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 第2节 老子英雄儿好汉
Posted 春秋
篇首语: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百万师。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春秋战国 第2节 老子英雄儿好汉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春秋战国 第2节 老子英雄儿好汉
到了公元前770年,周幽王因为废了申后惹怒了申侯,申侯勾结犬戎部族突袭周的国都,关键时刻显示了王室司徒郑桓公的忠诚,他保着幽王从王宫后门冲 出。郑桓公手持长矛在前面开路,正遇到戎将古里赤,郑桓公发起神威杀死了古里赤,一时之间,戎兵竟被郑桓公杀散。刚冲出去,戎兵的先锋孛丁领兵追来,郑桓 公又由开路变为断后,与戎兵展开拼死搏杀,孛丁看郑桓公神勇,就让戎兵围住四面放箭,可怜郑桓公忠心加神勇但挡不住纷纷射来的箭矢,惨死在戎兵的箭下。幽 王也没保住,被犬戎兵将杀死在骊山脚下。> > 桓公的世子名叫姬掘突,当时二十三岁,长的英俊威武,做事神武果敢。听说父亲战死,就穿着孝 服带三百辆兵车星夜来救国都。姬掘突急于报仇,就要进兵。公子姬成说:我军昼夜兼程急进,兵疲马倦,应该扎营驻垒,等各诸侯国的兵到齐了,然后会攻才能奏 效,现在就冲上去孤军奋战,对我们不利。> > 掘突说:我们和犬戎是杀君杀父之仇,就是需要急报。况且现在犬戎志骄意满,我们是以有备打无备,以哀兵打骄兵,攻无不克。这个时候一停下来军心就惰怠了,只能向前。就没听姬成的,率领郑军直逼城下。> > 兵临城下,城上却偃旗息鼓没有动静,姬掘突就在城下骂阵,正骂着,身后的丛林中一声锣响,犬戎早已布置好的伏兵杀了出来,掘突返身来战,城上又是一声锣响,城门大开又杀出一支戎兵。> > 掘突被戎兵两面夹击打的大败,逃出去三十里戎兵才收兵回城。姬掘突收拾残兵败将,后悔地对姬成说:没听你的话,果然中了敌人的奸计,我们下一步该怎么办?> > 姬成说:这里离濮阳(又名帝丘。在今河南省濮阳县西南)不远,卫国的国君年迈老成,经的多,见的广,我们应该找他去。如果郑、卫合兵,能够取胜。> > 郑军就马上向卫的都城濮阳进发。走到第二天,只见前面一条尘龙冲天而起,原来是无数兵车连结疾行。到了近前一看,中间一位诸侯,锦袍金带,苍颜白发,飘飘然有神仙之姿。原来正是年已八旬的卫武公姬和带兵来勤王。> > 姬掘突下车行了礼,讲了兵败的经过和父亲战死的情况,卫武公在车上拱手为礼说道:世子放心,我以倾国之兵勤王,而且秦、晋的勤王大军也马上会到,还怕他犬戎吗?> > 掘突带兵随在卫军之后又奔向周的都城,离城二十里分兵下寨。过了两天,秦军到了。武公高兴了,说秦军来的正是时候,秦国虽然爵位低,地位仅是附庸,但他们非常熟悉犬戎的民俗和军队的战法,秦军也历来骁勇善战,正是犬戎的克星。> > 又过了一天,晋军勤王的军队也赶到了,武公就派人和秦、晋两军联络,晋君和秦君主动来到武公营中,互相行了礼,问了安,看到武公身边站着一个人身穿孝 服,就问这是什么人。卫武公就把郑的世子姬掘突介绍给了晋、秦二位国君。又把已经知道的幽王被杀等情况通报了一遍。武公说:我年龄大了,但为臣的职责,国 家有难不能不出头,我们只能共同努力来扫荡腥膻,不知两位国君有什么良策?> > 秦君出主意说:犬戎强盗成性,一定会以抢掠为主。现在他们 的精力和兴趣都在金帛和女人身上。我们刚到,他们不会严加防备。我的想法:今夜三更我们东南北三路攻打,只留西门放他逃生,请世子带领郑兵在西门外设伏, 戎兵出了城,我们就在后面追杀,郑军半路伏击,一定能获全胜。> > 武公和晋侯都赞成这个办法,就开始分头行动。> > 申侯引来戎兵只是想吓唬一下幽王,结果事闹大了也很后悔,就在暗中帮忙,三国攻城时偷开了城门。戎兵正在四处抢东西、抢女人,处于散乱状态,一时形不成战斗力,戎主只好带少量身边卫队突出城门向西逃窜,又被掘突一阵劫杀,狼狈地逃回了戎地。> > 赶走了戎兵,申侯款待四路诸侯,卫武公主持决定迎立逃难在申国的原太子姬宜臼继任王位。> > 姬掘突自告奋勇去把新王迎到了周都镐京,这就是周平王。> > 周平王为了奖励有功人员,把卫武公由侯爵晋为公爵;晋侯姬仇加封了河内附庸之地;郑伯姬友因为勤王战死,赐谥号为桓,郑桓公的称呼就是这么来的。