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 苏联·布哈林
Posted 布尔什维克
篇首语:人生要事在于树立一个伟大的目标,并决心实现它。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苏联 苏联·布哈林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苏联 苏联·布哈林
苏联·布哈林
尼古拉·伊万诺维奇·布哈林,俄共(布)党内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著名活动家和理论家,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1888年10月9日出生在莫斯科一个知识分子家庭。1905年参加中学生中的一个革命组织。1906年,加入布尔什维克党。1907年考入莫斯科大学法律系经济专业,但主要时间仍花在党的工作上,并被选入莫斯科市委。1909——1910年期间曾三次被捕,最后一次被捕后被流放到奥涅加,1911年从流放地逃到国外。从1911年至1917年,先后侨居德国、奥地利、瑞士、瑞典、挪威、丹麦、美国。在国外,他积极参予布尔什维克党的工作,与列宁保持经常的通信联系和往来,同时还以主要精力从事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研究,在报刊上发表了大量文章,并写下了 《无价值的经济学》、《食利者的政治经济学》、《世界经济和帝国主义》、《关于帝国主义国家理论》、《帝国主义强盗国家》等著作,逐步成为一个有一定影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1917年二月革命爆发后,布哈林取道日本回到莫斯科,当选为莫斯科苏维埃执行委员会委员和布尔什维克莫斯科委员会委员,并编辑 《社会民主党人报》和《斯巴达克》杂志。他积极支持列宁的 《四月提纲》,在党的六大上被选为中央委员。他是莫斯科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一号法令的起草者,曾与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人进行了激烈的斗争。十月革命期间,他坚决反对党内的动摇倾向,与斯米尔诺夫、洛莫夫等人一起筹备和领导了莫斯科十一月起义,并取得了巨大胜利。从1917年12月起,布哈林开始主编党中央机关报——《真理报》。1918年初,他坚决反对苏维埃政府与德国签订布列斯特和约,为此而组成了 “左派共产主义者”集团,参与编辑了 《共产主义者》报,同列宁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并且退出了 《真理报》编辑部。但是,在后来,他自己承认在这个问题上“犯了极大的政治错误”,并多次作检查。1918年左派社会革命党人暴动之后,布哈林重新回到《真理报》编辑部工作。在1929年以前,一直担任 《真理报》总编辑。1920—1921年,布哈林在工会问题争论时持折衷立场,为此又受到列宁的批评。1919年——1923年,他是布尔什维克党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1924年至1929年是联共 (布) 中央政治局委员。布哈林是党的理论权威,在党与群众的会议上作了无数次报告,起草了大量党的文件,在《真理报》上发表了上百篇由他撰写的社论和文章。布哈林也是共产国际的领导人之一。从共产国际成立时起,他就积极参加共产国际的历次代表大会以及其他工作,并就一些重要问题作了报告和发言。在1925年前,他是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委员; 从1925年起,他便担任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书记,成为共产国际的实际领导人。作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和苏俄十月革命后的一位著名理论家,布哈林发表的主要著作有: 《共产主义者纲领》 (1918年) 、《共产主义ABC》 (1919年) 、《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 (1919年) 、《过渡时期经济学》 (1920年) 、《历史唯物主义理论》 (1921年) 、《无产阶级革命和文化》 (1923年) 、《马克思主义者列宁》 (1924年) 、《对反对派经济纲领的批判》(1925年) 、《到社会主义之路和工农联盟》 (1923年) 、《论过渡时期的规律性问题》 (1926年)、《一个经济学家的札记》 (1928年)、《列宁的政治遗嘱》 (1929年) 。