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的夷陵之战为什么非打不可

Posted 三国 夷陵之战

篇首语:知识的领域是无限的,我们的学习也是无限期的。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三国时期的夷陵之战为什么非打不可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三国时期的夷陵之战为什么非打不可

夷陵之战是三国时期三大著名战役的最后一场,是当时蜀汉君主刘备对东吴发起的一场战斗。在刘备称帝后的三个月,他以为关羽报仇为由出兵伐吴。东吴不得不迎战,于是孙权立刻派出了陆逊。刘备打着复仇的旗号,士气正声,陆逊便采取以逸待劳的方式,阻挡蜀军的进攻。这一战成为了刘备死前的最后一战,有人认为这一战其实不打才能为蜀国争取优势,那么为什么夷陵之战还是开战了呢?夷陵之战为什么非打不可呢?

一直以来,许多人对刘备发动的夷陵之战都不认同,在这里,我提出一些个人的看法:

一、我认为刘备对吴发动战争是必须的,因为:

1、荆州这个战略要地的丢失,将严重影响蜀汉政权以后的发展

2、关羽的死,如果不报仇的话,将严重影响素以忠义著称的刘备的形象和威信

3、建安五年,东吴版的“隆中对”中鲁肃就提出先三分天下,然后吞并刘表,再与曹魏南北对峙,最后一统天下。

二、如果对吴的战争是必须的,那为什么是221年这个时间?

1、221年曹丕刚纂汉自立,北方防线有马超,魏延,无后顾之忧。

2、军事上,蜀汉的势力是比较强盛的时候。

3、续周瑜鲁肃吕蒙相续去世之后,表面上东吴已经没有大将之才。

4、对吴的战争是早迟的事,何不趁丢荆州,死关羽的借口来发动,更可显示出是正义之师。

5、挟自己称帝的气势。

三、对于刘备对东吴的战争,其实并不是意气用事为关羽报仇和全力攻打东吴,只是为了尊严和威信的战争:

1、如果刘备只是意气用事为关羽报仇,就不会在关羽死后接近两年的时间才出兵攻打东吴。

2、如果刘备真想全力攻打东吴,不可能诸葛亮,赵云,马超,魏延等一个都不带在身边。诸葛亮和赵云是不支持刘备发动的战争,但是刘备对诸葛亮和赵云还是信任的,这与意见不合不能混为一谈,诸葛亮要镇守成都(吕布在徐州的时候就吃过这样的亏),赵云督办粮草(官渡之战袁绍就是粮草被烧而失败)。马超和魏延可以抽调一个回来,当时东吴大胜之后也是及时回防粉碎了曹丕的偷袭。这么多重要将领都不带领,而带一些名不经转的将领去攻打一个势力和自己差不多的势力是说明刘备是无知还是自大?这和争夺汉中的豪华阵容是形成鲜明对比,难道东吴还不如汉中?

3、如果要全力攻打东吴,夺回荆州,刘备应该会训练一支和东吴相抗衡的水军。也不会在夷陵的时候,水军放弃水路上岸和陆军合二为一,为以后陆逊从水路上岸切断刘备的长蛇阵,造成大败的结局。

4、221年七月,刚发动战争时的气势是多么的强劲,锐不可挡。蜀汉大军攻下秭归后,就驻扎在那里,再接下来的四五个月,就没有战争。直到222年的二月,刘备才率部离开秭归,到猇亭建立大本营,难道是刘备不知道一鼓作气,乘胜追击的道理。而在对峙中,陆逊采用了坚守不战之策,刘备也且战且停,摆起长蛇阵,修身养息,完全没最初的气势。到了六月,陆逊才用火攻打败刘备。

由此可见,刘备发动的对吴战争,只是做做表面文章,不然岂会不带一个重要将领?岂会不乘胜追击?岂会只打巫,秭归这些无军事,经济价值的地方。我猜想刘备当时的想法可能是:

1、表面要为关羽报仇;

2、为丢荆州挽回一些颜面;

3、顺便教训一下孙权;

4、刘备不想那么早的被困在益州,而被曹魏和东吴“边缘化”;

5、能攻占多少就多少(刘备攻占后的地方可是秋毫不犯)。

诸葛亮和赵云没有刘备政治家的眼光,所以反对对吴的战争。但是刘备也没料想到的是:

