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 大会荥阳克凤阳

Posted 凤阳

篇首语:不怕学问浅,就怕志气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明朝 大会荥阳克凤阳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明朝 大会荥阳克凤阳

大会荥阳克凤阳

起义军渡过黄河,河南到处告急,1个月间,足迹遍及河南西部各县,对朝廷来说,局部的问题变成了心腹之患。中原百姓正苦不堪言,义军来到,迅速和贫苦农民汇成势不可挡的洪流。起义军的战斗力也有了显著提高,普遍拥有战骑,一昼夜可行二三百里,如今往往主动迎敌,战术有了很大的提高。明廷不断增兵,甚至调来边兵,并设管辖数省军务的总督或总理。崇祯七年春,陈奇瑜为五省总督,调集五省兵马围剿农民军,农民军连遭重创,纷纷向陕西、四川转移。李自成、张献忠部进入汉中地区,误入车厢峡,这里山高路险,居民稀少,出口被官军把守,适逢连续两月阴雨,弓矢湿烂脱落,战马缺料死亡,士兵数日不得食,处境十分危急。李自成等决定伪降,下令搜集全军的金银财物,遍贿陈奇瑜左右,官军本不想打硬仗,得了贿赂便同意招安。义军整队出峡,得到了休整和补充,一天夜里突然杀了招抚官,又重举义旗了。崇祯帝气得七窍生烟,把陈奇瑜逮捕充军,50几个将官也被逮捕下狱。起义军再入河南,声势更壮,明官描述说,义军如波涛般涌来,自朝至夜,连营数十里,踏出一条宽阔的大道,只听人喊马嘶,也不知到底有多少人。崇祯八年正月,农民军在河南再度联合,号称十三家七十二营,有二三十万之多。明廷命洪承畴为五省总督,调大军进行围攻。义军首领在荥阳召开了大会,发生了激烈争论。李自成激昂慷慨地说:“一个人还要奋战,何况我们有十万大军,官军是无能为力的。”大家接受了李自成的建议,分兵突围。李自成、张献忠部突破了东部防线,奇袭了中都凤阳,把朱元璋的祖坟也给烧了。消息传到北京,崇祯帝急得大哭,叫百官都穿上丧服,凤阳巡抚也被拉来当替罪羊给宰了。

相关参考

历史人物 明末农民起义军首领贺锦简介,贺锦是哪里人

荥阳大会明末各路农民起义队伍在荥阳(今河南省荥阳县)大会时,贺锦名列十三家之一。会后,在中原地区作战。1638年起义军受挫,他仍坚持斗争。后与贺一龙、马守应转移至英山(今湖北省英山县)、霍山(今安徽省

明朝的第三个首都,朱元璋的发家之地——凤阳

明朝作为中国最后一个汉人建立的封建王朝,虽然在中国历史上政绩并不显著,但是却是中国历史上明君最多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更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平民皇帝,一生传奇不断。众所周知,明朝有过两个首都,明太祖时定南

明朝的第三个首都,朱元璋的发家之地——凤阳

明朝作为中国最后一个汉人建立的封建王朝,虽然在中国历史上政绩并不显著,但是却是中国历史上明君最多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更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平民皇帝,一生传奇不断。众所周知,明朝有过两个首都,明太祖时定南

历史人物 明朝人物宋克简介

明朝人物本名:宋克字号:仲温出生时间:1327去世时间:1387宋克宋克(1327―1387)字仲温,一字克温,自号南宫生,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是明代初期闻名于书坛的书法家“三宋二沈”之一。与高启等

历史人物 明朝书法家宋克简介,有《急就章》《七姬志》等传世作品

简介宋克(1327D1387)字仲温,一字克温,自号南宫生,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是明代初期闻名于书坛的书法家“三宋二沈”之一。与高启等称十友,诗称十才子。洪武初为凤翔同知。素工草隶深得钟、王之法,笔

历史人物 明朝书法家宋克简介,有《急就章》《七姬志》等传世作品

简介宋克(1327D1387)字仲温,一字克温,自号南宫生,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是明代初期闻名于书坛的书法家“三宋二沈”之一。与高启等称十友,诗称十才子。洪武初为凤翔同知。素工草隶深得钟、王之法,笔

明朝历史 朱元璋祖坟迷解

 朱元璋祖坟迷解  朱元璋是凤阳人,今天在这个节目中,给大家更正一下,朱元璋其实并不是凤阳人。他家老家原来是江苏省句容县,在那儿是一个淘金户,因为受不了元朝官府的压榨,后来就举家迁徙,一直迁

历史秘闻 明朝国子监的生活不简单

国子监古称「太学」,明代的国子监有两所,最先设立的是南京国子监,由于朱元璋将故乡凤阳立为中都,因此凤阳一度设有国子监,直至洪武二十六年撤除。永乐元年起,北京方设立国子监,南、北两监从此成为定制。在国子

历史秘闻 明朝国子监的生活不简单

国子监古称「太学」,明代的国子监有两所,最先设立的是南京国子监,由于朱元璋将故乡凤阳立为中都,因此凤阳一度设有国子监,直至洪武二十六年撤除。永乐元年起,北京方设立国子监,南、北两监从此成为定制。在国子

历史人物 勇猛有识略

李自成简介:李自成(1606年—1645年),原名鸿基,明末农民起义领袖,世居陕西米脂李继迁寨。童年时给地主牧羊,曾为银川驿卒。1629年起义,后为闯王高迎祥部下的闯将,勇猛有识略。荥阳大会时,提出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