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历史上反贼魏延的保护伞竟是诸葛亮?

Posted 三国 诸葛亮 魏延

篇首语:欠伸展肢体,吟咏心自愉。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三国历史上反贼魏延的保护伞竟是诸葛亮?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三国历史上反贼魏延的保护伞竟是诸葛亮?

魏延应该是三国时代颇具争议的一位人物。在名著《三国演义》中,这位勇武过人的名将,只是因为同顶头上司诸葛亮的北伐意见不合,最后被冠以谋反的罪名,落个诛夷九族的下场。那么,历史中魏延是否真如演义所言,身陷诸葛亮的黑手,落个身败名裂?如若翻阅史料,我们会惊奇地发现,事实并非如此。

当然,我们还是先来了解一下魏延的个人履历:魏延早年只是刘备帐下的一名小兵,负责喂喂马、带带小孩之类的散事(这和演义里战文聘、斩韩玄的说法有些不同)。当然,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魏延的理想绝不在于烧饭砍柴。后在,刘备部署入蜀战役,魏延觉得自己的机会来了,于是奋勇临阵,数有战功。这一切,自然被刘备看在眼里,不久,魏延就被提拔为牙门将军。

不久,刘备进位汉中王,政治军事中心将要迁到成都,这时候,需要一位独当一面的大将镇守军事重镇汉中,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必定是张飞,张飞也以为必定是自己。刘备却破格拔魏延为都督,领汉中太守。让一位名不见经传的毛头小子担此边防重任,一时间舆论一片哗然。为了消除大家的误会,刘备特地开了一个记者招待会。会上,刘备问魏延:“今委卿以重任,卿居之欲云何?”延对曰:“若曹操举天下而来,请为大王拒之;偏将十万之众至,请为大王吞之。”这次成功的媒体见面会,给魏延的公众形象大大加分。

从打杂小兵到镇守一方的军区司令员,魏延在短短数年之间就完成了自己事业的三级跳。当然,急剧地蹿红也使魏延的个人心态发生了微妙变化,权力如此唾手可得,魏延不禁有些飘飘然起来。不过,魏延的好日子并没有持续太久,随着“老板”刘备伐吴失败,身死白帝城,蜀国的实权人物,也由刘备变成了诸葛亮。

文人出身的诸葛亮,在魏延眼里无非是个学院派人物,按现在话讲就是“砖家”、“叫兽”之流。不过,诸葛亮毕竟是顶头上司,尽管心中不以为然,但也不太敢造次。可自诸葛亮之下的一干同僚,魏延可就丝毫不给面子了。这时,刘琰撞到了枪口。这位刘琰同志,可是蜀汉政权的元老人物,早在刘备领豫州牧的时候,就已经随之南征北战。有趣的是,尽管久在军中,可刘琰同志却从不上阵杀敌,只是在后方做做心理辅导,搞搞文艺活动,丰富一下士兵的业余生活。

对于刘琰这位文艺骨干,军旅出身魏延是很有偏见的:军人的职责是杀敌,要跳舞回家跳去。有次刘琰在军中准备文艺节目,恰被魏延撞见。一个大男人领着一干女子成天在舞台上骚首弄姿,成何体统,魏延气不打一处,破口大骂。中国人是很讲究排资论辈的,一位政坛元老被一名后生面叱,肯定是很难下台。不久,刘琰就在诸葛亮面前参了魏延一本。其实,魏延平时的霸道作风,诸葛亮是有耳闻的,但奈何蜀汉后期将星凋零,魏延又是个人才,因此一直未有问罪。刘琰的密本,让诸葛亮左右为难。权衡再三,诸葛亮觉得北伐在即,搞娱乐应该让位搞军事的,于是给刘琰安了一个造谣的罪名,遣送回了成都。

如此看来,正是诸葛亮这把无形的幕后保护伞,魏延得以躲过刘琰的“政治挑衅”。不过,魏延同志嚣张的气焰并未因此收敛,反而愈发目中无人,甚至连诸葛亮的秘书杨仪,竟也不能幸免。《三国志》有这样一段记载:“魏延与长史杨仪相憎恶,毎至并坐争论,延或举刃拟仪”。虽然开军事会议并非要求一味地斯文端坐,但拿刀在别人头上晃,行为显然有些不妥。杨仪是文人出身的,“小宇宙”比较脆弱,经此恐吓,往往都是梨花带雨。每每遇此剑拔弩张情景,诸葛亮总会拉着委屈的杨仪,蹲在军营外的广场上喂一下午鸽子,不发一语,然后再回营吃饭,当没事发生过。

魏延若是只在刘琰、杨仪等一干文人面前耍耍横,那倒也就罢了,可他却把跋扈的作风带到了军队,这自然引来了军界同僚的不满,王平就是其中最大牌的一位。这位王平同志,是蜀汉后期少有的将才,马谡失街亭正是他的临危不乱,才使得北伐队伍不致溃不成军。更可怕的是,在他的手下,还掌管着蜀汉精锐特种部队“无当飞军”。恰王平这人又“性狭侵疑、为人自轻”,也就是性情狭隘,对轻视自己的人心怀怨恨。对于这样一位权重人物,魏延依然是我行我素,一副颐指气使的派头,王平苦于诸葛亮这把保护伞的庇护,也只能隐忍不发。

