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 周平王没有复兴王室 周王室东迁洛阳怎么就导致大权旁落了
Posted 春秋
篇首语:道德可以弥补能力的不足,能力却难以掩盖道德的缺陷。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春秋战国 周平王没有复兴王室 周王室东迁洛阳怎么就导致大权旁落了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春秋战国 周平王没有复兴王室 周王室东迁洛阳怎么就导致大权旁落了
周平王继位后,开始着手处理犬戎入侵后的烂摊子。先是将秦、晋、卫、郑、申五国国君全部晋爵一级,特别是郑国,郑国国君姬友在为周幽王护驾时英勇牺牲,周平王就将姬友的儿子姬掘突封为郑国君兼周朝正卿,留朝停用,又赐良田千亩。还将自己的小姨也就是申侯的小女儿嫁给他。其次,镐京一带经过这一场战乱,遍地废墟,重建不易,而且犬戎时时前来侵扰,周平王于是决定东迁陪都洛邑。姬掘突即位郑国国君,是为郑武公,在位二十七年。死后由儿子即位为郑庄公,同时继承在周王室的正卿职位。算起来,郑庄公和周平王是姨表兄弟,因此周平王对郑庄公也极为倚重。郑庄公因国内政局不稳,时常不来洛邑朝觐,周平王便有让大臣虢公忌父取而代之的想法。虢公忌父连忙推辞,“郑伯不来,必国中有事故也。臣若代之,郑伯不惟怨臣,且将怨及王矣。臣不敢奉命。”郑庄公得知了这件事,也随即向周平王提出辞呈,“臣才万分不及虢公,安敢尸位,以获罪于王乎?”周平王听他说出了虢公,心里十分尴尬,连忙向郑庄公解释,并一再挽留,而且提出愿意将周朝太子送到郑国做人质,卿如必不见信,朕当命太子狐,为质于郑,何如?‘’交换人质这种事情,本来是平级诸侯国之间的事情,一般亲近一点的诸侯国也不怎么做这个事。现在天子居然要跟诸侯交换人质,而且是太子,于理不合不说,简直是太荒唐。郑庄公当然不敢应承,再三推辞。实际上,周平王如果就坡下驴,就十分完美了,既表达了诚意,郑庄公也让了步。但平王不依不饶,坚持要派太子到郑国做人质。郑庄公无奈,只得先接受了。实际上,犬戎入侵不仅仅是带来社会生产力的巨大破坏,更主要的是动摇了周王朝的统治根基。烽火戏诸侯带来的恶果就是极大地透支了诸侯对周王室失去信任,继而开始藐视。周郑交质则标志着周王室自己把自己的权威降了一格,极大的破坏了周王室赖以统治的周礼,君臣之分,渐渐淡化了。
相关参考
在很多讲解东周、春秋时期的书籍中,都将「”周平王东迁”定义为春秋时期的开始以及东周「”礼崩乐坏”的标志。其实任何一个王朝的重大改变都不是在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周平王的东迁,其实只是一个方便后人定义周与
春秋战国 周平王是谁 为什么周平王只是迁了一下都,周天子就开始被诸侯吊打
周平王东迁,如果放在正常的周王室本来就没什么大不了。王室东迁,早在西周初就在筹划中了。周人第一次东征倒商之后,就想着东迁中原。但是,由于商人和天下其它方国大多对周人没有心服,因此周人东迁的心愿在周武王
四十多年前,周幽王因为爱情,所以不怕受伤,在烽火台上玩火,以引诸侯来救。他还废掉了申后及太子宜臼,并准备加害太子。太子宜臼只好逃到外公申侯家。而周幽王不依不饶,起兵攻打申国,无奈之下,申国请来了犬戎进
春秋战国 周平王的儿子周郑交质是指在西周灭亡后,诸侯迎立天子东迁,郑国
周郑交质。周郑交质是指在西周灭亡后。诸侯迎立天子东迁。郑国在周平王东迁以后。积极服侍周王室。东周初期和周天子建立了良好的君臣关系。但是由于后来周平王又宠信他人。周王室和郑国的关系开始恶化。以致后来发生
平王东迁的时间:周平王迁都洛邑是在什么时候?公元前770年,也就是周平王即位后的第二年,周王室将国都从镐京(今陕西西安)迁到洛邑(今河南洛阳),春秋战国乱悠悠的历史从此拉开了序幕。周平王为何迁都?这还
平王东迁的时间:周平王迁都洛邑是在什么时候?公元前770年,也就是周平王即位后的第二年,周王室将国都从镐京(今陕西西安)迁到洛邑(今河南洛阳),春秋战国乱悠悠的历史从此拉开了序幕。周平王为何迁都?这还
周之东迁与晋郑是依 平王即位后,镐京残破,戎人压境,处境艰难。为避开犬戎、摆脱困境,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把都城从镐京迁至洛邑,史称「平王东迁」,此后的周王朝被称为东周。经过幽王之乱,周王室实力大减
平王东迁的时间:周平王迁都洛邑是在什么时候?公元前770年,也就是周平王即位后的第二年,周王室将国都从镐京(今陕西西安)迁到洛邑(今河南洛阳),春秋战国乱悠悠的历史从此拉开了序幕。周平王为何迁都?这还
春秋战国 周桓王为什么要打郑国 二. 郑国和周王室的关系
想着削弱郑庄公,居然因为郑庄公上朝,一下就来了个一百八十度转弯。更令人惊讶的是周平王提出这一方案后朝臣非但没有一个阻止的,反而都全力促成此事。显然周平王和群臣们早已达成了一致,周郑交质是之前就安排好了
郑武公、庄公为平王卿士 郑武公帮助平王东迁有功,成为王室卿士。武公死后,郑庄公承袭卿士之职,执掌王室事务。平王欲分政于虢公,庄公不满,平王惧怕庄公,于是与郑交换人质以信盟。这说明周、郑之间的君臣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