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 力挽狂然救齐国
Posted 春秋
篇首语:曾无好事来相访,赖尔高文一起予。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春秋战国 力挽狂然救齐国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春秋战国 力挽狂然救齐国
> 田单 田单,战国时齐将,临淄人,燕将乐毅破齐时,他坚守即墨(今山东平度东南)。齐襄王五年(公元前1279年),他施反间计,使燕惠王改用骑劫为将,并用火牛阵击败燕军,一举收复了70余城,被齐襄王封为安平君。> > 燕昭王28年(公元前284年),燕将乐毅率军击破齐国,先后攻70余城,最后齐国只剩下莒城、即墨两座城池没被攻下。> > 乐毅率军包围即墨,守将阵亡。大家认为田单很有军事才能,便推他为将,指挥守城,保卫即墨。田单当了即墨镇城将领后,与部下吃住一起,不分日夜地亲自巡城查看,受到全城百姓的信任和爱戴。> > 田单一边加强城防工事和守备,一边派人到燕国侦察敌方情况。> > 乐毅把莒城和即墨围困了3年,没有攻下来。燕国有人妒忌乐毅,在燕昭王面前说:乐毅能在半年之内打下70多座城,为什么费了3年还攻不下这两座城呢?并不是他没有这个能耐,而是想收服齐国的人心,等齐国人归顺了他,他自己当齐王。> > 燕昭王非常信任乐毅。他说:“乐毅的功劳大得没法说,就是他真的做了齐王,也是完全应该的。你们怎么能说他的坏话!”> > 燕昭王还真的打发使者到临淄去见乐毅,封乐毅为齐王。> > 乐毅十分感激燕昭王,但宁死也不肯接受封王的命令。> > 又过了两年,燕昭王死了。太子即位,就是燕惠王。田单一听到这个消息,认为是个好机会,于是,暗中派人到燕国去散布流言,说乐毅本来早就当上齐王了,为 了讨先王(指燕昭王)的好,才没接受称号。如今新王即位,乐毅就要留在齐国做王了。要是燕国另派一个大将来,一定能攻下莒城和即墨。燕惠王听信这个谣言, 决定派大将骑劫到齐国去代替乐毅。乐毅不得已出奔赵国。> > 骑劫接替乐毅,马上下令围攻即墨,围了好几层。可是城里的田单,早已把决战的步骤准备好了。> > 田单用反间计成功除去乐毅之后,又派人散播这样的话:“我们最害怕的就是燕国人割掉齐国俘虏的鼻子,这样的话,即墨城里就会人心涣散,再也守不住了。”还说:“我们担心燕军挖掘城外的祖坟,侮辱我们的祖先。要是燕军这样做了,即墨城里的人一定伤心害怕,不愿死守了。”> > 愚蠢的骑劫,听到这些话后,以为这样做就可以攻下即墨,于是便割掉了齐国俘虏的鼻子,下令燕军去挖齐人的祖坟,烧齐国人祖先的尸骨。即墨人在城头见此情景,悲愤欲绝,号陶大哭,纷纷请战,大伙的斗志又比以往增高了很多。> > 随后,田单又以重金作为礼物,要即墨的财主去送给燕军将领说:“即墨快投降了,大军进城以后,请保全我们的家小。”> > 燕将一见这么多的黄金,就满口答应下来,燕军都认为即墨即将投降,对即墨的包围和监视更加放松了。> > 田单把城里的1000多头牛集中起来,牛身上披着一块被子,上面画着大红大绿、稀奇古怪的花样。牛角上捆着两把尖刀,尾巴上系着一捆浸透了油的苇束。他 叫人预先在城墙根凿了几十个洞,趁着黑夜,用火点燃牛尾巴上的芦苇,把火牛放出去,5000名服饰怪异、扮成天兵的精壮士兵紧跟在火牛后面,城内齐军擂起 战鼓,那些牛疼痛难忍,拼命狂奔,向燕军阵地直冲过去。燕军在黑夜里毫无防备,只听得鼓声隆隆,眼见红光一片,杀声震天,只能仓皇应战。> > 在浓烟和火光中,燕军看见大批“怪物”身上长着像龙一样的斑纹,头生尖刀,身后一团烈火,猛冲过来,所到之处燕军非死即伤,吓得魂飞魄散。齐军的 5000名壮士在后趁机掩杀过去,猛击敌人,即墨百姓也大声呐喊,紧随而上。燕军手足无措,许多士兵吓得腿都软了,仓皇奔逃,溃不成军,骑劫也在乱军中被 杀。齐军乘胜追击,。> > 不久,燕军就被赶出了齐国,70余座齐城尽被收复。> > 田单把齐襄王从莒城迎回临淄,齐国才从几乎亡国的境地中恢复过来。相关参考
信陵君魏无忌魏无忌(出生年份不详—公元前前243年),魏昭王的儿子,与安釐王是同父异母的兄弟,魏国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公元前276年,被封信陵,位于河南省宁陵县,被后世称为信陵君。魏无忌与孟尝君田文、春申君黄...
