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 第20节 城濮之战
Posted 春秋
篇首语: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十四洲。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春秋战国 第20节 城濮之战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春秋战国 第20节 城濮之战
楚国这时伐宋的进展怎么样了呢?> > 楚成王伐宋,攻克了缗(mín,今山东省金乡县中部)邑,直至睢阳(即春秋时宋的国都商丘,今河南省商丘市南)。围着睢阳城筑起围城,实行严密封锁,想要逼迫宋国投降。> > 这时楚王接到卫国的急报,晋军犯境,请求救援。卫国使臣孙炎把晋军攻取五鹿,卫君已逃往襄牛的事报告了一遍,说明了卫君的意思,紧急求救,晚了楚丘就守不住了。> > 楚王说:我的舅父受困,不能不救。于是留申邑和息邑的兵将,由元帅成得臣率领,并有斗越、斗勃、宛春一班战将辅助,会同各路诸侯的兵马继续围宋。自己则亲自带着楚军主力前来救卫。> > 楚王走到半路,听说晋已经转兵伐曹。正在商议怎么救曹,又得到消息:曹国都城已被攻破,国君被俘。> > 楚王大吃一惊,惊叹晋军行动如此之迅速。他把大军驻扎在申城,当时公子熊雍和将军易牙正带兵伐齐,已经夺占了齐国的谷邑,楚成王命令立即撤回伐齐之兵,并向齐国归还谷邑,收拢兵力准备与晋军决战。同时派人去宋国,准备召回成得臣所率领的军队。> > 这时大夫且戒给楚成王出主意说:晋侯在外流亡十九年,年龄已经六十多岁了还能成为晋君,就因为他什么苦都吃过,也了解所经过的各国的地理民情,他想在这 有限的时间里,把晋国带向霸主地位。楚国这个时候不应该和他正面交兵,不如回避与他决战。楚成王采纳了且戒的建议。下令撤兵回国。> > 成得臣很不服气,对随同出兵的几个诸侯国将领说:宋城已经马上就能攻破了,为什么要撤兵呢?斗越椒也支持成得臣的意见。成得臣就派斗越椒去见楚王,请求楚王再给点时间,表示一定要攻破宋都。如果遇到晋军增援,就和他们决战,不能取胜,甘愿军法从事。> > 楚成王召见令尹子文商量:我想召子玉回军,但子玉积极请战,你说怎么办好?> > 子文说:晋所以救宋,是为了谋图霸业。如果晋称霸诸侯,对楚没好处。现在能阻止晋国称霸的只有楚国。楚国在这个时候回避晋,晋的霸业就成了。况且曹、卫 都是我们的盟国,他们看到楚国害怕晋国,会转而和晋联盟与楚国抗衡。我们现在已经雄霸南方,将来既使不能北霸中原,哪怕能造成和晋国相持的局面也对我们有 利。还是应该下决心决战,这样可以阻止晋国称霸,也不至于卫、曹和我们离心。但要告诫成得臣不要轻易决战,若能讲和之后再退兵,楚国也不失与晋南北对峙、 互相称霸的局面。> > 楚王采纳了子文的意见。应该说这在当时确实是个良策。可是再好的策略,也需要人去实施,没有得力之人,也就没有可行之策。> > 楚成王一再嘱咐斗越椒,回去告诉成得臣没有把握不要决战,能讲和就讲和。问题是成得臣怎么去实现楚王的意图。> > 成得臣怎么做的呢?> > 他得到斗越椒的回复后,指挥军队昼夜不停地攻打宋国都城。> > 宋成公在战争一开始,就指望晋国来救,所以才全力固守。后来看到楚成王分兵一半去救卫,刚想松口气。没想到成得臣攻城更猛了。十分惊慌,这时大夫门尹般请求冒死再去晋军求救。> > 宋成公也花了血本,把府库宝玉重器登记成册,让门尹般去献给文公,和晋国说清楚,只要他能赶走楚兵,国库的好东西都给你。> > 门尹般和华秀老用绳索溜下城墙,偷偷地穿过敌营,到晋军大营向文公告急。> > 文公对先轸说:宋已经很危险了,再不救,就有被楚国灭掉的危险。可是要救宋就必然和楚军交战。临终曾经为我遗策,与楚决战,非有齐、秦相助不可。现在楚主动归还谷邑给齐国,双方已经讲和。秦、楚又没有矛盾不肯助战,我们应该怎么办?> > 先轸不愧是智勇双全的统帅,遇事总能想出好主意。他对文公说:我有个办法让秦、齐来参加对楚决战。> > 什么办法呢?他给文公献计:宋国给我们很多财物做救宋的回报,收了,我们是得了财、失了义,所以不能收。但如果让宋拿这些东西分别送给秦、齐,请求他们 派兵解围。以这两国之力可以胜过楚国之力,他们一定会有所作为。即使不直接出兵,也一定会派使者去楚国为他们讲和,楚国如果不同意讲和,齐、秦与楚之间的 矛盾就形成了。> > 文公担心楚国不拒绝齐、秦的要求同意讲和,先轸又出主意:我们已经得到了曹、卫的土地,我们可以把曹、卫的土地割一部分给宋国,就必然激怒楚决心灭宋,那时楚就不会同意齐、秦的调和,齐、秦得了好处又不能不有所作为,必然被拉入到对楚国的战争中。> > 文公很欣赏先轸的计策,就立即着手实施。