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 王者归来,问鼎中原

Posted 春秋

篇首语: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春秋战国 王者归来,问鼎中原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春秋战国 王者归来,问鼎中原

  郑国归附楚国之后,楚庄王以郑国为跳板,开始对陈和宋两国兴师问罪。宋和陈两国急向晋国求援。> >   晋国纠集宋、陈、卫和曹军队进攻郑国,在北林与楚国军队相遇。一向狂妄自大的晋国外强中干,在楚军的猛扑之下,灰溜溜地逃跑了。楚庄王牛刀小试,给中原霸主一个下马威。这一战的胜利,虽然没有像城濮之战有决定性的影响,但对提振士气与恢复信心无疑有相当大的作用。> >   北林战役后,楚国指使郑国对宋国发动进攻。> >   两个沦为二流的国家兵戎相见,谁都想打赢这场战争,以确立谁是二流国家中的强者。宋国宰相华元亲自出马,足见对这场战争的重视程度。> >    大会战之前,为了鼓舞士兵的斗志,华元特地宰杀了几只羊并把羊肉分给士兵们品尝。俗话说先得月,可是公务缠身的华元却忘了身边的一个人,他的战 车御者羊斟并没有分到羊肉。以今天的眼光来看,这实在算不上什么大事,几斤羊肉值多少钱呢?可是在羊斟看来,这不是钱的问题,是总司令华元有意怠慢自己。> >   虽然我们想为华元否定这样的意图,可是自尊心受到伤害的羊斟却准备让华元见识一下,辱慢一位武士将会有怎样的报应。> >    当华元指挥的宋国战车部队与郑国兵团摆开架式,准备用血腥的厮杀确定谁是胜者时,御者羊斟忽然恶狠狠地回头冲着华元说:“前天杀羊是你做主,今天驾驶战 车应该是我做主了。”说罢他把鞭子一挥,华元的马车奔出阵中,直闯向对方的营地。宋军总司令飞蛾扑火般地送上门,轻而易举就沦为郑国人的俘虏。> >    总司令意外被生擒,可是宋国士兵仍然在副司令乐吕的领导下继续战斗。虽然宋国是个理想主义色彩浓厚的国家,可是不乏勇敢的武士。狂狡便是一位勇敢的将 领,他手舞长戟,一名郑国武士被逼到井边并掉了进去。狂狡持着长戟将他从井里拉上来,不料这位敌人非但没有感激,反而乘机将狂狡俘虏了。> >   宋军将领华元和狂狡都糊里糊涂地成为俘虏,无疑令宋军士气涣散,没有斗志,最终兵败如山倒。副司令吕乐想重新整合军队,但无能为力,最后战死在沙场。> >   此役宋国大败,损失了四百六十辆战车。有二百五十人被俘,包括宋军总司令华元。> >   郑国公然成为楚国的打手,这是晋国政府所不能容忍的。> >   赵盾纠集晋、宋、卫和陈四个国家,联合讨伐郑国。郑国的后台老板楚庄王要全力营救郑国,楚国令尹斗椒自告奋勇,率军前往。有人跟他说:“救援郑国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啊。”斗椒慨然说道:“想要号令诸侯,又岂可畏惧困难呢?”> >   此时在晋国内部晋灵公与赵盾的矛盾已到了一触即发的地步,赵盾没有与楚国开战的决心。本来只是想吓唬郑国,可是楚国援军赶到。