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弃刘备降曹操,为什么曹丕还要对其赶尽杀绝

Posted 公元

篇首语: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孙权弃刘备降曹操,为什么曹丕还要对其赶尽杀绝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孙权弃刘备降曹操,为什么曹丕还要对其赶尽杀绝

2、历史人物 曹丕封了贾诩做了太尉 为什么孙权得知会大笑呢

孙权弃刘备降曹操,为什么曹丕还要对其赶尽杀绝

公元208年秋,曹操南取荆州,东下伐吴,迫使孙权与刘备联合起来抵抗,从而展开赤壁之战。当时,曹操大军压境,扬言要跟孙权“会猎于吴”,东吴群臣几乎都主张投降曹操。孙权在鲁肃、周瑜的支持下,断然决定抵抗曹操,联合刘备在赤壁之战中取得重大胜利,使曹操一举统一全国的愿望落空。赤壁之战后,联军乘胜追击曹军,继续展开争夺江陵之战、进据夷陵之战和刘备南征江南四郡之战,与此同时,孙权在淮南开辟第二战场,与曹军交锋,迫使曹操在荆州撤军。这次孙、刘联合抗曹,不仅挫败了曹操,使曹操一举占据荆州、平定江东而后统一天下的初衷落空,而且巩固发展了孙权势力,培育了刘备实力,奠定了天下三分的形势。

曹操当时虽然遭受重大挫折,主力退回北方,但其实力仍然最为强大。刘备在取得江南的荆州四郡后,大非昔比,势力渐强。孙权面对强大的曹操和势力逐渐强盛起来的刘备,更需要巩固孙、刘联盟,共拒曹操。正是从这样一个实际出发,孙权先是把他的妹妹嫁给刘备,用联姻的方式巩固联盟,接着又听从鲁肃的劝说,答应刘备的要求借出荆州(南郡)。嫁妹、借地这两件事,对孙权来说都不是内心情愿的,只是为了联刘抗曹大局,不得不割爱。曹操在孙、刘联盟的制约下,未再大举南下,一时也不敢轻易进攻东吴,而东吴则在此时向外扩展势力,不仅巩固发展了江淮地区,而且向南拓展到交州。这都说明赤壁之战前后孙权的联刘抗曹决策是正确的。

由于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而荆州对东吴来说又至关重要,吴、蜀之间矛盾上升,联盟内部围绕荆州归属存在着尖锐的斗争。这方面的矛盾与斗争,从孙权借出荆州后不久就开始了。先是孙权约刘备共取西蜀,以图收回荆州。刘备心想自取西蜀,又怕中了东吴假途灭虢之计,回书婉言拒绝。吴军准备单独出发,刘备坚决不让过境。之后刘备入川,孙权派船至公安将孙夫人接回东吴,表明他对刘备久借荆州不还和入川谋取益州的强烈不满。公元214年刘备取得益州后仍然不肯归还荆州,孙权遂于215年派出江南三郡(长沙、零陵、桂阳)的地方长官想强行接管,结果都被关羽赶走。接着,孙权派吕蒙引兵前来夺取,吴、蜀之间展开江南三郡的武力相争。由于曹操在此时进兵汉中,刘备生怕汉中失守,危及益州,才与孙权妥协,双方以湘水为界划分了三郡的势力范围。吴、蜀荆州之争表面上平息了下去,但矛盾依然存在,以致发展到孙权由联刘抗曹转为反刘降曹。

