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 晋楚争霸,晋国最终完全胜利

Posted 春秋

篇首语:没有风暴,船帆只不过是一块破布。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春秋战国 晋楚争霸,晋国最终完全胜利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春秋战国 晋楚争霸,晋国最终完全胜利

> 第一节 赵氏孤儿 >   自从赵盾弑灵公后,晋国的君主便处于一种尴尬的地位。面对权势熏天的各大家族,晋国公室似乎显得很弱势。 晋国六卿(即三军正副司令,若加上新军正副司令,则是八卿)一直被几大家族所垄断,这些家族势力猖獗,有威逼君权和尾大不掉之势;同时各大家族之间利益冲 突明显,为了各自的利益,相互倾轧。> >   在早期狐氏与赵氏两大家族的对抗中,狐氏败北,势力被清除。赵氏家族在赵盾当国时,势力达到鼎 盛。赵盾为巩固家族势力,曾血洗军队高层反赵集团,甚至弑杀晋灵公。他在世时,无人敢与之作对,他如“夏日之日”的执政风格,不可避免地引起了其他家族的 反感与抵触,这也为后来赵氏家族遭灭顶之灾埋下了祸根。> >   赵氏孤儿的故事,《左传》与《史记》的记录完全不同,像是两个不相干的故事。笔者采用的方法是以《左传》记载为主,原因是《左传》成书时间早,史实可靠。其中未曾记录的采用《史记》之说,以补其漏。> >    赵盾去世后,赵氏家族在晋国的势力依然十分强大。晋楚之战中,晋军的高级将领有四位出自赵氏家族。其中赵朔担任晋军的下军司令,赵同是下军参谋(下军 大夫),赵括和赵婴齐都是中军参谋(中军大夫)。赵朔是赵盾的儿子;赵同、赵括和赵婴齐都是赵盾的同父异母兄弟,即赵朔的叔叔。> >   之战晋军遭到惨败,战败的主要责任人是中军副帅先。但作为中军参谋的赵括与下军参谋的赵同都站在支持先的一方,兴风作浪。后来先被诛杀,赵同与赵括没有受到惩罚,显然这跟他们的家族背景有很大的关系。> >   几年后,赵盾的儿子,即晋国下军司令赵朔去世。> >   赵朔的英年早逝,对赵氏家族在国内的地位与影响力是一个重大的损失。赵朔只有一个儿子赵武,妻子是晋景公的姐姐赵庄姬。他去世时,赵武才刚刚出生。赵庄姬还年纪轻轻,赵朔的叔父赵婴齐对年轻貌美的寡妇垂涎已久,常上门关心。不久两人关系发展神速,成了一对情人。> >   可这事偏偏让赵同和赵括知道了,他们一听,这还了得,有损赵家的声誉。于是两人商议一下,决不能让赵婴齐待在晋国。要将他驱逐出境,赶他到远离晋国的齐国去待着。> >    赵婴齐一听,心里舍不得美人,便对两位兄长说:“现在栾书当上了中军元帅,一直对我们赵家虎视眈眈。有我在这儿,栾书就不敢轻举妄动。我要是到齐国了, 恐怕两位兄长有难。况且人各有才能,我跟赵庄姬要好,她是国君的姐姐,以后要保护赵家,可以出得上力,你们又何必要为难呢?”> >   赵同与赵括不同意,还是把他赶出晋国。> >   这下可气坏了赵庄姬,你想她年轻守寡,地位特殊;除了胆大妄为的叔叔赵婴齐外,还有谁敢惹上门充当情人而得罪赵氏家族呢?> >   女人有温柔的一面,也有意气用事的一面。她这一气,告到晋景公那儿了。赵庄姬知道栾氏和氏与赵氏矛盾很深,相互倾轧,就对晋景公说:“赵同与赵括企图起兵叛乱,这件事估计栾氏与氏都听到风声了。”> >   晋景公一听,那还了得!忙下令执政大臣栾书严加调查。