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是大奸臣吗?高平陵之变或难得此结论
Posted 司马懿
篇首语:早晨要撒你种,晚上也不要歇你手。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司马懿是大奸臣吗?高平陵之变或难得此结论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司马懿是大奸臣吗?高平陵之变或难得此结论
只要我们拭去尘埃,用心观察,许多事情或许并不像我们想的那样板上钉钉。历史的另外一副面容值得我们探究、深思。
说起三国,人们心中根深蒂固的奸臣形象,除了曹操,大概就是司马懿了。
司马懿挨骂,主要归因在两件事情上:一个是他的子孙当了谋朝篡位的大奸臣,另一个就是高平陵之变。
高平陵之变,要从公元239年讲起。
这一年,魏明帝曹睿景初三年,司马懿正好60岁,官居大魏太尉,相当于国防部长,虽已花甲之年,但精神矍铄、耳聪目明,而他的顶头上司是36岁的魏明帝曹睿。
年轻人当皇帝,难免多搞些娱乐活动,一来二去身体就每况愈下。曹睿生过几个儿子,可出生后不久都重返天国了。曹睿不得不抱养了两个孩子,就是后来的秦王和齐王。在曹睿死前,两个孩子一个八岁一个九岁。遴选托孤大臣迫在眉睫。
无疑,太尉司马懿必然入选,司马懿是曹睿父亲、文帝曹丕的托孤大臣,辅佐曹睿十几年,另一个人选,应是燕王曹宇,曹宇是曹操的亲儿子,是曹睿的叔叔,资格老、脾气好,是理想人选。
但,曹睿选择了曹爽。
曹爽是远支宗亲,他父亲曹真是曹操战友的儿子,被曹操抚养长大,曹爽也没什么功绩和威望。或许是曹睿觉得叔叔辅政,可能会威胁到自己的江山,最终pass了曹宇。
景初三年正月丁亥日,曹睿崩于洛阳嘉福殿,葬于高平陵。太子曹芳即日即位,改年号为正始元年。新皇帝刚即位,大将军曹爽就突然向另一位辅政大臣、太尉司马懿发难。朝堂之上,曹爽当众宣读了一篇言辞华丽的诏书,诏书把司马懿捧上了天,但最后一句却说:“鉴于太尉年纪太大,决定将太尉改任为太傅,以表朝廷尊贤之道。”
太傅不过是《周礼》中的一个虚职,表面是皇帝的老师,还掌管国家礼法,可毫无实权。司马懿非常配合,即日交还兵权,乐呵呵地回家养老去了。
面对司马懿的退让,曹爽初时很警惕,他不断派出亲信试探司马懿,然而,从太傅府回来的所有亲信都是同一个回答:太傅实在是又老又病,怕没几年活头了!
曹爽逐渐相信了这个答案,于是他把手伸得越来越长,自己的亲信、军师都当上了高官,一直持续了十年。
这天,曹爽的铁杆死党李胜登门拜访,他刚被提拔为荆州刺史,特向太傅辞行。眼前的司马懿令他万分惊讶:他已不能自己走路,连衣服都穿不上了。好不容易拿来一碗粥喝,颤抖的双手却把粥洒了一身。更夸张的是,司马懿居然请求李胜在自己死后照顾司马师、司马昭。李胜相信面前这个垂死的老人已构不成任何威胁了,他微笑着上车离去。
曹爽彻底安心了,几个月之后,即正始十年(公元249年),他率自己的一伙人簇拥皇帝出城拜谒明帝的陵寝高平陵,同时兼打猎度假。听到曹爽出城,司马懿的身上顿时发生了人类医学史上的奇迹:卧床十年后闪电般康复,下令调集部队,攻占皇宫、城门等据点,控制朝廷和太后,然后以太后的名义下诏招降曹爽一党。
乍闻此噩耗,曹爽立刻陷入呆滞。他的智囊、大司农(也就是农业兼财政部长)桓范连夜逃出洛阳,建议他带着皇帝去许昌,与洛阳的司马懿斗到底。此时,司马懿派人送来的诏书亦到,条件相当优惠:只要曹爽放弃兵权,就能保证他们兄弟一生富贵。
生死关头,曹爽无能的本性爆发,经过一夜盘算,他放弃兵权,回归洛阳。桓范顿时崩溃痛哭:“曹真多好的人啊,怎么生了你这么个蠢货!”