由于20——30年代苏联党和国家的政治生活中出现了极为复杂的现象,因此,布哈林在1929年被联共 (布)中央当作“右倾反对派”首先开除出政治局。1929年至1934年,布哈林担任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科学技术局局长。1934年至1936年,任 《消息报》总编辑。在这期间,布哈林虽被贬职,但在科学和文化领域中仍然做了许多工作。1937年2月,布哈林被苏联政府逮捕,并于1938年3月15日被处决,造成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苏联共产党内的最大冤案之一。直到1987年2月4日,苏联才正式宣布为布哈林平反,为他恢复名誉。1988年9月30日,苏共中央马克思列宁主义研究院为布哈林诞辰100周年举行学术性的纪念会议,把他评价为“苏联共产党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著名活动家、伟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列宁的战友和追随者”。会议分析了作为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人和共产国际领袖之一的布哈林活动的各个阶段,充分肯定他在宣传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中所取得的成就,充分肯定他在悍卫和解释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事业过程中所做出的突出贡献。会议强调指出,布哈林的名字同作为列宁近卫军的那些老一代布尔什维克的名字,同那些在苏联最初发展时期铺平了通向社会主义道路的政治活动家的名字,是并列在一起的。因此,必须还历史的本来面目。1988年10月20日,苏联科学院举行全体会议,撤销了1937年5月21日通过的关于将布哈林开除科学院的决定,并认为这是苏联科学史上的可悲事件,必须予以纠正。因此,这次全会决定恢复布哈林的苏联科学院院士的称号。
相关参考
萨哈林夜空惨剧——韩国客机被苏联导弹击落1983年9月1日凌晨3点30分,东半球的人们还在酣睡之中。突然,在北太平洋上空,一架正在航行的韩国波音747客机被两枚苏联导弹击中。一声巨响,飞机在9000米
1918年俄左派共产主义者出现俄国十月革命后俄共(布)党内出现的左倾反对派,其代表人物是布哈林、拉狄克、皮达可夫等。左派共产主义者在外交上反对签订布列斯特和约,主张不惜一切代价继续对德作战,以推动世界
苏联·联共(布)关于农业集体化问题的争论20年代后期联共(布)内部以斯大林为代表的中央多数和以布哈林等为代表的少数人就苏联农业集体化问题所发生的一场争论。20年代中期开始,苏联的工业有了较快的发展,但
1929年4月联共(布)党内的反右倾斗争在探索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途径问题上,布哈林提出经济综合平衡发展理论,即:尊重客观经济规律;强调工业和农业、重工业和轻工业、积累和消费按比例协调发展,反对牺牲农业
1.布哈林是苏联初期最高领导层政治斗争的牺牲品,那么怎样避免他的必尼古拉·伊万诺维奇·布哈林(НиколайИвановичБухарин,1888年10月9日—1938年3月14日),苏联政治理论家
1888年10月9日苏联领导人布哈林诞辰·1912年10月9日第一次巴尔干战争爆发·1913年10月9日武昌起义元勋蒋翊武被害·1924年10月9日近代翻译家林纾(林琴南)逝世·1931年10月9日美
世界古代史··阿维森纳本名伊本·西拿,“阿维森纳”是欧洲人称呼他的拉丁名字。古代阿拉伯著名的医学家、哲学家和诗人,被誉为“医中之王”。生于中亚布哈拉附近的阿富沙那镇(今苏联乌兹别克境内)。曾因治愈萨曼
远东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苏联出兵中国东北、朝鲜北部、千岛群岛和南萨哈林,歼灭日本关东军的一次战略性进攻战役。远东战役的战场辽阔,地形复杂。为实现大纵深和快速度的进攻,苏军以压倒优势的兵力对日本关东
1990年2月5日苏联修改《苏联宪法》第六条1990年2月5日,苏联中央全会决定实行总统制和修改《苏联宪法》。宪法第六条规定“苏联共产党是苏联社会的领导力量和指导力量,是苏联社会政治制度以及一切国家机
苏联·苏联共产党伟大革命导师列宁缔造的无产阶级政党。它由于社会主义在苏联的胜利而成为全体苏联人民的党。根据党章,苏联共产党“按照自愿原则吸收苏联工人阶级、集体农庄农民和知识分子中先进的、最有觉悟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