栾书心里偷着乐,正愁没机会扳倒实力强劲的赵氏家族。于是与氏家族取得联系,一起商量对赵家进行毁灭性的打击。赵庄姬作为女人一时感情用事,带来的结果是她想不到的,她忘了自己和儿子也是赵氏家族中的一员。> >   栾书将整倒赵家的重任交给了屠岸贾。一是因为屠岸贾是掌管刑狱的大臣,即司寇,调查谋反本来就是分内事;二来栾书虽然有意扳倒赵氏家族,但由自己出面来做这件事,会让其他家族深感恐惧。人人自危,弄不好还会砸了自己的脚。> >   屠岸贾掌管刑狱既久,对罗织罪名这一招自然是得心应手。于是他把新账旧账一起搬出来了,第一,赵同与赵括企图带兵谋反;第二,赵盾弑君这件往事,刚好可以拿来炒一炒。如果弑君罪成立,那是灭族的罪行,赵盾这一族的人统统要牵连受诛。> >   赵同和赵括要谋反的说法,有赵朔遗孀赵庄姬的证词;赵盾弑君的往事人人尽知,国史书还有董狐的记录在案。> >   凭这两条,就是灭门之罪了。> >   屠岸贾带兵包围赵府,赵同和赵括当然不肯束手就擒,率领家族亲兵拼死反击。屠岸贾下令格杀勿论,血洗赵府。在力战中,赵同和赵括及其家人都被诛杀。一时间血流成河,惨声连天。> >   大屠杀过后清点尸体时,却没有发现赵朔的遗孤赵武,一个几岁大的小孩儿哪去了呢?> >   这个赵氏孤儿,造就了一个千古传诵的传奇,使中国的武士精神得以光芒璀璨,并且永不熄灭。> >   根据《史记》的记载,大屠杀时赵武还没有出生。大屠杀过后,赵庄姬在王宫中生下赵武,此时屠岸贾带兵冲进王宫内,要对赵氏。> >   笔者不敢采用此说,这一年是公元前583年。根据史料记载,在公元前573年,晋悼公任用赵武为卿。如果赵武是大屠杀这一年出生的,出任卿家时年仅十岁,这显然不太可能,所以太史公的记载当有误。依笔者推测,此时的赵武应该是一个起码五六岁大的小孩儿了。> >   一个小孩子又怎么能躲过屠刀呢?原来他被程婴救走了。> >   程婴是赵朔的好朋友,为人豪爽义气,赵朔生前把他当做知己。在得知屠岸贾要屠灭赵氏全家时,程婴心知赵氏家族由于势力太大,得罪了太多人了,甚至也让国君深感不安。自己位卑言轻,无力拯救赵氏家族。但至少要保全赵朔的孤脉,于是他偷偷把赵武藏了起来。> >   屠岸贾没有发现赵武的尸体,下令在全城内大肆搜捕。程婴非常担心,这样下去,总有一天会被搜出来的。这时他想到一个人,即自己的好友公孙杵臼,公孙杵臼早年也是赵朔的门客,赵朔有恩于他。> >   程婴找到了公孙杵臼,公孙杵臼一见到他,劈头就问:“你是赵朔的好友,现在赵家被灭族,你为何不殉难而死,还苟且偷生啊?”> >    程婴一听,没有生气,反而暗暗高兴。这几句话,证明公孙杵臼是个重义气的英雄好汉。他便对公孙杵臼说:“现在赵朔所留下的孤儿赵武,还只是个小孩子。我 必须要保护他,并把他抚养成人,这样才对得起朋友。我不是不殉死,只是要晚一点死罢了。现在我把赵武藏了起来,屠岸贾正在派人搜查。总有一天会搜到他的, 你说这事要怎么办?”> >   公孙杵臼想了想说:“你觉得在抚养孤儿与以死相殉之间,哪件事情比较困难?”> >   程婴回答说:“死是昼夜事罢了,这个容易。而抚养孤儿并保护他的安全,这事看来是比较困难的。”> >   公孙杵臼说:“赵家对你很优厚,困难的事情就由你来承担;容易的事由我来做,请让我选择先死吧。”> >   两人合谋,设法抢来了一个跟赵武长得相像的小孩儿,并且躲进深山老林中。两人当了一回土匪,不太光彩。有些叙述家为了维护两位武士的英雄形象,把这个抢来的小孩儿写成是程婴的孩子,与史不合。