> > 文公让门尹般把宝器分做两册,转献给齐、秦两国。门尹般去秦国,华秀老去齐国,约定说词一致,并要苦苦哀求。> > 华秀老到了齐国,参见了齐昭公。说:宋国现在面临的灾难,只有您这样的大国能化解。如果齐国能保全宋国社稷,不但在册的宝器全部给齐国,而且愿意世代友好。> > 齐昭公问华秀老楚国的国君在哪里。华秀老说:楚君并不在围宋的前线,而且也肯于撤围,只是楚的令尹成得臣新主朝政想立功扬名,以为宋国都城很快就可以攻下来,所以贪功不肯撤围。宋国君臣百姓请您可怜同情,为宋国解围。> > 昭公说:楚国曾经攻占我国的谷邑,最近刚归还给我们并与我们结好,不好直接用兵,但我可以派使者到宋,找成得臣商量能否撤围。说完就立即派崔夭为使者到宋国都城外楚军大营做外交努力。> > 再说门尹般到了秦国,也是和华秀老同样的说辞,秦穆公也是和齐昭公同样的结论。派公子絷到宋找成得臣说情。> > 门尹般和华秀老回到晋军向文公报告了出使情况。> > 文公说:这次战争让宋国蒙受了很大损失。为了支持你们早日恢复国力,我决定把曹、卫这两个国家靠近宋的田地,都赠给宋国,你们可以直接去接受土地并把情况向宋公报告。就这么着门尹般去了卫国,华秀老去了曹国,把晋国赠地上原来的两国守臣尽行驱逐。> > 这时崔夭和公子絷正在成得臣那里做所谓的和平努力,成得臣犹豫不决,不给面子怕多两个敌人,给了面子怕前功尽弃。就在这时他接到报告说:晋国把占领的 曹、卫部分土地赠给了宋,又恰好那些被驱逐的守臣纷纷前来诉苦。成得臣大怒,对齐、秦两国的使者说:宋国倚仗晋的势力这么欺负曹、卫,这哪像个讲和的样 子,你们的讲和要求我不敢奉命。崔夭和公子絷受了抢白,也只好回国复命。相关参考
小朋友,你知道“”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吗?现在经常用它来比喻退让一步,避免发生不必要的冲突。>> 这个成语的出处,与历史上著名的“城濮之战”有着很深的联系。城濮是这次大战的关键地方,城濮之战也为称
这以后,秦晋关系进入了“蜜月期”。在晋、楚争霸的城濮之战中,秦还出兵援晋,为战争胜利出了力。应该说,没有秦穆公的支持就没有晋文公的君位,也难成晋文公的霸业。>> 但是“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
城濮之战:城濮之战(前632年,四月初四,楚军和晋军在城濮(今山东鄄城西南)交战)是继齐、楚召陵之盟和宋、楚泓之战以后,晋国与楚国之间的一场大战,在春秋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它扼制了楚国的北进势头,稳定
>城濮之战> 两千多年以前,我国历史上有一个春秋时期。在这个时期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比较快。在农业生产方面,已经开始使用铁制的工具,开始用牛来耕田。过去的许多荒地被开垦出来,耕地面积增加了很多。这样
城濮之战,这场影响春秋时期的大战最终以晋军的胜利而宣告结束。在这场战争中,不可一世的楚军几乎全军覆没,失去了称霸中原的机会。而反观晋国,除了拖住楚军主力的下将之外其他的兵力并没有受到多少影响,是真正意
城濮之战,这场影响春秋时期的大战最终以晋军的胜利而宣告结束。在这场战争中,不可一世的楚军几乎全军覆没,失去了称霸中原的机会。而反观晋国,除了拖住楚军主力的下将之外其他的兵力并没有受到多少影响,是真正意
春秋时期,晋国与楚国为了争夺在中原的霸主地位,晋军制定详细的策略,大败楚军,确立了晋军在中原的不可撼动的地位。晋文公率领军队从棘津渡河,进军攻打依附楚国的曹国河卫国,企图通过攻打楚国的依附国来吸引楚国
春秋时期,晋国与楚国为了争夺在中原的霸主地位,晋军制定详细的策略,大败楚军,确立了晋军在中原的不可撼动的地位。晋文公率领军队从棘津渡河,进军攻打依附楚国的曹国河卫国,企图通过攻打楚国的依附国来吸引楚国
城濮之战:城濮之战(前632年,四月初四,楚军和晋军在城濮(今山东鄄城西南)交战)是继齐、楚召陵之盟和宋、楚泓之战以后,晋国与楚国之间的一场大战,在春秋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它扼制了楚国的北进势头,稳定
继齐、楚召陵之盟和宋、楚泓之战以后,在春秋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当属晋、楚之间的城濮之战。城濮之战发生在我国古代历史中的春秋时期,当时的晋国国君为晋文公重耳,楚国的国君为楚成王熊恽。晋国派先轸为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