赵盾不敢与之正面交锋,遂引军退去。> >   晋楚争霸中,楚国已经抢得先手。> >   连挫晋军后,楚国军威大振。> >   楚庄王八年(公元前606年),楚军大举进攻位于伊川的一支蛮族部落,即陆浑戎。陆浑戎焉一路溃退,楚军一路追击。一直追到洛水河畔,已经进入周王室的领地。> >   醉翁之意不在酒,楚庄王打着消灭陆浑戎的旗号,实际上则是进窥周王室的领地。想当年楚国不过是周王室下封的小小诸侯国,如今风水轮流传,小诸侯国摇身一变成为南方霸主,高高在上的周定王则跌下神坛。> >   楚庄王在洛水河畔举行了盛大的阅兵仪式,威武雄壮的方阵有条不紊地行进,喝声震天。数百辆战车卷起滚滚风尘,把河对岸的周王吓得胆战心惊。> >   周定王忐忑不安,这个所谓的天下共主,实则如同一个实力平平的诸侯。楚军的耀武扬威令他坐卧不安,这只南方巨鳄会不会突然张爪舞牙地游到对岸,把孱弱的周室一口吞下呢?周定王如坐针毡,地派一个特使前去打探虚实。> >    周王室虽然衰微,仍不乏才之人,王孙满是王族成员中的佼佼者。二十年前,当时还未成年的他看到秦军路经周王城时无礼轻率的举动,就判断这支没有纪律约束 的部队一定会吃败仗,后来秦军果真在山之战中全军覆没。二十年后,千里迢迢而来的楚军公然在周王领地大示兵威,王孙满要捍卫周王室的荣誉。> >   他携带酒肉,以犒劳慰问为由,前往求见楚庄王。> >   想当年,楚武王熊通因为嫌爵位太低,要求周王提高其爵位。不想遭到周王的一口拒绝,一气之下,他自立为王,表明楚国的强大与独立。到了楚庄王时,周室更衰微。这位一飞冲天和的君主,决定给周王室特使一点颜色瞧瞧。> >   楚庄王一见王孙满,劈头就问:“周王室的传国之宝是九座铜鼎,此铜鼎据称是大禹王时所铸,九鼎象征九州。九鼎由夏而入商,由商而入周。可惜寡人一直未能亲眼见到,不知这九鼎的大小轻重如何?”> >   楚国人性情豪迈,说话颇直截了当。楚庄王问鼎之轻重,无非觉得象征天下至高无上权力的九鼎,只有放在楚国才合适。周王现在算老几,也配享有这权力至尊的九鼎吗?> >   楚庄王本以为可吓住王孙满,不想王孙满不动声色回答道:“传国之宝,在德而不在九鼎。”> >   楚庄王一听很不高兴:“呸!你不要恃着有九鼎。寡人且告诉你,楚国光是折断戈戟的尖端,用这些铜就足以来铸九鼎了。”> >   为什么楚庄王会这样说呢?> >    自从楚武王自立为王,与周王朝分庭抗礼以来,楚国的疆域急剧扩展,足以同周王朝相抗衡了。兵强马壮,实力强大。然而楚国自封的这个“王”,却得不到公 认。以微言大义闻名的《春秋》,死活就把“楚王”写成“楚子”,一下子掉了好多级。王以下的爵位,有公、侯、伯、子及男几等,楚国在自立称王前,就属于子 和男这一级别,是比较低的。看来楚庄王认为,只有搞到九鼎,才足以证明其王位的合法性;搞不到九鼎,就自己铸。> >   楚庄王铸鼎之念头并非不现实,因为当时的楚国在诸国中是产铜量最多的国家。拥有最大的铜矿产地铜绿山,在今天湖北大冶西。楚国的军事实力强盛,其中一个原因恐怕是因为拥有最大规模的常规武器,所以楚庄王说只要用武器上的铜便可以铸出九鼎。> >   王孙满是老练的政治家,面对楚庄王咄咄逼人的气势,并没有乱了手脚。他不疾不徐地回答道:> >    “您的记性不好啊。