> >   公孙杵臼设计的是一出苦肉计,根据计划,程婴跑到屠岸贾那里装出一副贪财的模样说:“谁能赏赐我千金,我就说出赵氏孤儿的下落。”> >   屠岸贾正愁找不到赵武的下落,听到程婴说的话大喜过望,赶忙答应程婴的要求。于是程婴带着屠岸贾和一队人马到深山老林中,找到了公孙杵臼的藏身地。> >   公孙杵臼见到程婴后,故作愤怒状,指着他骂道:“程婴,你这个小人,想赵将军对你不薄。现赵家受屠,你不能以身相殉。前些日子还准备与我一起计划把赵氏孤儿藏养起来,现在居然卖友求富贵。你,真是个小人!”> >   不能不说,公孙杵臼表演得很逼真,屠岸贾对其所说的深信不疑。> >   公孙杵臼冲着程婴“呸”的一声,然后抱着在一旁已经吓得大哭的小孩,对屠岸贾叫道:“天哪,赵氏孤儿何罪之有。杵臼情愿用自己的性命来换赵氏孤儿之命,这样可以吧?”> >   屠岸贾等人没有见过赵氏孤儿,便问程婴;“这个小孩就是赵朔的儿子吗?”程婴答说:“没错啊,这就是赵武。”> >   屠岸贾挥挥手,冲着手下说:“给我上,把他们两人都给杀了。”士兵们一拥而上,你一刀我一剑,把公孙杵臼与冒充的赵氏孤儿剁成了肉酱。> >   程婴在一旁面无表情,其实他的内心在滴血,亲眼看着好友被砍得面目全非。可是他不能作声,因为他有更重要的使命要完成。> >   作为一个视名誉高于生命的人来说,这确实比死更难受。> >   公孙杵臼以死来完成自己的使命,而程婴必须苟且偷生来继续自己的使命。> >   屠岸贾认为赵氏孤儿已经死了,回去复命了。程婴把赵氏孤儿带到了安全的地方抚养,虽然孤儿的性命得以保全,但是赵氏家族的财产与地位丧失殆尽。晋景公将赵氏的土地田产赐给了大臣祁奚,如何恢复赵武的地位与权益呢?这是摆在程婴面前的一个难题。> >    要恢复赵家的名誉与地位,必须要有位于高层的人士鼎力相助方可,而韩厥便是最佳人选。为什么呢?有几个方面的原因,其一,韩厥与赵家有很亲密的关系。韩 厥是由赵家抚养长大的,在韩厥的升迁过程中得到赵盾的器重与提拔,他在生活上与事业上都与赵家有着特殊的一层关系;第二,韩厥为人正直,不做落井下石之 事。当屠岸贾要对赵家痛下杀手时,韩厥曾出面劝阻,并给赵家通风报信;第三,韩厥此时的身份是下军司令,是朝廷的重臣,地位高,在朝廷中说得上话。> >   程婴上门拜访了韩厥,把保存赵氏遗孤的经过告诉了韩厥。> >    韩厥听罢又惊又喜,看来天意不让赵氏灭门。于是答应程婴一定会鼎力帮助赵武恢复名族身份和家产,但是平反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很明显,赵氏受屠不仅是屠岸 贾的血腥与残暴,背后是栾氏、氏,甚至包括晋景公对赵氏集团的排挤、倾轧、报复和打击。既要恢复赵武身份,又不得罪君主与重臣,这绝非一件容易的事,然 而智勇双全的韩厥找到了一个机会。> >   过了一段时间,晋景公生病了。当时的人都比较迷信,晋景公就召来了卜筮来进行占卜。韩厥抓住这个机 会,跟卜筮串通好,合演了一出双簧戏。卜筮装神弄鬼了一番,然后对晋景公说:“主公的病根是因为大业的后人阴魂不散在作怪哩。”晋景公很是不解,于是便召 集群臣来解答这个疑问。> >   韩厥密禀晋景公:“大业的后裔在秦是嬴氏,在晋是赵氏。赵氏在晋国从文公始,代代都对国家有巨大的功劳。但是赵氏却惨遭灭族,而且没有证据表明赵氏企图谋反。国人都对赵氏的遭遇深感哀怜,神灵就通过占卜的龟策表达了这种哀怜之心。”