孙权由联刘抗曹变为反刘降曹,是从公元217年开始的。直接的原因是迫于曹操的大举进攻。曹操于公元216年冬征讨孙权,217年春逼攻濡须口,孙权遣使见曹操,请求归降。曹操亦派使者回报,同意和好,立誓重新结为姻亲。孙权降曹,固然因为曹操的进攻涉及到东吴的安危,内中也包含着对刘备久借荆州不还的不满。加之当时关羽势力强盛,孙权担心有朝一日关羽发动进攻,占据吴荆州,危及东吴,降曹则有助于制约关羽,伺机收回荆州。否则的话,我们很难理解208年曹操东下时情况要比217年危急得多,孙权也没有降曹而现在却要降曹?孙权降曹的背后隐藏着夺回荆州的意图,这是无疑的。正好217年这年主张联刘抗曹的东吴鸽派代表鲁肃病故,孙权推行联曹反刘方针的主要阻力业已不存在,这对孙权来说就有了夺回荆州的内部条件。当鲁肃一亡故,孙权就让主张夺回荆州对蜀强硬的鹰派代表人物吕蒙接替鲁肃据守吴荆州,东吴的对外方略由联刘抗曹转为联合曹操谋算关羽实际已表现得十分明显。只是这个转变是暗中进行的,一时未被刘备方面识破。吕蒙到任后,表面上与关羽倍相结好,暗地里与孙权加紧筹划夺取荆州的办法。当公元219年关羽北攻襄樊取得很大胜利围攻樊城的时候,孙权一面按吕蒙之计进一步对关羽实施麻痹策略,一面暗中给曹操发去密信,表示将袭取荆州以帮助曹操解除樊城之围。在反刘方针主导下,孙权乘关羽北攻襄樊之机,终于一举袭取了荆州,并擒获关羽,将其斩首,还将关羽首级传送到洛阳,献给曹操。这是公开撕毁吴、蜀联盟的举动。为了夺回荆州,孙权对此已在所不惜。由对蜀反目到重修旧好,孙权对蜀反目,袭荆州、杀关羽,必然激怒刘备,招致刘备伐吴。

对于刘备会作何反应,孙权思想上是有准备的。他采取的主要对策是继续向魏称臣,以争取曹魏的支持,制约刘备。220年春曹操病故曹丕继为魏王后,孙权遣使献上贡物,表示臣礼。当年农历八月,曹丕废汉称帝,孙权马上又遣使祝贺,献上奏章,言辞谦卑,并将关羽所俘魏将于禁等送还。曹丕接受孙权的归顺,派使者赴吴,册封孙权为吴王。东吴大臣认为不该接受魏国的封号,应自立称谓,不受魏国制约。孙权从当时联魏抗蜀的需要出发,说服左右于221年受封吴王,并派使者赴魏致谢。曹丕又要求吴进贡雀头香、大贝、明珠、象牙、犀角、玳瑁、翡翠、斗鸭、长鸣鸡等荆、扬特产,大臣们认为这些贡物超出常规,不应进贡。孙权说:我们吴国正和蜀国对峙,江南百姓都仰赖魏国的支持以保全自己。魏国所要的东西对我们来说如同石块瓦片,没有什么可吝惜的。孙权再次说服大臣们,如数将贡物献魏。

为制约刘备伐吴,孙权屈身事魏,但刘备还是发动了对吴进攻。公元221年农历四月,刘备在成都称帝后不久,即于七月大兴倾国之兵伐吴。刘备亲率各路大军长驱东下,连克东吴的巫县、秭归。孙权一面赶忙由公安迁都到武昌(今鄂州),一面派使者赴蜀向刘备请和。刘备盛怒不许,孙权于是起用陆逊为统帅,引五万人马抗拒刘备,同时向魏国发出求救。经公元222年农历六月间的夷陵之战,陆逊打败刘备,孙权终于度过了对蜀反目后的危难。

孙权向魏称臣,其实并非出自真心实意。他自己也想做皇帝,与魏蜀鼎峙自立,而曹丕是不允许他独立的,孙权心里也明白。刘备伐吴时,魏国口头上表示起兵支援,实际上并没有真正出兵,而是坐观虎斗,以收渔利。孙权方面对魏也留有一手。当刘备逃至白帝城后,吴将徐盛、潘璋、宋谦等争相向孙权上表,请求追击刘备,将刘备擒获。孙权问陆逊怎么办?陆逊与朱然等认为:曹丕正在调集军队,表面上宣称帮助我们,实际包藏祸心,我们应该全军退回,不追刘备。孙权赞同了陆逊等人的主见。

