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 第9节 一鸣惊人
Posted 春秋
篇首语:知识就是力量,时间就是生命。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春秋战国 第9节 一鸣惊人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春秋战国 第9节 一鸣惊人
楚庄王,赫赫有名的春秋五霸之一,楚穆王的儿子,名叫熊侣。该人可名列本书“十大明君”之第三。> > 楚庄王接了班,三年不发一令,每天白日就是田猎游玩,晚上就是女人酒宴。更有甚者,在朝门挂了一块令牌,上面写道:“有敢谏者,杀无赦!”> > 朝中司马申无畏和满朝文武都看着着急,就想进谏,可令牌在那,谁敢谏言那是自己找死。> > 这一天申无畏想了个曲线进谏的办法。他进宫求见庄王。庄王正在那右手抱着郑姬,左手搂着蔡女,盘着腿坐在钟鼓中间。看到申无畏来了,就问:大夫来我这里是想饮酒呢?还是想听乐呢?> > 申无畏说:大王,臣下既不想饮酒,也不想听乐。刚才我在城郭之外行走,有人用隐语给臣提个问题,我不能解释,知道大王聪明,想说给大王,听大王怎么解释。> > 庄王就问:是什么隐语,连申大夫都解不开,你说来我听听?> > 申无畏说:有一只硕大无比的鸟,身披五色彩云,站在楚国的高阜之处已经三年了,却既不见它飞,也听不见它叫,不知道这只鸟是一只怎样的鸟?> > 庄王知道申无畏是在暗喻自己,笑着答道:我知道了,这不是一只普通的鸟。“三年不飞,飞必冲天;三年不鸣,鸣必惊人”。你等着看吧!> > 申无畏知道庄王已经听明白了,自己也达到目的了,就告退出了宫。申无畏之谏,因其隐中有明,避险明理,可以名列本书“十大奇谏”之第三谏。> > 申无畏等了好多天,庄王淫乐如故,一点变化也没有。> > 大夫苏进忍不住了,请求面见庄王,见到了庄王跪倒在地放声大哭。庄王就问:你因为什么事这么哀伤啊?> > 苏进回答说:我哭自己将死、楚国将亡啊!> > 庄王问:你为什么要死,楚为什么要亡呢?> > 苏进说:我要向大王进谏,您不会听,必然要杀死我,我死了楚国也就再没有进谏的了。如果不进谏,让您由着性子来,楚国的灭亡就指日可待了。> > 庄王愤怒地说:我下过明令“敢谏者死!”你明知道谏言必死,还要犯我之忌,这不是愚蠢吗?> > 苏进回答说:我是愚,但我的愚就远不及大王您的愚了!> > 庄王更生气了,问道:我怎么更愚了呢?> > 苏进回答说:大王您坐在万乘之尊的君位上,享有千里之税,兵强马壮,诸侯没有不怕您的,前来朝贡的在道路上络绎不绝,这是在享万世之利。这样的好条件, 您不知道珍惜,却每天沉湎在酒色中,沉醉在乐音里,朝政不治,贤才不用,马上就会面临大国背叛在外、积弊生乱在内的危险境地,这不是乐在当前、祸患将来 吗?图一时之乐而弃万世之利,这还不是愚得过份了吗?我的愚直,惹来的不过是杀身之祸,即使您杀了我,后人也会把我比做龙逢、比干这样的忠臣,所以臣不是 真愚。但是大王您之愚,则会因为亡国而让自己做平民百姓的权力都失去。我言尽于此,请大王解下您的佩剑,我现在就死在您的面前,以兑现大王的禁谏令。> > 庄王十分恭敬地站起身把苏进扶起来说:大夫不用说了,你说的都是利国忠言,我接受你的忠言。> > 庄王说到做到,当即撤去了娱乐的钟鼓,从此远离了郑姬,疏远了蔡女,立贤惠的樊姬为夫人,让她主持内宫事务。并说了立樊姬为夫人的理由:我好田猎,樊姬劝谏我我不听,她从此不再吃鸟兽的肉,这是我的贤内助。> > 任命贾、潘(wāng)、屈荡分担政务,以削弱令尹斗越椒的权力。> > 早朝听政开始发号施令,命令公子熊归生率兵伐宋,与宋军争战在大棘(今河南省拓城县西北),打败了宋国并俘获了宋国的右师(春秋时宋国设置的执政官)。> > 派贾率兵救郑,与晋军会战在北林(今河南省郑州市东南),打败了晋军并俘获了晋将解扬,押了一年多才放回晋国。> > 从此楚国的国势日益强大,庄王也默默地下定了励精图治、发愤图强、立志争霸中原的决心。> > 这也就是成语“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故事。