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 苏联·1953年6月赫鲁晓夫对国家安全机构进行改组

Posted 赫鲁晓夫

篇首语:人不在大小,马不在高低。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苏联 苏联·1953年6月赫鲁晓夫对国家安全机构进行改组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苏联 苏联·1953年6月赫鲁晓夫对国家安全机构进行改组

1953年6月赫鲁晓夫对国家安全机构进行改组

为限制斯大林时期苏联国家安全机构的权力,赫鲁晓夫在清除了贝利亚等人之后,于1953年6月开始整顿国家安全机构,撤换了大批忠实于贝利亚的工作人员,其中一些高级官员被处决;缩减了内务部的机构;废除并修改了内务部的“特别会议”的侦查、审理的“特别秩序”;把内务部划分为国家安全委员会(克格勃)和内务部。分开后的内务部只是一个维护社会治安的机构,其权限大大缩小。1956年,各边疆区和州的内务部直属局和民警局,被改组为统一的州(边疆区)劳动人民代表苏维埃执委会内务局,受内务部和当地苏维埃执委会的双重领导。1960年1月14日,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又颁布法令,撤销了内务部,将其职权移交给各加盟共和国内务部。1962年以后,地方内务部又相继改名为社会治安部、社会治安局。勃列日涅夫执政后,又恢复了原名。赫鲁晓夫对国家安全机构的改组削弱了曾凌驾于党和国家之上的内务部的权力,使曾自成体系的内务部这一独立王国崩溃。

相关参考

苏联 苏联·1953年9月3日赫鲁晓夫开始执政

1953年9月3日赫鲁晓夫开始执政尼·谢·赫鲁晓夫(1894—1971),曾任苏共中央第一书记,苏联部长会议主席。1894年4月5日生于库尔茨克省卡列诺夫卡村。1918年入党,1929年进莫斯科工业学

苏联 苏联·1953—1962年种植玉米运动

1953—1962年种植玉米运动1953年9月,赫鲁晓夫提议在乌克兰和南部地区大面积种植玉米,以解决粮食和饲料的匮乏问题。1955年和1956年,苏联欧洲地区的玉米获得了好收成。赫鲁晓夫决定发动种植玉

苏联 1955—1956年苏南关系正常化

1955—1956年苏南关系正常化1948年苏南关系破裂,两国中断了政治、经济、文化及外交一切联系。斯大林逝世后,1953年6月苏联恢复了与南斯拉夫的外交关系。1955年5月26日以赫鲁晓夫为首的苏联

苏联 苏联·1957年6月18日马、卡、莫反党集团案

1957年6月18日马、卡、莫反党集团案1957年6月5日—12日,赫鲁晓夫和布尔加宁对芬兰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访问。马林科夫、莫洛托夫、卡冈诺维奇利用这个时机加紧准备召开中央主席团会议,试图解除赫鲁晓夫

苏联 苏联·贝利亚事件

苏联·贝利亚事件1953年6月下旬,贝利亚突然被逮捕,随后又被处决。贝利亚的垮台,导致苏联对政治体制中国家安全机关凌驾于党和国家之上的弊病进行重大的改革,对苏联后来的社会主义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拉夫连

历史百科 赫鲁晓夫访问南斯拉夫

苏联为恢复同南斯拉夫正常关系的一次访问。1948年南斯拉夫被开除出共产党情报局,苏南关系破裂。斯大林逝世后,1953年6月苏联重新委派了驻南大使,恢复了两国正常关系。1955年5月26日赫鲁晓夫出访南

苏联 苏联·赫鲁晓夫时期苏联机构改革

苏联·赫鲁晓夫时期苏联机构改革斯大林逝世以后,苏联的政府机构就进行了大调整,改组和合并了许多部委,把部级单位缩减了一半左右。随后又撤销了5600个彼此重叠的托拉斯、办事处及其他机构,撤销了5500个中

苏联 1961年7月6日苏朝友好合作互助条约签署

1961年7月6日苏朝友好合作互助条约签署全称为《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友好合作互助条约》,1961年7月6日由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特派代表、苏联部长会议主席赫鲁晓夫和朝鲜最

历史百科 1953年6月17日东柏林事件

1953年6月17日东柏林事件东柏林事件,亦即“六·一七事件”。50年代初期德意志民主共和国首都柏林发生的一次骚乱事件,也是战后苏联军队最初参与镇压东欧国家民众示威的事件之一。1953年6月,东德工人

苏联 1956年6月20日苏南关于两党关系的《莫斯科宣言》

1956年6月20日苏南关于两党关系的《莫斯科宣言》1956年6月1日,继赫鲁晓夫上年访问南斯拉夫、苏南两国关系恢复正常化之后,铁托率领南斯拉夫代表团回访莫斯科。双方于6月20日发表会谈公报,即《莫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