在大禹王的时候,九州咸服。便从各地运来青铜铸成大铜鼎九具,鼎上刻上山川物象,象征九州。可是到了夏桀时,君王荒淫无度,九鼎便从 夏转移到了殷商,历时六百年。后来商纣无道残暴,周室革命,九鼎又从商转移到了周。天子有道,鼎虽小却重;天子无道,鼎虽大却轻,因此说在德不在鼎。周王 室今虽衰微,然而天命未改。这九鼎的大小轻重,您还是不可问哩。”> >   楚庄王一听,心头一颤。周王室虽弱,但内有王孙满这样的能臣,外有晋和齐这样的大国拱卫。虽然各路诸侯心怀鬼胎,表面上还是打出尊王的旗帜,看来周室的国祚尚未尽哩。于是也不纠缠九鼎的事情,下令楚军开拔从洛水河畔撤回楚国。> >   正当楚军在周王领地耀武扬威之时,郑国的局势却急转直下。> >   晋国的政坛出现了剧烈的变动,赵穿刺杀晋灵公后,晋襄公的弟弟黑臀被立为国君,是为晋成公。内部矛盾终于在流血的政变中化解,这使晋国有更多的精力向中原发展。> >   公元前606年,即晋成公元年,这位新国君迫不及待地亲率大军攻入郑国,郑国无法抵挡,被迫签订城下之盟,又一次从楚阵营叛逃到晋阵营。> >   在这关键时候,楚国也像晋国一样政坛爆发大地震。叛乱者是楚国令尹斗椒。> >    斗氏是楚国一大望族,其先祖是楚国君主若敖,故又称“若敖氏”。若敖是楚武王的祖父,在位时间二十七年。楚国历史上著名的人物斗伯比就是若敖的庶子,斗 伯比的长子斗谷于菟是私生子,刚出生不久被扔到云梦泽中。大难不死,被一只母老虎用虎乳喂养,这件事很有些神秘色彩。由于当地人把虎称为“菟”,乳称为 “谷”,便把这个小孩叫“斗谷于菟”,意思就是老虎的乳汁喂养大的。斗谷于菟是楚国著名的政治家,后来担任楚国令尹,又称为“子文”。他有个弟弟,叫“子 良”,担任楚国司马(相当于国防部长)。> >   叛乱的核心人物斗椒,就是子良的儿子。> >   斗椒刚出生时,他的伯父斗谷于菟 (即子文)去探望。当他见到这个婴儿时,不禁脸色大变,对弟弟子良说:“一定要把这小孩弄死,他的相貌如同虎豹般,叫声如豺狼。俗话说:‘狼的孩子天生就 有野心。’这孩子就是一条狼,怎么可以抚养?如果不及早杀了,必定给若敖族带来灭门之祸。”话是这么说,可是谁相信呢?子良怎么可能因为哥哥的几句话就把 亲生儿子弄死呢?> >   斗椒长大后,继承父业,当上楚国司马。楚国令尹则是斗谷于菟的儿子子般,堂兄弟两人位高权重。可是斗椒这个人野心极大,他的地位在子般之下,便处心积虑要加害于子般。> >   楚国的另一位权臣贾担任工正,这个人聪明,有权谋,有野心。他与斗椒串通起来,陷害子般,致使子般被杀。子般死后,斗椒如愿以偿当上令尹,即宰相,而贾则当上司马。可是贾还不满足,他想取代斗椒成为楚国宰相,这么一来两人的矛盾激化了。> >   公元前605年(楚庄王九年),斗椒鼓动若敖氏族人发动兵变,将贾抓起来并杀死。既然迈出这一步,他一不做二不休,索性盘踞一方兴兵作乱,准备攻打楚庄王。> >   面对斗椒的叛乱,楚庄王仍然寄希望于和解,毕竟斗氏家族(若敖族)在楚国势力相当庞大。他提出一个和平解决方案,从楚文王、楚成王和楚穆王的子孙中各挑一人,作为人质交给斗椒作为谈判的基础。楚庄王给斗椒传话,只要放下武器,过去的事情便不予追究。