果不然,曹丕以孙权拒绝送太子孙登入朝为由,于夷陵之战当年九月,从荆襄和江淮间出动三路大军伐吴。起先,曹丕欲封孙登为万户侯,孙权以儿子年幼为由,上书推辞。接着,曹丕又要孙权送孙登入朝,作为人质,并派使臣浩周赴吴,劝说孙权。浩周原是于禁部下,与于禁等一起被关羽俘获,后由孙权送还魏国,曾劝说曹丕接受孙权归顺,封孙权为吴王。所以曹丕派他去东吴劝孙权送子入朝。浩周见了孙权说:文帝陛下不相信大王会送公子去作人质,我以全族百人的性命担保公子一定会去。孙权听了,感动得热泪沾衣,对天发誓。但浩周回魏后,孙权却没把孙登送去,只是拿一些漂亮话遮掩。曹丕又要派大臣赴吴,与孙权结盟立誓,并催促孙权送儿子上路。孙权仍礼貌地予以回绝。曹丕于是大怒,决定起兵讨吴。这都是夷陵之战以前的事。事实上,不管夷陵之战的结局如何,只要孙权不送儿子入朝,坚持自立,曹丕伐吴已属必然。

历史人物 曹丕封了贾诩做了太尉 为什么孙权得知会大笑呢

今天本站小编给大家带来贾诩做太尉为什么孙权会大笑,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公元的220年,曹操在洛阳病重去世了,在曹操死去了之后,他的儿子曹丕成了曹操的继承人,最后成为了魏王,但是曹丕跟曹操不一样,曹丕是比曹操还要有野心的,可能也是受不了在一人之下了,所以他就逼着汉献帝把帝王的位置给让出来,自己成功的登基称了帝,创建了魏国,最后也是成功的成为了帝王的后人,曹丕开始分封了自己手下的大臣们,其实人的分封都没有什么事情,在他封了贾诩作为太尉之后,这样的一个消息传到了在江东孙权耳朵里面的时候,让孙权没有忍住,大笑了起来。曹丕封贾诩升封做了曹魏的太尉,在孙权知道了之后大笑,这样的一件事情是在荀勖别传里面记录的。> >按道理来说,曹丕在成功的登基称了帝,开始对自己手下有功的大臣们进行分封,这就是很正常的事情,几乎上所有人称帝都会分封自己手里面的有功之臣的,这件事情跟孙权本来就是没有什么关系的。而贾诩能够成功的得到太尉这样的一个职位,说明了贾诩确实是一个非常有能力的人。要知道当时贾诩跟随着张绣一起投向曹操的时候,选择站队的时候,从来都是跟曹操的想法在一条道路上,所以曹操一直都是非常喜欢跟相信他的。> >之后的曹植跟曹丕在争抢世子位置的是,曹操曾经是还向贾诩询问一下计策,贾诩在那个时候刚开始是避而不答,心里面是有自己的想法,但是没说,后来在曹操好几次非常烦人的询问之下,贾诩就说自己是正在向刘表跟袁绍之前做的那些事情,因为刘表跟袁绍都是做了废长立幼这样的事情,导致了最后都没有好结果,所以要让曹操把这样的想法给消除。而曹操在听完他说的这些话之后,考虑的一些时间之后,最后选择了曹丕来作为自己的继承人。可以这么说,曹丕能够成功的坐上世子的位置,贾诩说的这些话是有很大的成分,所以,作为交换的话,曹丕封了贾诩做了太尉也是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所以,孙权在那个时候应该不是嘲笑贾诩没有能力不能担当太尉的,应该是有其他的什么原因的。> >其实孙权在那个时候嘲笑的并不是贾诩这个人。而是曹丕在那个时候在刚刚的登基称帝,就直接加封了贾诩做太尉这件事情。要知道如果要成为三公的人不见得会需要太大的能力,但是他的品行跟德行一定要是非常优秀的,在政权里面一定要是德高望重的。因为三公这个位置的人就是帝王身旁的楷模,是所有人都要学习的人。就像程昱就是永远都没有办法做三公的,因为在程昱自身的身上面发生了很多士兵把人给吃了的这些事情,导致了程昱在自己的道德上面,出现了自己挥之不去的阴影,这种污点永远按在了自己的身上,让他彻彻底底的失去了能够做三公的机会。> >那么贾诩呢?贾诩虽然是很有计策很有想法非常有能力的一个人,但是他做的事情跟想出来的计策都是非常底下的,不是光明正大的。贾诩被后人称作毒士,就是当初因为贾诩的教唆之下,长安才出现了大乱,民是不聊生的。不但这样,在追随了张绣之后,贾诩也是一直没停,当时也是挑起来了张绣对曹操发起造反,导致了曹昂跟典韦的死。后来归降了曹操之后,还用计把韩遂跟马超之间的关系给离间了,能看出来,虽然他是为了自己政权胜利采用的计策,但是这些计策都只能说是阴谋的诡计。> >就是因为贾诩从来都是为了利益不管自己的立场,所以他的德行是非常不好的,按道理来说,应该是没有机会做三公的,而曹丕在称了帝可能有点开心,有点着急了,在没有把贾诩这些污点给掩盖的情况下,就直接让做了太尉,也是没有什么德行的展现。小编认为,曹丕在那个时候刚刚得到了大权,肯定是有点得意忘形的,所以并没有太注重这个细节。本来曹丕是没有什么错误的,却因为他封了贾诩做太尉,他的德行就得到了后人的斥责,真的是很不值得一件事情。> >