> >   晋景公听了吓出一身的冷汗,看来是因为屠戮赵氏一家遭到神灵的谴责。心中十分害怕,便急着问韩厥:“那赵氏现在可还有留下子孙?”> >   韩厥见时机成熟,便密告晋景公:“赵朔的遗孤赵武尚流落于民间。”便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说了一下。> >   晋景公道:“那就赶紧把他找回来,重新恢复其爵位和家产吧。”韩厥回答说:“赵氏全族遭诛,必须要先平反,才可以恢复其后人的爵位和财产。当时屠岸贾没有主上的命令擅自滥杀无辜,现在必须要先杀了他,才可以让国内的百姓心服啊。”> >   其实赵氏遭屠,真正的责任人是栾氏和氏,包括晋景公在内,屠岸贾不过是个执行人罢了。但是大家心知肚明,搬出个替死鬼,既可以不得罪国君与重臣,又可以恢复赵氏家族的地位,这是韩厥想出的最佳选择。> >   第二天,晋景公召见群臣。> >    韩厥带着赵氏孤儿进入王宫,晋景公当众宣布赵氏孤儿赵武仍然活着,要恢复赵家的爵位与旧有的田地。为了预防栾氏和氏的反对,韩厥把军队布置在宫殿周 围,以武力进行威胁。诸大臣没有办法,都把罪状推到了屠岸贾身上。这样晋景公当场宣布恢复赵家的地位,并且派程婴带兵前往击杀屠岸贾,屠岸贾被灭族。> >   在公孙杵臼、程婴的保护,以及韩厥的努力下,赵氏孤儿赵武终于得以保全了性命,并使赵家的族脉得到继续发展与光大;否则就不会出现以后战国七雄中的赵国了。> >   在韩厥和程婴的精心照顾下,赵武渐渐长大成人。早年的遭遇使他少年早熟,为人沉勇机智。程婴看了很是欣慰,可是他还有一桩心愿未了,于是他前来向赵武辞别。> >    程婴对赵武说:“以前赵家发生变乱时赵家的家臣们都能殉难而死,包括我的好朋友公孙杵臼,我亲眼看着他被剁为肉泥。当时我之所以不死,是想保全赵家的血 脉,抚立赵氏的后代。现在你已经长大成人了,已经恢复了先人的官职,我的使命已经完成了。现在我只有一个心愿,就是到九泉之下与好友公孙杵臼相会。”> >   赵武听了大吃一惊,他是个知恩图报之人。他对程婴如对待父亲一般,非常爱戴尊重,可是现在却要死别。他非常悲伤,向程婴跪下叩头,含着泪恳求道:“赵武愿终生竭尽所能来报答您,您怎么能忍心丢下我呢?”> >    程婴去意坚决,对赵武说:“我不能不死,我跟公孙杵臼有过诺言。他先我而死,是因为相信我能够做到保存赵家这项艰巨的任务。现在是我向公孙兄长复命的时 候,他在九泉之下等了很久了。要是我还不前去复命,他恐怕会认为我没能完成使命。这样在九泉之下,他也不会安心,而我又于心何忍呢?程婴比公孙兄多活十几 年,但绝非苟且偷生之辈,士为知己者死。如今,我前往与故交知己相会,这并不是什么悲伤的事情。”> >   赵武无法阻挡,程婴面带笑容说:“杵臼兄,让你久等了,程婴来也!”遂自杀而死,到九泉之下与老朋友公孙杵臼会合了。> >    写至此,笔者忽然想起晚清志士唐才常在牺牲时口占的一句诗:“七尺微躯酬故友,一腔热血溅荒丘。”唐才常酬的故友是先死的谭嗣同,这种肝胆相照之武士精 神,不正与公孙杵臼和程婴有同样之精神渊源吗?笔者又记起戊戌变法失败时,梁启超前往劝说谭嗣同逃往日本,谭嗣同答道:“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不有死 者,以无酬圣主。程婴、杵臼,西乡和月照,吾与足下分任之。”由是可见,在程婴和杵臼死后两千多年,他们那种为使命而勇不避刃和死而无悔的最高武士精神依 然是后世勇士之楷模。