更有意思的是,魏延的嚣张行径不仅在蜀汉军政两界引起“公愤”,甚至连远在东吴的孙权也忍不住插上两脚(在信息相对闭塞的冷兵器时代,魏延的离奇“事迹”居然风传到了东吴,可见官员意见之深)。有次,孙权宴请蜀汉的外交使节费祎,酒欢之余,忽然说了一段意味深长的话:“魏延,牧竖小人也。然既已任之,势不得轻,若一朝无诸葛亮,必为祸乱矣”。孙权的话讲得相当有艺术:魏延是个祸害,应该尽早除之,不过,这是你们蜀汉的内政,我也就是借个酒兴说说罢了。当然,对于孙权的这通“酒后胡言”,诸葛亮又一次充当了魏延的保护伞,只是一笑了之,并未对其有所惩治。

但是,世界上没有一把万能的保护伞,五丈原上诸葛亮终于大限将至。对于自己仙去之后魏延的命运,诸葛亮很是揪心。于是,秘密地招来长史杨仪、司马费祎和护军姜维等人,开了一个通气会:你们几个赶快回去赶紧动员各部整装退兵,魏延同志负责断后,如果魏延不肯听命,就随他的便吧。此外,诸葛亮还担心个性偏激的杨仪事后会对魏延进行政治清算,于是飞鸽传书给成都的后主:退军之后剥杨仪军政权力,命温和派领袖费祎掌管政府事务。

可以看出,充当保护伞的诸葛亮为保存魏延,可谓设下重重机关。如果事情顺着诸葛亮的安排,魏延也许会得到善终的。可是,诸葛亮陨落五丈原,愚蠢的魏延天真认为自己展示才华的机会来了,居然打着北伐的旗号胡来。殊不知,他最大靠山已经倒了,没有诸葛亮从中周旋,杨仪、王平终于开始秋后算账,一刀拔了这个“眼中钉”。

相关参考

被诬陷的三国名将魏延 军事奇才被扭曲反贼

因受小说《三国演义》的影响,长期以来在人们头脑中魏延是一个脑后长有反骨的人物,因其谋反而被诸葛亮所杀,似乎是罪有应得。虽然曾有人替魏延写翻案文章,但《三国演义》塑造的反贼魏延形象实在是深入人心,很难在

历史人物 揭秘:历史上真实的魏延 遭诸葛亮陷害的军事奇才

  真实的:因受小说《三国演义》的影响,长期以来在人们头脑中是一个脑后长有反骨的人物,因其谋反而被所杀,似乎是罪有应得。虽然曾有人替写翻案文章,但《三国演义》塑造的反贼魏延形象实在是深入人心,很难在世

千古奇冤--魏延

  《三国》中的魏延  因受小说《三国演义》的影响,长期以来在人们头脑中魏延是一个脑后长有反骨的人物,因其谋反而被诸葛亮所杀,似乎是罪有应得。虽然曾有人替魏延写翻案文章,但《三国演义》塑造的反贼魏延形

三国著名将领魏延造反的原因

魏延大家肯定都知道,他是三国时期的著名将领,但是,魏延最出名的原因不是他有多会打仗,而是魏延是个反贼,都说魏延脑后有反骨,脑后有反骨的人早晚要造反。而魏延,是在诸葛亮死后造反的。那么,魏延为什么要造反

三国历史上魏延究竟是怎么死的

谁谋杀了魏延?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农民起义和军阀混战使东汉王朝的统治摇摇欲坠。这也就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三国时期。风起云涌的历史舞台出现了众多的政治家和军事家。赤壁之战以后,蜀汉的先主刘备在诸葛亮的辅佐

魏延是不是反贼? 细数三国忠奸难辨之士

三国时期兵荒马乱、社会动荡不安,很多历史的真相都被掩埋,一些有名的历史人物也因为历史记载有限而备受争议。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列举了,三国里历来备受争议的忠奸难辨之士:司马懿,魏延,华歆,供大家思考。一、

魏延是不是反贼? 细数三国忠奸难辨之士

三国时期兵荒马乱、社会动荡不安,很多历史的真相都被掩埋,一些有名的历史人物也因为历史记载有限而备受争议。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列举了,三国里历来备受争议的忠奸难辨之士:司马懿,魏延,华歆,供大家思考。一、

诸葛亮北伐时为何不采用魏延的子午谷奇谋,究竟是自私还是胆小

三国时期诸葛亮北伐相信大家都知道,这件事发生于刘备去世以后,诸葛亮为了振兴汉室,打造一个强大的蜀国而进行了北伐。当时的诸葛亮六出祁山,不过都被曹魏的司马懿给挡住了,最后还死在了北伐的道路上,真的是鞠躬

诸葛亮才是他最大的保护伞

在三国蜀汉的武将中,五虎上将的排名一直存在着较大的争议。其中,还有一种观点是,魏延完全有资格挤下关羽、张飞、赵云、黄忠、马超其中的一个人。因为不管是从战绩还是在蜀汉集团的地位,魏延都有资格进入到这个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