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 赵括真的只会"纸上谈兵"吗?
Posted 名将
篇首语: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春秋战国 赵括真的只会"纸上谈兵"吗?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春秋战国 赵括真的只会"纸上谈兵"吗?
赵括纸上谈兵:赵括真的只会"纸上谈兵"吗?
众所周知,战国的著名将领赵括因"纸上谈兵"闻名于世,并为此而被人病诟,长平之战后,赵括足足被后人讥讽了两千多年,这不由得不令人深思,难道赵括真的只会"纸上谈兵"吗?如若这是这样,赵括也不可能替代找了名将廉颇而成为长平之战的领军人,当年的长平之战是怎么回事呢?且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其实,赵括乃赵国名将,而并非完全是"纸上谈兵" 之辈。
赵括(?--前260年)赵国马服君赵奢之子。赵括世袭马服君。(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记载:"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一生征战无数的赵奢无法将他驳倒,可见赵括应该是一军事理论高手。
因为赵括深谙军事,喜谈兵学,门徒众多,所以军中将领皆称赵括为马服子,在那个时代,被称为"子"的绝非是一般水准,仅此一点,我们就不能否定赵括在军事上的出众才华。
虽然史书中有关赵括及长平之战的记载很少,但是从零星记载中我们还是能够得知,此一战役,并非仅仅因赵括"纸上谈兵"而败。在谢鸿喜先生的((长平之战---中国古代最大战役之研究))一书中,曾这样评价:"若不唯成败论英雄,亦不能不看到他(赵括)毕竟指挥赵军对强大的秦军作了极其英勇的殊死战,亦给了敌人以强大杀伤。"事实确实如此。
秦参战兵力史书中无确切记载,但长平之役后,秦名将王翦伐楚之时,"将兵六十万"(史迹。白起王翦列传)由此可只:当时秦具备一次至少集结训练有素60万兵力的能力。战国末年,除秦外的六国,国力,军力以赵最强,秦伐楚尚且动员兵力60万,而与唯一的一等强国赵倾国决战,不难想见它会发动多少兵力。
据当时战争"十围五赵"(孙子。谋攻)的常例,秦军出兵"当几倍于赵,至少亦当双倍于赵,否则包围赵军是不可能的。到最后总围赵军,秦王"发年十五以上悉上长平,遮绝赵救及粮食".连小孩子都发动起来了,这时,秦投入战争的人数又何止百万?而((史迹))中又记载,此战后,"秦卒死者过半,国内空"。
可见长平之战中秦亦战死不下四五十万。
相关参考
秦赵两国战前综合实力对比 秦赵长平之战是战国时期的关键战役,秦国的武安君白起因此威名大振,而赵国的赵括却留下了“纸上谈兵”的千古笑柄。成王败寇是历史铁律,作为失败者的赵括
战国时期,赵国大将赵奢的儿子赵括,从小熟读兵书,爱谈军事,别人往往说不过他。因此很骄傲,自以为天下无敌。《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
秦赵两国战前综合实力对比> 秦赵长平之战是战国时期的关键战役,秦国的武安君白起因此威名大振,而赵国的却留下了「纸上谈兵」的千古
纸上谈兵一直是人们对于战国时期赵国人赵括的第一印象,仿佛这个词语就是这个名字这个人物的代名词,不管是什么时候,只要谈到这个事情,那就是一个十足十的笑话。但是,我们为什么不去探究一下真实的历史情况,这个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长平之战的真实情况解析!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长平之战是战国时期秦赵两国之间一场著名的战役。赵括也因此战成为众人熟知的历史人物,因他产生的“纸上谈兵”这个典故也因此让人
今天本站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赵括的文章,欢迎阅读哦~>战国时期,诸侯之间为了兼并战乱不断,公元前260年,秦国派出大将白起发起了长平之战,最终赵国惨败。这一战影响巨大,不仅重创了赵国,还给东方六国
汉朝才出现纸,战国赵括真能“纸上谈兵”吗?这是一个历史错误,是很多人要的问题?下面本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纸上谈兵”这个成语和背后的典故流传非常深远,每次谈起都会把矛头直指战国时期的赵括,但
纸上谈兵是人们耳熟能详的故事。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说的是长平之战时,赵军统帅由廉颇换为赵括。赵括上任后一改廉颇被动防守的战略,选择主动出击。最终被秦军诱敌深入,在长平大败。因其在战前谈论兵法
《大秦帝国之崛起》已经快要结局了,决定战国七雄格局的长平之战也已经落下了帷幕,在剧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和历史上颇有些不同的将军赵括,剧中是这样形容赵括的“纸上谈兵骄横将,四十万精壮埋长平”。剧中的赵
《大秦帝国之崛起》已经快要结局了,决定战国七雄格局的长平之战也已经落下了帷幕,在剧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和历史上颇有些不同的将军赵括,剧中是这样形容赵括的“纸上谈兵骄横将,四十万精壮埋长平”。剧中的赵括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