1、孙权会为一些无军事,经济价值的地方和自己大动干戈;

2、低估了陆逊;

3、可能想到输,可没想到败的那么惨。

我们可以大胆猜想一下,如果陆逊没有火烧连营,也许刘备会在夏天就班师回朝,那么夷陵之战为其挽回颜面之后,就会简单地画上了句号。但是刘备虽然有一个争雄政治家应有的眼光,却不想在作战上小看了陆逊,以致于在他手中败得这么惨,最后在白帝城一病不起,颜面没有挽回,反而送了性命,蜀汉也就此开始走向没落。

相关参考

历史军事 三国时期的夷陵之战为什么非打不可

夷陵之战是三国时期三大著名战役的最后一场,是当时蜀汉君主刘备对东吴发起的一场战斗。在刘备称帝后的三个月,他以为关羽报仇为由出兵伐吴。东吴不得不迎战,于是孙权立刻派出了陆逊。刘备打着复仇的旗号,士气正声

揭秘三国时期夷陵之战甘宁被谁所杀

夷陵之战甘宁被谁所杀在小说《三国演义》里,描写夷陵之战中的甘宁之死,是这样的写的“夷陵之战时,甘宁带病出征,甘宁见其势大,不敢交锋,拔马而走;被沙摩柯一箭射中头颅。宁带箭而走,到于富池口,坐于大树之下

揭三国时期夷陵之战中刘备会输惨的内幕

说起夷陵之战,世人皆知“先主征吴赏六军,陆逊营烧七百里”。这场战役看似是刘备与陆逊两个指挥官之间的斗智斗勇,实则他们中间还有一个女人对这场战争产生了诸多影响,剪不断,理还乱。这事还需从“刘备招亲”说起

揭三国时期夷陵之战中刘备会输惨的内幕

说起夷陵之战,世人皆知“先主征吴赏六军,陆逊营烧七百里”。这场战役看似是刘备与陆逊两个指挥官之间的斗智斗勇,实则他们中间还有一个女人对这场战争产生了诸多影响,剪不断,理还乱。这事还需从“刘备招亲”说起

揭三国时期夷陵之战中刘备会输惨的内幕

说起夷陵之战,世人皆知“先主征吴赏六军,陆逊营烧七百里”。这场战役看似是刘备与陆逊两个指挥官之间的斗智斗勇,实则他们中间还有一个女人对这场战争产生了诸多影响,剪不断,理还乱。这事还需从“刘备招亲”说起

三国历史 揭秘夷陵之战刘备为何大败

夷陵之战刘备为何大败夷陵之战是一场以积极防御成功扭转战局的著名战役,是三国时期的三大战役之一,此战过后,三国鼎立的平衡局面维持了数十年之久,而也为东吴和蜀汉后来联手灭魏做下了铺垫。经此一战,蜀汉的刘备

规模不大的夷陵之战,为何能影响整个三国的势态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夷陵之战的文章,欢迎阅读哦~三国时期,群雄争霸,各方诸侯相互讨伐,因此发生过许多战争,而其中最著名的战争,有三大战役,分别为“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然而对于三大战

三国三大战役之一的夷陵之战双方兵力多少

  上的夷陵之战,从公元221年7元持续到公元222年8月,以东吴大败蜀汉结局,是时期里对东吴发动的大规模战役,也是古代上有名的一次通过积极防御,化解敌军先天优势而最终取胜的成功战例,是影响时期历史进

夷陵之战交战地点在哪里

  在三国时期的那段历史里,有非常著名的三大战役,其中夷陵之战是军事历史上的一个典例(以弱胜强),也是三国著名战争中的最后一个,那么这场战争的交战地点在哪里呢?  夷陵之战交战地点在哪里?  夷陵之战

历史人物 杨洪简介_三国时期蜀汉大臣_夷陵之战杨洪_诸葛亮杨洪

本名:杨洪字号:字季休所处时代:汉末三国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犍为武阳官职:蜀郡太守、忠节将军、越骑校尉爵位:关内侯杨洪–三国时期蜀汉大臣  刘璋担任益州牧时,杨洪曾在益州多个郡中任职,刘备夺取益州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