> > 公元前606年,楚庄王兴兵征伐居住在陆浑(今河南省嵩县东北)的少数民族部落。大军渡过雒水(今河南省境内的洛河),在周王室畿地的边界耀武扬威,想 以兵威震慑天子,暗示要和周王室分治天下。周定王派大夫王孙姬满去慰劳楚军,庄王问姬满:我听说大禹治水时把天下分成九州,并铸了代表九州的九鼎,夏、 商、周三世相传,是公认的国家宝器,现在存在雒阳(今河南省洛阳市),我不知道这鼎的形状大小和轻重多少,你能说给我听吗?> > 楚庄王是以问鼎向周天子挑战,姬满也心知肚明。> > 姬满不慌不忙地回答说:鼎传三朝,凭的是天子的德行和诸侯的忠义,不在于鼎的存在与否或者形状大小轻重如何。当年大禹治天下,用天下九州所朝贡之金,铸 了九鼎,把天下九州的风土人情铸在鼎上反映出来,也是为了让百姓懂得神的意旨。因为有神的护,才举国之内上下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同承受上天的赐福。 可是夏桀昏乱无德,九鼎就成了商的宝器,六百年后商纣失德,九鼎又改为周朝圣物。可见,行德政得民心,九鼎虽小也重得没法迁走,因为人心铸鼎众志难移。相 反害国害民,无道昏聩,乱行战伐杀戮,九鼎虽大,也轻得随时可以移位,因为人心变了,鼎就轻了。上天只赐福给有德的人。周天子得鼎自周成王把它安放在洛阳 宫内已三十代传七百多年,这是上天决定的。现在周王室虽然德行衰退但天意没变,九鼎的轻重是可以随便问的吗?> > 一番话说得庄王哑口无言,惭愧而别,从此不再敢窥视周王室。这就是成语“问鼎中原”的典故。相关参考
> 赵惠文王回到邯郸,用赵成为相国,李兑为司寇。为控制权力,防止有人因追究主父的死而祸及自身,赵成和李兑开始专权。>> 好在时间不长赵成就病死了,惠文王还算有主见,选用了自己的家人赵胜为相国,因为
庄公处理完国内的事,又派两个使者带着国书和礼物到了齐、鲁两国,目的是表达谢意。>> 齐国什么事没有,接了国书,收了礼物,一切正常。>> 去鲁国的使者却走到半路返回来了,庄公问什么原因,使者说:
老聃自幼聪慧,静思好学,常缠着母亲和家将讲些国家兴亡、战争成败、祭祀占卜、观星测象之类的事。夫人虽然落难,但逃难时带了些家财,所以日子还不穷困,就给老聃请了位家庭教师,这位老先生倒是一位饱学之士。
这个时候晋国还真的就出事了。而且正如太史廖所料,事就出在了骊姬身上。>> 原来晋献公宠信骊姬,逼杀了太子申生,吓跑了公子姬重耳和公子姬夷吾。献公死后立了个小孩子姬奚齐继位,结果被里克等人用计刺杀
姬光不敢再演戏,就继了吴王之位,自号为阖闾(hé lǘ)。>> 再说姬掩余、姬烛庸困在潜城,久等救兵不到,正在谋划怎么脱身,听说吴王僚被杀的消息,两人放声大哭,商量说:姬光既然杀君弑主,对我们是
魏惠王在魏国的历史上有三个特殊点。第一,太子之位是父亲死后争来的;第二,他很重视人才却丢了西瓜捡芝麻,失了大才用小才;第三,魏国在他的手上走了下坡路,转折点是马陵之战。>> 魏武王在世的时候不知
鲁公是齐桓公的外甥,当政之后是内怕哀姜外怕庆父,就想借助舅舅的力量解决问题。派人约齐桓公在落姑会面。见了桓公的面,哭着诉说了庆父的所做所为。桓公觉得解决外甥的问题首先是他的身边要有个好相国。就问公
▲陈蔚《楚庄王》剧照。祥云印象粟国光供图5月9日和10日,湖北省歌剧舞剧院的原创民族歌剧《楚庄王》亮相“2018国家大剧院歌剧节”,充满荆楚韵律的音乐和跌宕起伏的歌剧故事,令这个“三年不鸣,一鸣惊人。
钩弋夫人姓赵氏,河间人也,得幸武帝,生子一人,昭帝是也。>> ——《史记·外戚世家》>> 说到汉武帝的第三任妻子赵婕妤,不仅是位美人同时也是位奇人。>> 为什么这么说呢?说到赵氏的奇,主要有
秦汉时期,阴阳五行、神仙方术之说盛行,成为社会普遍接受的信仰。>> 汉武帝自幼受神巫文化的熏陶,对鬼神的存在深信不疑。他当了皇帝以后,君临天下,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力和享受不尽的荣华富贵,可是无法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