相关参考

鄢陵之战的历史影响:晋楚争霸战争落下帷幕

公元前575年(周简王十一年)农历六月三十日,晋军胜利进占楚军营地,食用楚军留下的粮食,在那里休整三天后凯旋回师。鄢陵之战,至此以晋军的胜利而结束。鄢陵之战后不久,晋国在宋国的沙随重会诸侯,谋划讨伐郑

鄢陵之战的历史影响:晋楚争霸战争落下帷幕

公元前575年(周简王十一年)农历六月三十日,晋军胜利进占楚军营地,食用楚军留下的粮食,在那里休整三天后凯旋回师。鄢陵之战,至此以晋军的胜利而结束。鄢陵之战后不久,晋国在宋国的沙随重会诸侯,谋划讨伐郑

晋楚争霸的三次重大战役规模有多大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晋楚争霸的三次重大战役,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晋楚争霸总共持续了一百多年时间,期间主要发生了三次重大战役,分别是城濮之战、邲之战和鄢陵之战。其中晋国胜了两次,后来晋国在湛阪之战中再

历史军事 晋楚争霸发生于哪一年

公元前636年(周襄王十六年),流亡在外19年的重耳,回到了晋国。在秦国的援助下,62岁的重耳当了晋国国君,就是晋文公。晋文公即位后,赏赐随从他流亡的臣属,功大的封邑,功小的尊爵。晋文公信用功臣,改革

春秋战国 晋楚鄢陵之战

周简王十一年(鲁成公十六年六月甲午晦,公元前575年6月6日),长期争霸的晋、楚两国,在鄢陵(今河南鄢陵西北)展开的一次大战。点击查看:晋国经鞍之战而制服大国齐,与楚国势均力敌。周简王七年,在宋大夫华

春秋大战之晋楚鄢陵之战

周简王十一年(公元前575),长期争霸的晋、楚两国,在鄢陵(今河南鄢陵西北)展开的一次大战。晋国经鞍之战而制服大国齐,与楚国势均力敌。周简王七年,在宋大夫华元调停下,晋、楚弭兵议和,实则蓄积力量,等待

晋国会不会统一天下 如果晋国没有分为韩赵魏

在群雄争霸的东周春秋时期,晋国文公是继齐恒公之后第二个称霸诸侯的君主。如果从晋国称霸的时间来看,除了春秋初期的齐桓公称霸和末期的吴越之争,晋国称霸天下长达一百三十年。其中有长达百年的时间都是晋楚争霸,

春秋战国 晋楚城濮之战――春秋中期一次重大的争霸战争

  城濮之战是春秋时期晋楚两国长期争霸战争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次战争,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以少击众、以弱胜强的一个典型范例。“”这个成语典故,就产生在这次战争中,最早说这句话的人,就是晋国的公子重耳

春秋战国 晋楚城濮之战――春秋中期一次重大的争霸战争

  城濮之战是春秋时期晋楚两国长期争霸战争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次战争,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以少击众、以弱胜强的一个典型范例。“”这个成语典故,就产生在这次战争中,最早说这句话的人,就是晋国的公子重耳

春秋战国 之战

  之战,是春秋时期一次重要的会战。>>  参战的双方是当时南北双雄,即晋国和楚国。这也是继城濮之战后,晋楚争霸的重要一战,具有深远的影响。>>  此次战役堪称春秋时期战役之典范,在交战过程中双方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