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正时代还没当丞相的诸葛亮在蜀中地位低下吗?

Posted 诸葛亮 法正

篇首语:蹉跎莫遣韶光老,人生唯有读书好。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法正时代还没当丞相的诸葛亮在蜀中地位低下吗?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法正时代还没当丞相的诸葛亮在蜀中地位低下吗?

首先需要肯定,在三国正式宣布成立之前,不仅是刘备一方,曹操、孙权等方亦然,他们领导核心的正式官衔和实际权力,是存在着差别的。只从表面官衔考察,是不能探求历史真实的。当时曹操一方,实力最强,挟天子以令诸侯。曹操是实际的君主,汉献帝则是他手里的招牌。但曹操决心作“周文王”,不愿意公开篡汉,把开国之君的名份留给了他的儿子曹丕。

刘备一直打着“扶汉”的旗号,与曹操对抗。他先据有荆州一部,继而攻取了益州,事实上建立了蜀汉王朝。但由于曹魏尚未正式建国,刘备自然不能抢先称王称帝,给敌人提供口实。既然不能公开称王称帝,也就不能公开设立丞相官职。但是在君主专制政体下,又不可能没有实际的丞相帮助他治理这个国家。在这种情况下,他的实际执政班子是不公开的,名实是不一致的,——实际担任丞相的人,从正式官衔上是看不出来的。

刘备正式称王之前,他的实际的“相”就是诸葛亮,这一点,当时人看得很清楚。譬如刘备取西川前,别人议论他能否成功,就有这样的话:“刘备宽仁有度,能得人死力。诸葛亮达治知变,正而有谋,而为之相;张飞、关羽勇而有义,皆万人之敌,而为之将:此三人者,皆人杰也。以备之略,三杰佐之,何为不济也?”诸葛为“相”,关、张为“将”,这还不清楚吗?

刘备取西川,法正功劳甚大,深得刘备信任,有些人认为他的地位在诸葛亮之上,这种认识是没有根据的。《先主传》是这样叙述刘备当时的主要助手的:“先主复领益州牧,诸葛亮为股肱,法正为谋主,关羽、张飞、马超为爪牙,许靖、麋竺、简雍为宾友。”诸葛亮排在第一位,在法正之上。

“股肱”一般是用来形容国君的主要助手的,所谓左辅右弼是也。古语:“君之卿佐,是谓股肱”。“昔周公、大公股肱周室,夹辅成王。”周公是成王的叔父,曾摄君位。大公就是齐太公吕尚,为周武王主要谋臣,又是武王的岳父。诸葛亮在刘备政权里的实际地位,类似于周公、吕尚在周成王政权里的地位,非相权而何?

诸葛亮在刘备政权中担任事实的相职,还有更明确的史料。《诸葛亮传》:“成都平,以亮为军师将军,署左将军府事。先主外出,亮常镇守成都,足食足兵。”军师将军,是诸葛亮的正式官衔,但他干的实事,却是“署左将军府事”。要知道,当时刘备的正式官衔,就是“左将军”,而诸葛亮却坐在“左将军”的官府里,替刘备处理政务,这不是实际的“相”,又是什么?

再看“先主外出,亮常镇守成都,足食足兵”,更是诸葛亮实掌相权的铁证。国君不在,自然要由最重要的大臣替他主持国事。刘备主外,诸葛亮主内,君、相分工,不亦宜乎?这时法正跟随刘备,出谋划策,谓之“谋主”,与“股肱”相比,差了一等。

有人望文生义,竟把“足食足兵”理解为调兵调粮,诸葛亮的工作类似于“后勤部长”,其差谬岂可以道里计?“足食足兵”,典出《论语》:“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孔子的意思是说:要治理好一个国家,必须使粮食充足,军备丰裕,并使老百姓信任统治者。所以“亮常镇守成都,足食足兵”,就是说他代替刘备主持军政大事,治理国家。

相关参考

诸葛亮要负全责吗? 揭秘蜀中为何无大将

诸葛亮博古通今,堪称旷世奇才。然而,与曹操中人才如云,孙权手下帅才不断相比,诸葛亮在人才培养方面实在是逊色至极,最终造成一个“蜀中无大将,廖化充先锋”的可悲局面。综观诸葛亮用人,其失败的教训大体可以归

此人曾被刘备鄙视,却因为法正的一句话,地位变得比诸葛亮还高

盘点汉末三国历史上,最憋屈的名将,大约要当属马超,为什么要这么说呢?马超,字孟起,是西凉割据军阀马腾之子。他骁勇善战,在西凉有“健勇”之称;他谋略过人,潼关之战时,让曹操后怕不已。可是他投靠刘备之后,

历史人物 法正真的很厉害吗?为什么说诸葛亮不敢惹法正?

说到法政很多网友都有这样的一个感觉,那就是这个人好像很厉害,但是我们关于他的事迹和问题方面介绍都不多的,其实也有坊间流传的说,法正其实真的比很多人都厉害,厉害到诸葛亮都怕他,那么这样的说法到底是不是真

入蜀功臣法正

在三国志的作者陈寿写给西晋武帝司马炎的奏章中,陈寿对蜀汉丞相诸葛亮治理蜀国的政绩评价极高,认为诸葛亮治理蜀国时:“立法施度,整理戎旅,工械技巧,物究其极,科教严明,赏罚必信,无恶不惩,无善不显。”达到

古代女人默许男人找小三是因为地位低下吗

现在这个社会有很多男人都耐不住寂寞,于是就开始找小三,包二奶,养情人.....当媳妇发现后,就开始上演一场场老婆和小三撕逼大战....当然当发现男人找小三后,也会被社会各行各业唾弃,所辱骂,但是在古代

诸葛亮唯一不敢惹的蜀国谋士 法正

在三国志的作者陈寿写给西晋武帝司马炎的奏章中,陈寿对蜀汉丞相诸葛亮治理蜀国的政绩评价极高,认为诸葛亮治理蜀国时:“立法施度,整理戎旅,工械技巧,物究其极,科教严明,赏罚必信,无恶不惩,无善不显。”达到

诸葛亮唯一不敢惹的蜀国谋士 法正

在三国志的作者陈寿写给西晋武帝司马炎的奏章中,陈寿对蜀汉丞相诸葛亮治理蜀国的政绩评价极高,认为诸葛亮治理蜀国时:“立法施度,整理戎旅,工械技巧,物究其极,科教严明,赏罚必信,无恶不惩,无善不显。”达到

诸葛亮为何不敢惩罚法正

第一、法正功劳太大、地位太高,智谋过人,诸葛亮知道自己没有这个实力从公元208年法正与张松定计到公元214年刘备攻取益州,法正辅佐刘备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使得刘备集团实力大增,因为刘备名义上占领荆州七个

入蜀功臣法正 诸葛亮在蜀国唯一不敢惹的一个人

在三国志的作者陈寿写给西晋武帝司马炎的奏章中,陈寿对蜀汉丞相诸葛亮治理蜀国的政绩评价极高,认为诸葛亮治理蜀国时:“立法施度,整理戎旅,工械技巧,物究其极,科教严明,赏罚必信,无恶不惩,无善不显。”达到

入蜀功臣法正 诸葛亮在蜀国唯一不敢惹的一个人

在三国志的作者陈寿写给西晋武帝司马炎的奏章中,陈寿对蜀汉丞相诸葛亮治理蜀国的政绩评价极高,认为诸葛亮治理蜀国时:“立法施度,整理戎旅,工械技巧,物究其极,科教严明,赏罚必信,无恶不惩,无善不显。”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