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 公元前525年 吴楚长岸之战
Posted 本体论
篇首语: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春秋战国 公元前525年 吴楚长岸之战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春秋战国 公元前525年 吴楚长岸之战
周景王二十年(前525)吴军进攻楚,两军战于长岸(今安徽当涂西南),楚将司马子鱼先战死,楚军跟着上去,大败吴军。俘获一条名叫余皇的船,移舟于岸,派随国人和后来到达的人看守,环绕这条船挖深沟,一直见到泉水,然后用炭填满,摆开阵势等候命令。吴公子光向大家请求说,丢掉先王的坐船,难道只是我一个人的罪过?大家也都有罪。请求大家努力夺回,以救一死。众人齐声赞同。于是公子光派三名身高力壮的人埋伏在船旁边,说,夜里我喊余皇,你们就回答,军队随着跟上去。到夜里,喊了三次,埋伏的人交替回答,楚人上去杀掉这三人,吴军趁楚军混乱,将其打败,夺回了余皇船。长岸之战是我国古代最早的编队水战,标志中国战术的重大进步。中国音乐十二律体系完成
周代乐章学有重大建树,开始创立了完整的音阶形态及其理论,从而奠定了中华乐律学的基础。五声音阶、七声音阶和十二律理论都在此时期形成。据《国语·周语》记载,周景王(前544~前520在位)在前522年曾问乐于乐宫伶州鸠。伶州鸠讲了许多乐律学知识。他按六阳六阴的顺序列举了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仲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等12个律名。这是十二律名见于典籍的最早的完备记载。同时春秋时代的音乐发达的现象造成了“和”的范畴的提出,它本来指的是音乐的音符去其音质而组成玄妙的旋律性,后来发展为指有个别性质的事物去其本性而成为一个本体论的旋律性的和。这后来成为战国美学的本质特征,与希腊人追求几何结构的清晰性是完全不同的。和最终上升为本体论范畴,与德一起构成战国哲学基本方式。
相关参考
吴楚鸡父之战吴国跟楚国两家,自公元前584年吴王寿梦进攻楚国东方重镇州来起,到公元前525年吴王僚命公子光率舟师在长岸击败楚舟师止,前后打了60年。两国都已疲惫不堪,好几年不打仗了。到了公元前523年
公元前546年(周灵王二十六年),在宋国大夫向戍倡导下,晋、楚、齐、秦、鲁、卫、陈、蔡、郑、许、宋、邾、滕等14国在宋国的西门外举行春秋第二次弭兵会盟,会盟后中原诸侯列国之间出现了相对和平的局面。晋、
公元前546年(周灵王二十六年),在宋国大夫向戍倡导下,晋、楚、齐、秦、鲁、卫、陈、蔡、郑、许、宋、邾、滕等14国在宋国的西门外举行春秋第二次弭兵会盟,会盟后中原诸侯列国之间出现了相对和平的局面。晋、
春秋后期的吴楚之战吴军为什么失败?战略性错误犯不得!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春秋时期有一个“春秋五霸”,有两种说法,一种是宋襄公、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和楚庄王,还有一种是齐桓公、晋文公、楚
周敬王九年(公元前511年),在吴楚争霸战争中,吴军在楚国潜(今安徽霍山东北)、六(今安徽六安北)等地袭扰楚军的军事行动。周敬王八年,吴灭徐。徐君章禹奔楚,被安置在楚邑夷(即城父,今安徽亳州东南)。次
周敬王二十六年(公元前494年),在吴楚争霸期间,吴王夫差率军在夫椒(今江苏太湖中洞庭山)大败越军的一场战争。这年,越王勾践闻吴王夫差为报父仇,正加紧训练军队,准备攻越,遂不听大夫范蠡的劝阻,决定先发
鸡父之战,爆发于周敬王元年(公元前519年)夏,它是吴、楚两国为争霸江淮流域而在楚地鸡父(今河南固始东南)进行的一次重要会战。在这场会战中,吴军实施正确的作战指导,巧妙选择作战地点和时间,运用示形动敌
鸡父之战,爆发于周敬王元年(公元前519年)夏,它是吴、楚两国为争霸江淮流域而在楚地鸡父(今河南固始东南)进行的一次重要会战。在这场会战中,吴军实施正确的作战指导,巧妙选择作战地点和时间,运用示形动敌
鸡父之战,爆发于周敬王元年(公元前519年)夏,它是吴、楚两国为争霸江淮流域而在楚地鸡父(今河南固始东南)进行的一次重要会战。在这场会战中,吴军实施正确的作战指导,巧妙选择作战地点和时间,运用示形动敌,伏击突...
>鸡父之战>鸡父之战,是公元前519年(周敬王元年)夏季,吴楚争霸战争中,吴国为夺取淮河流域的战略要地州来(今安徽省凤台县),大败楚、顿、胡、沈、蔡、陈、许七国联军于鸡父(今河南省固始县东南)的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