回京之后,曹爽和他的同伙被诛灭三族。此即“高平陵之变”。
曹爽死得冤吗?他至少犯了三错:第一,把司马懿推向反面,却没能力斩草除根;第二,给了司马懿反攻倒算的机会;第三,身为宗室,居然敢一手掌控禁军,将皇帝置于自己的羽翼之下,这等于将“我要篡位”写在了脸上。
可见,凭高平陵之变就断定司马懿为奸臣,实在是太武断了点。他不推翻曹爽,曹爽也可能会成为下一个司马懿。
历史的烟尘笼罩在许多人的面容之上,将他们的身影牢牢锁定在白纸黑字写成的断语之上。然而,只要我们拭去尘埃,用心观察,许多事情或许并不像我们想的那样板上钉钉。历史的另外一副面容值得我们探究、深思。
相关参考
高平陵是三国时期魏明帝曹叡的陵寝,位于洛阳城洛水之南的大石山。公元249年,也就是曹魏的正始十年,曹爽带着皇帝曹芳前去高平陵为魏明帝扫墓,司马懿趁此机会直接发动政变,一举打垮曹爽一党,直接掌握曹魏的军
一、东关之战的成因魏正始十年(249年),司马懿趁曹爽陪曹芳离洛阳至高平陵扫坟,起兵政变并控制京都。曹魏军权政权从此落入司马氏手中,史称高平陵之变或正始之变。虽然司马懿招揽了不少原曹爽府属的官员,
一、东关之战的成因魏正始十年(249年),司马懿趁曹爽陪曹芳离洛阳至高平陵扫坟,起兵政变并控制京都。曹魏军权政权从此落入司马氏手中,史称高平陵之变或正始之变。虽然司马懿招揽了不少原曹爽府属的官员,如鲁
高平陵之变改变了曹魏的命运,也让司马家成为了三国最后的赢家。其实高平陵之变还有一个争议,就是计划高平陵之变的人到底是司马懿还是司马师,可能很多人都把司马懿当做是最有心机的那位,其实他的大儿子司马师才是
一、东关之战的成因魏正始十年(249年),司马懿趁曹爽陪曹芳离洛阳至高平陵扫坟,起兵政变并控制京都。曹魏军权政权从此落入司马氏手中,史称高平陵之变或正始之变。虽然司马懿招揽了不少原曹爽府属的官员,如鲁
西元249年发生一件大事,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奠定日后司马炎窜魏的基础,但这次政变对他来说,是一次十分凶险的冒险,不但自己势力和曹魏大将军曹爽的势力相差悬殊,但司马懿仍被迫发动攻势,直到最后一刻才能
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杀死曹氏五千余人,曹芳为何无动于衷?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魏齐王正始十年(西历249年),曹魏权臣发动高平陵政变,这一政变,对曹魏政权之后的走势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此外
曹魏(陈造)睢盱汉鼎漫心劳,梦觉俄惊马食槽。马渐天飞龙在井,当途能得几时高。大家都知道,三国时期魏、蜀、吴三足鼎立,最后却全归了司马氏。这得从「”高平陵之变”说起。司马懿趁着曹芳和曹爽拜谒高平陵的时候
历史人物 高平陵之变后司马懿掌握曹魏政权,为什么司马懿不称帝?
高平陵之变,是司马懿发动的一次夺取曹魏政权的政治事变,在此次事变之后,曹魏大权已经被司马懿所掌握,按理说,这个时候应该已经没有人能够阻止司马家族成为新王朝的主人,但是我们也都知道,司马懿终其一生,有篡
三国最后尽归司马家族,司马家族可谓是三国中得益最多的。最主要是司马家族人才倍出,而且懂得忍,司马家族忍过了曹操时代,也忍过了周瑜时代,最后连智慧无双的诸葛亮也忍了过去,到三国的最后,几乎没人可以跟司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