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 苏联·1918年2—3月布列斯特—里托夫斯克谈判
Posted 列宁
篇首语:不要以为你的努力徒劳无功,权当做磨练你的意志。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苏联 苏联·1918年2—3月布列斯特—里托夫斯克谈判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苏联 苏联·1918年2—3月布列斯特—里托夫斯克谈判
1918年2—3月布列斯特—里托夫斯克谈判
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期苏维埃俄国同德国、奥匈帝国等进行的和谈。苏维埃政权建立后,列宁为巩固十月革命的胜利果实,建议一切交战国人民及其政府立即缔结停战协定。协约国拒绝苏俄政府的不割地、不赔款和普遍和平的谈判。在这种情况下,苏俄政府不得已同德国、奥匈帝国、保加利亚、土耳其等同盟国国家进行谈判。谈判在布列斯特—里托夫斯克进行。1917年12月15日签订了停战协定。1918年1月18日,德国向苏俄提出了割地的苛刻条件。2月10日,身为首席谈判代表的外交人民委员托洛茨基违背列宁的指示,声称俄国将单方面停止战争,复员军队,但拒绝在割地条约上签字。德军乘机发起全线进攻,向彼得格勒逼进,和谈遭到破坏。在苏俄国家处于危难之时,列宁领导党和政府动员全国的工农力量,组织红军抗击德军,同时在党的高层进行签约的说服活动。在严峻的局势前,党中央以绝对多数通过了列宁的接受德国的不平等条件迅速签订和约的决议。1918年3月3日,苏俄政府派出新的代表团在布列斯特—里托夫斯克同德国签订了和约(见《布列斯特和约》)。
相关参考
历史百科 1918年3月3日《布列斯特一立托夫斯克和约》签订
1918年3月3日《布列斯特一立托夫斯克和约》签订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期,列宁为保住十月革命的成果,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建议所有交战国立即停战,并就不割地、不赔款和普遍和平进行谈判,但被协约国列强拒绝。
布列斯特和约的签订《布列斯特和约》的全称为《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和约》。它是苏维埃俄国在十月革命胜利后处于极为复杂而困难的条件下,被迫与德国为首的同盟国集团签订的条约。这项条约对于苏俄是屈辱性的,但它
1986年2月6日罗斯托夫重大经济犯罪案1986年2月6日《消息报》报道,苏联判处一起重大经济犯罪案件。该案件发生在罗斯托夫州和罗斯托夫市,一年半前被揭露出来。共有76人被追究刑事责任,没收钱物共达7
1918年7月—1919年2月保卫察里津战役苏俄国内战争时期的一次重要战役。1918年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武装暴乱开始后,哥萨克白卫军先是占据了高加索一带的克拉斯诺夫,而后逼近察里津城,目的是同捷
苏联·莫洛托夫维亚切斯拉夫·米哈伊诺维奇·莫洛托夫,苏联著名政治活动家。1890年3月9日出生于俄罗斯维亚特省库卡尔卡镇的一个店员家庭,1902年进入喀山市第一实业中学,在进步思想的影响下表现出极大的
苏联·苏斯洛夫米哈伊尔·安德烈耶维奇·苏斯洛夫,前苏联共产党中央前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1902年11月21日生于萨拉托夫省赫瓦伦斯克县沙霍夫村(今乌里扬诺夫斯克州巴甫洛夫区)的贫农家庭。俄罗斯人。他
苏联 苏联·1918年2月10日《关于废除沙皇政府及临时政府公债的法令》颁布
1918年2月10日《关于废除沙皇政府及临时政府公债的法令》颁布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于1918年2月10日颁布的该法令宣布:从1917年12月起,苏俄政府废除俄国地主资产阶级政府所借的全部国债;无条件废
历史人物 莫洛托夫简介 苏联莫洛托夫计划 苏联外交部长莫洛托夫是怎么死的
中文名:维亚切斯拉夫·米哈伊洛维奇·莫洛托夫 外文名:ВячеславМихайловичМолотов 国籍:苏联 出生地:俄罗斯维亚特州库卡尔卡镇 出生日期:1890年3月9日www.
1918年俄左派共产主义者出现俄国十月革命后俄共(布)党内出现的左倾反对派,其代表人物是布哈林、拉狄克、皮达可夫等。左派共产主义者在外交上反对签订布列斯特和约,主张不惜一切代价继续对德作战,以推动世界
1991年3月1日苏联第二次煤矿工人大罢工1991年3月1日爆发。罢工首先从乌克兰开始,卡拉干拉、库兹巴斯、麦克罗沃和罗斯托夫等主要产煤区立即响应,迅速席卷全苏,先后长达3个月之久。罢工最初提出的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