> >   斗椒害怕这只是楚庄王的圈套,如果放下武器,那么自己的小命就捏在别人的手中了,事到如今,只有豁出去一搏,或许还有生机。他高傲地拒绝了楚庄王的和平解决方案。> >   既然没有回旋的余地,就只能在战场上拼个你死我活了。> >   楚国的内战爆发。> >   楚庄王亲率大军,迎战斗椒的若敖叛军,双方在皋浒展开决战。叛军率先发起进攻。> >    斗椒是一名神射手,他搭箭上弦。瞄准楚庄王的战车,“嗖”地就是一箭。这一支箭从楚庄王的身旁掠过,穿过车辕与鼓架,射在战车上的铜钲上,把楚庄王吓出 一身冷汗。还没等楚庄王反应过来,斗椒的第二支箭就飞了过来,这一次射在战车的笠毂上。笠毂就是战车上的立木桩,用以支撑车上的伞盖。> >   这两箭,把车旁的士兵吓得纷纷后退。> >   楚庄王知道士气对军队的重要性,绝对不能让叛军在士气上压倒自己。他急中生智,张口就瞎编了一个故事:“大家不要惊慌,当年文王灭息国时,曾经得到三支利箭。被斗椒偷去了两支,现在他已经用完了。”楚庄王这么一说,军心稍稍稳定。> >   政府军开始反击,这支久经沙场的常胜之师很快就体现出超强的战斗力,斗椒的叛军被打垮了。斗椒虽然勇猛过人,怎奈实力悬殊。最终在战斗中被楚政府军杀死,参与叛乱的若敖氏族人也全部被杀。> >   自从提出“尊君”的主张后,诸侯国君主的地位仍然十分不牢靠,包括一代雄主都死于权臣之手。齐国如此,晋国也是如此,赵盾集团杀晋灵公就是一例。现在楚国也爆发类似的事件,只是这次侥幸由君王胜出。> >   这次叛乱,对楚庄王来说并不是一件坏事,一来楚国的实力并没有遭到重大削弱;二来巩固了自己的地位,清除了内在隐患。> >   斗椒死后,孙叔敖成为楚国令尹。> >   孙叔敖是个了不起的人物,他上台后大刀阔斧改革内政。规范了德行、刑罚、政令、典制和礼仪六大方面的制度建设,大力发展农、工和商等经济。并且对楚国优良的军事体制做进一步的完善,强调军队的纪律与制度。> >    楚国军队在行军作战上,分为五大部分。中军为作战主力部队,同时也是指挥枢纽;右翼部队负责中军的右翼安全;左翼部队除了负责左翼安全外,还要筹集粮 草;先锋兵团负责观察敌军的动静;殿后兵团由精锐的部队组成,以保证在特殊情况下掩护主力撤退。步兵与战车部队的协同作战能力比以前更强,军队中各项具体 的安排细分到各级将领身上。所以行军作战时不必由主将下达命令,这些将领就会早早准备好自己应该做的事情,这就是军队的制度化建设。> >    在人才选拔上,孙叔敖采取一种新旧结合的原则。既照顾王公和贵族的利益,同时又从民间选拔可用人才。在安抚贵族的同时,拓宽了人才的来源渠道;在对外用兵 上,采取谨慎的原则,可以打赢的战争就打,没把握的就不打。对衰落的国家采取吞并政策,对动乱的国家采取打击政策。虽然楚国发动的战争很频繁,但战争规模 在可控范围内,每战必胜。使国内民众不至于反对战争,国内的政治和经济也没有因为频繁的战争而受到很大影响。> >   这一系列富有成果的改革,在日后楚国的重大决策与战争上都可以看到其影响。> >   在平叛若敖氏的动乱后,楚庄王再次把目光转向北面的郑国。郑国背楚附晋,这对楚国来说是无法容忍的,一场围绕郑国而展开的大争夺开始了。

