过余多矣。

***告众位联友:

凌晨忽有所感,故录帖于后,此乃余与帖主之交流,望他人见也当做未见,若起争端,又封此帖,真是教授罪过了。

相关参考

春秋战国 介之推不言禄 读《介子推不言禄》有感

读《介子推不言禄》有感偶翻旧书,发现《介子推不言禄》一文。细细读来,感慨万千。介之推不言禄(先秦)左丘明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推曰:“献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惠、怀无亲,外内弃之。天未

历史上的介之推是谁 关于介子推的生平简介

  介之推是历史上一个比较出名的人物,很多人都过寒食节,却不知道这个寒食节的来源,其实是跟介之推是有关系的,因“割股奉君”,隐居“不言禄”之壮举,得到了

历史人物 历史上的介之推是谁 关于介子推的生平简介

  介之推是历史上一个比较出名的人物,很多人都过寒食节,却不知道这个寒食节的来源,其实是跟介之推是有关系的,因“割股奉君”,隐居“不言禄”之壮举,得到了百姓的在那样和怀念,那么介之推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

历史人物 春秋晋国贤臣介子推的故事——割股充饥

晋文公重耳在62岁立为晋国国君之前曾在外出逃19年,在这19年当中有一帮文武豪杰不离不弃的辅佐,介子推就是其中的一位。>>重耳刚开始奔逃的那几年非常的惨,先是父亲献公追杀,后是兄弟惠公追杀。重耳经常食

春秋战国 介之推还是介子推 历史中的介之推与介之推故事的文学再现

内容摘要:介之推(或介子推)传说在流传的过程中衍生了很多异文、异说,这是一个有趣的文化现象,更是值得深究的文学现象。以往的研究,从文化的角度多会将介之推传说与节庆民俗联系起来,如裘锡圭先生《寒食与改火

春秋战国 介之推是个怎样的人介出自春秋时晋国大夫介之推之后,以祖名为氏

介。介出自春秋时晋国大夫介之推之后。以祖名为氏。姓氏源流。介姓源出有二:1。出自夏朝末年大夫介之窥之后。以祖名为氏。夏朝末年夏桀在位君主时。有大夫介之窥。其后代以祖名介字为姓。称为介氏。2。出自春秋时

春秋战国 介之推是个怎样的人 介之推是个什么样的人 介之推为什么不肯出山

时间:2016-06-19介之推当年追随无依无靠的重耳,并对其忠心不二,不得不说介之推是个很有政治眼光的人,他的目光很长远,他知道这个年轻的公子身上蕴藏的巨大的潜力,因而忠心追随,他也知道这逃亡的路上

春秋战国 介之推 什么人 介之推的寒食节一--一段让人心寒的佳话

介之推的寒食节----------一个让人心寒的清高之士和一段让人心寒的佳话每年四月清明节的前一天叫寒食节,这个节日的来历和春秋时晋国一个叫介之推的大臣有关。晋国的公子重耳在外流亡了十九年之后,回到自

春秋战国 《介之推不言禄》古文赏析

【作品介绍‎】‎《介之推不‎言禄》讲介‎之推跟着晋‎文公在外流‎亡回国后,‎晋文公酬劳‎功臣,独独‎遗漏了他,‎他不夸功,‎不求赏,反‎而和老母隐‎居绵上深山‎,最后而死‎的故事。【注释‎】‎介之推:

春秋战国 介之推是个怎样的人 介之推与重耳-人生的无奈

老早读过《介之推与重耳》这篇文章,只觉人谋人实在一个利字了得,同患难可以,同富贵不行。今日之夫妻,贫贱时可吵可闹但可同命,而一旦富贵,不吵不闹却不同命;今日之公司,股东可在弱小时同患难,一旦做大则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