平王确认了郑世子姬掘突承袭父亲伯爵并加封良田千顷;秦君原来是附庸,加封为伯爵,正式跻身诸侯行列。> > 从此姬掘突接了父亲的班,也就是郑武公。> > 郑武公嗣位,正值周平王为避戎兵侵扰东迁洛邑,武公也就乘着这个机会灭了东虢和郐,以荥阳(今河南省荥阳市东北)为都城,郑国从此开始强大。郑武公和卫武公又同朝在周王室任卿士。> > 到了公元前758年,卫武公以九十多岁的高龄辞世,郑武公开始独秉朝政。因为郑都荥阳和周都洛邑离的较近,所以郑武公的居止就不固定,有时在洛邑,有时在荥阳,平王对武公这个做法不是太满意,但也没有说什么。> > 武公的夫人是申侯的女儿,称为武姜。武姜生了两个儿子,大的叫姬寤生,小的叫姬段。武姜不大喜欢寤生,因为生他的时候是脚在先头在后,用现在的话说就是 “难产”,这让武姜吃尽了苦头,所以武姜才给孩子取名叫寤生。因为生寤生遭了罪,武姜内心就不喜欢这个大儿子。偏偏二儿子姬段又长的一表人才,面如傅粉, 唇若涂朱,而且力气大,武功好,会来事,武姜就对老二很偏爱。> > 心一偏行为必偏。她就总在武公面前说老二的好话。甚至不止一次地说:如 果能让老二嗣了君位,要胜过老大十倍。武公态度鲜明,说:长幼有序,自古以来废长立幼是取乱之道,就没听枕边风,立寤生做了世子。但武公对老二也不薄,把 他封在了共城(今河南省辉县境内)做为他的食邑,国人也就因为封地称他为共叔。> > 公元前744年,郑武公去世,姬寤生嗣位。也就是郑庄公。相关参考
大家好,这里是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庞德的故事,欢迎关注哦。所谓“时势造英雄”,三国是有名的乱世,魏蜀吴三国鼎立,纷争不断,因此造就了许多名垂千古的英雄,蜀国有关羽,张飞;魏国也有张辽,夏侯惇兄弟如此的
大家好,这里是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庞德的故事,欢迎关注哦。所谓“时势造英雄”,三国是有名的乱世,魏蜀吴三国鼎立,纷争不断,因此造就了许多名垂千古的英雄,蜀国有关羽,张飞;魏国也有张辽,夏侯惇兄弟如此的
宋平公嗣位,发生了“五大夫之乱”,也由“五大夫之乱”引出了一个旷世奇才的出世。这个旷世奇才,就是老子。>> 老子,姓李名聃,字伯阳,本部书“五圣”中之“道圣”。>> 史书记载他是春秋时期楚国苦
再说孔子和老子见了一面受益颇多,在51岁那年,也就是公元前500年,得知老子隐居在沛地,就又带着弟子前来拜访老子。>> 两位圣贤见了面,老子问孔子:我们一别二十几年,听说你广收门徒已成就了北方圣
老子自从做了国家图书馆长,多次回家探望母亲,每次都想把老母亲接到周都奉养在身边。可是母亲在相邑住习惯了,人也熟了,就不愿走了。就这么过了三十年。有一天有人来送信告诉老子,母亲病了。老子向周天子告假
劳模隋文帝 中国历史上的皇帝,多半嫔妃一大票。其中数量最多的可能是伪天王洪秀全,一百多个,没有名字只有编号,今天从零零一睡到零零七,明天从二百三睡到二百五。这些皇帝中,有两个皇帝没有嫔妃,隋文帝和明
老子在周游了山川,悟领了风土人情之后,回到宋国隐居在沛地(今江苏省沛县),自耕而食,自织而衣,过起了悠闲的田园生活。可是慕名求学问道者却相互传颂争相来访,一些年轻人虔心求教,老子又有选择地选了几个
劳模隋文帝 中国历史上的皇帝,多半嫔妃一大票。其中数量最多的可能是伪天王洪秀全,一百多个,没有名字只有编号,今天从零零一睡到零零七,明天从二百三睡到二百五。这些皇帝中,有两个皇帝没有嫔妃,隋文帝和明
韩非者,韩之诸公子也。喜刑名法术之学,而其归本于黄老。非为人口吃,不能道说,而善著书。与李斯俱事荀卿,斯自以为不如非。>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赢政刚刚即位时,就把法家的政治观点作为
南宋权臣贾似道凭什么出将入相?只因他有个好父亲!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俗话说“老子英雄儿好汉”,但现实却经常出现“老子英雄儿混蛋”的情况。众所周知,贾似道是南宋末期的著名权臣,他执政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