相关参考

赤壁之战获胜后孙权为何还要投降曹操?

在赤壁大战之前,曹操大军压境,东吴的大部分官吏都劝孙权投降曹操,因为那时候无论是双方力量还是战场形势都对曹操有利。但是,孙权在鲁肃的劝说下,下定了抗击曹操的决心,又在周瑜的力主之下统一了东吴君臣的思想

赤壁之战获胜后孙权为何还要投降曹操?

在赤壁大战之前,曹操大军压境,东吴的大部分官吏都劝孙权投降曹操,因为那时候无论是双方力量还是战场形势都对曹操有利。但是,孙权在鲁肃的劝说下,下定了抗击曹操的决心,又在周瑜的力主之下统一了东吴君臣的思想...

历史军事 赤壁之战获胜后孙权为什么还要向曹操投降

赤壁大战之前,东吴的大部分官吏都劝孙权投降曹操,因为那时候无论是双方力量还是战场形势都对曹操有利。但是,孙权在鲁肃的劝说下,下定了抗击曹操的决心,又在周瑜的力主之下统一了东吴君臣的思想,终于在赤壁打败

历史人物 曹丕封了贾诩做了太尉 为什么孙权得知会大笑呢

今天本站小编给大家带来贾诩做太尉为什么孙权会大笑,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公元的220年,曹操在洛阳病重去世了,在曹操死去了之后,他的儿子曹丕成了曹操的继承人,最后成为了魏王,但是曹丕

甄宓嫁过人曹丕还要娶她,曹丕娶甄宓的用意是什么

甄宓嫁过人曹丕还要娶她,曹丕娶甄宓的用意是什么?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说到曹丕其实大家也都知道,他还是不错的,算得上能文能武的,虽然没有他爹曹操强,但是也不赖了,但是曹丕好像继续了他爹一个坏习

世界历史 萨达姆被抓后,已经没有任何威胁,那为何美国还要赶尽杀绝呢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得饶人处且饶人”,也就是在别人对你没有任何伤害或者威胁的时候,就应该饶恕他了。而2003年,美国推翻了萨达姆,萨达姆失去了一切权威,甚至家破人亡,自己的两个儿子还有自己14岁的孙子

历史人物 三国时期曹丕刘备都相继称帝,为什么孙权等了8年

提起三国小编相信很多的网友都会想到曹操刘备了,确实,曹操刘备都是三国非常著名的人物,在三国时候也是一统天下的国军,那么,小编也是看到有不少的人在问小编,同是三国的国军,为什么曹丕刘备相继称帝了,二孙权

孙权为何投降于魏?孙权向曹丕投降是假的

孙权继承父兄基业,却没有远大的眼光。他所想的,不过是保住江东,把荆州吞并进来。至于一统天下,恐怕想都不敢想。赤壁之役,若非孔明和周瑜联合在一起,孙权可能早已向曹操投降。但是孙权对刘联盟。并没有多大诚意

历史人物 曹操的继承者之战,曹植,曹丕争夺王位。

曹操,刘备,孙权三人之中,曹操的儿子最多,据说有25个,能力也是最强,能征善战,才华横溢的都有。>孙权七个儿子,为了帝位之争,最后难有善终;刘备虽然不只阿斗一个儿子,但临终将阿斗托付给诸葛亮,免去了子

历史人物 曹操的继承者之战,曹植,曹丕争夺王位。

曹操,刘备,孙权三人之中,曹操的儿子最多,据说有25个,能力也是最强,能征善战,才华横溢的都有。>孙权七个儿子,为了帝位之争,最后难有善终;刘备虽然不只阿斗一个儿子,但临终将阿斗托付给诸葛亮,免去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