【像】> 现在,也许没有多少人知道在五百四十多年前发生过一场异常惨烈的北京保卫战。在刀光剑影中,拯救国家于危难之时、力挽狂澜的人,却是一位文弱的书生——。虽然战争的烽烟已随着历史远去,但是我们不
亡国之君让人们叹息!那历史上有力挽狂澜的皇帝吗?下面历史新知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一个朝代的覆灭,总是很令人惋惜的,比如明朝,很多人认为崇祯做的还是不够好,如果有一点进行一下改善,或许明朝就会是
北京保卫战 北京保卫战,确保了明朝京师北京的安全,避免了宋朝南渡悲剧的再次发生。它粉碎了也先图谋中原的企图,此后蒙古很难再次组织起大规模的武力入侵行动。 北京保卫战于谦如何力挽狂澜 土木之变
明末内有此起彼伏的农民起义,外有迅速崛起的满洲人,明王朝内忧外患。我们知道,最终,明朝在内外夹攻下灭亡了。明朝的灭亡固然有它自身腐朽堕落以及饥荒等客观因素,但是除此以外,大明朝其实并非没有机会力挽狂澜
历史上做到在国家就要灭亡之际力挽狂澜的,除了明思宗崇祯帝朱由检之外,其实还有另一位皇帝,那就是明代宗景泰帝朱祁钰。明崇祯皇帝在继位之前,因哥哥天启皇帝朱由校不理朝政,只爱鼓捣他的木工活,并且宠信宦官魏
明末内有此起彼伏的农民起义,外有迅速崛起的满洲人,明王朝内忧外患。我们知道,最终,明朝在内外夹攻下灭亡了。明朝的灭亡固然有它自身腐朽堕落以及饥荒等客观因素,但是除此以外,大明朝其实并非没有机会力挽狂澜
明末内有此起彼伏的农民起义,外有迅速崛起的满洲人,明王朝内忧外患。我们知道,最终,明朝在内外夹攻下灭亡了。明朝的灭亡固然有它自身腐朽堕落以及饥荒等客观因素,但是除此以外,大明朝其实并非没有机会力挽狂澜
编者导读自古君臣多CP,有道是「”明忠搭配干活不累,昏奸搭配老百姓遭罪”。明朝后期,万历皇帝与大臣张居正的组合无疑是情感最为复杂的一对,他们曾携手力挽狂澜,造就了「”万历中兴”,后来又因种种因素走向决
明末内有此起彼伏的农民起义,外有迅速崛起的满洲人,明王朝内忧外患。我们知道,最终,明朝在内外夹攻下灭亡了。明朝的灭亡固然有它自身腐朽堕落以及饥荒等客观因素,但是除此以外,大明朝其实并非没有机会力挽狂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