相关参考

春秋战国 楚庄王活了多少岁 ​楚庄王​春秋五霸之一,一步一步“问鼎中原”,问鼎原来是这个

楚庄王春秋五霸之一,在位时间公元前613年-公元前591年。即位时才二十岁,前三年没有颁布一条政令,百官对于这样没有任何作为国君,开始为自己、为国家的前途担心起来。刚上位的楚庄王真是青春年华,喜欢打猎

春秋战国 楚庄王活了多少岁 熟悉又陌生的春秋战国(十二)从一鸣惊人到问鼎中原

一谈到一鸣惊人,大家都知道他属于春秋五霸之一的楚庄王,他还为我们留下了问鼎中原的成语典故。可是,楚庄王即位之初,却是一位“扮猪吃老虎”的伪装者,那么他为何要蛰伏三年之后才展现出自己的治国才华,他又是如

历史典故 成语问鼎中原是在讲谁的故事 问鼎中原的故事介绍

问鼎中原的故事发生在春秋时期,楚庄王带兵北伐,以朝拜的借口向周天子的使者询问九鼎的重量大小,有夺取周王朝天下的形势。  公元前606年,进行北伐的楚庄王以讨伐陆浑之戎为时机,把楚国的大量军队开到了周王

历史典故 成语典故_成语问鼎中原是在讲谁的故事 问鼎中原的故事介绍

  问鼎中原的故事发生在春秋时期,楚庄王带兵北伐,以朝拜的借口向周天子的使者询问九鼎的重量大小,有夺取周王朝天下的形势。    公元前606年,进行北伐的楚庄王以讨伐陆浑之戎为时机,把楚国的大量军队开

大汉帝国那些事儿之五,王者归来,沛县起义

陈胜吴广闹革命,革命的春风很快的吹到了沛县,这个时候的沛县县长大人正与萧何曹参二人坐在一起,商量对侧,毕竟嘛,沛县县长只是个文弱书生出生的,对于行军打仗却一点都不入道,眼看周边城池纷纷起义,要么和秦军

历史人物 楚庄王简介 楚庄王是如何问鼎中原当上春秋霸主

  (?—前591年),又称荆庄王(出土的战国楚简文写作臧王),芈姓熊氏,名侣(一作吕、旅),谥号庄。楚穆王之子,时期楚国最有成就的君主,五霸之一。庄王之前,楚国一直被排除在华夏文化之外,自庄王称霸中

历史典故 成语典故_问鼎中原是春秋时期一个有标志性的行动

  九鼎是夏朝的夏禹在治水时得到了民众的厚爱,各个诸侯都拥戴他,夏禹把进贡的铜材做成了九鼎,九鼎是九州的象征,也是国家权力的象征。夏、商、周三个朝代,历代来都是把九鼎作为世代相传的国宝,它象征天子的尊

历史人物 韬光养晦了几十年仿佛汉武重临,但愿我朝能王者归来

阅遍中华历代王朝,没有被异族攻破都城的只有秦汉,秦就不多说了,战乱之余不与民休息,其穷兵黩武透支了国力民气,惹得天下汹汹,大秦朝虽然二世而亡,但他的兵锋霸气,成为后继大汉朝,登顶亚洲超级强权的发端。>

历史典故 成语典故_问鼎中原的典故出处 成语问鼎中原和谁相关

成语典故_问鼎中原的典故出处成语问鼎中原和谁相关?  问鼎中原的典故:问鼎中原,问:询问,鼎:古代煮东西的器物,三足两耳。中原:黄河中下游一带,指疆域领土。比喻企图夺取天下。  传说古代夏禹铸造九鼎,

历史典故 问鼎中原的历史人物有哪些

成语典故_问鼎中原的故事:问鼎中原的历史人物有哪些?  问鼎中原,问:询问,鼎:古代煮东西的器物,三足两耳。中原:黄河中下游一带,指疆域领土。比喻企图夺取天下。  鼎是我国青铜文化的代表,在古代被视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