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 非洲奴隶贸易四百年始末
Posted 奴隶
篇首语:学向勤中得,萤窗万卷书。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非洲 非洲奴隶贸易四百年始末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非洲 非洲奴隶贸易四百年始末
非洲奴隶贸易四百年始末
非洲奴隶贸易主要出现在十五世纪中叶至十九世纪末这一段历史时期。在这个时期,欧洲几乎所有在海上从事贸易活动的国家都在非洲大陆从事这项被马克思称为“贩卖人类血肉”①的肮脏勾当。西方列强由于贩卖非洲奴隶而发了财,非洲则因受到蹂躏,丧失了亿万生命,使大部分地区长期陷于混乱与瘫痪之中,社会经济的发展被遏阻。历时四个多世纪的非洲奴隶贸易,不仅是非洲历史上、而且也是人类发展史上一段极其黑暗的时期。
早期的非洲奴隶贸易
象世界其它大陆一样,非洲历史上也存在过奴隶制,有过奴隶贸易。但是,非洲历史上的奴隶贸易同近代欧洲人在那里经营的奴隶贸易,无论从贩卖的对象、规模,还是从奴隶的来源、使用及其社会地位来看,都大不一样。当时的奴隶贸易主要有两类:一类是黑非洲国家自己经营的,一类是阿拉伯人经营的。前者被贩卖的人主要是由于战争或天灾而失去家庭的人。这种奴隶如果积极肯干,他们可以很快改变从属的地位,成为家庭中平等的一
员,也可以买奴、蓄奴;他们的第二代一般也不被看作奴隶。这样的奴隶买卖,对社会的影响不大。
公元一世纪左右,有的非洲黑人经阿拉伯人之手被带到北非。七世纪末,阿拉伯人进入北非后,把从埃及、苏丹、阿比西尼亚(今埃塞俄比亚)和桑给巴尔等地俘虏来的黑人,作为家庭内的奴仆使用,也有的使之充当士兵。他们还把抓来的黑人贩卖到阿拉伯国家以及波斯(今伊朗)、印度和印度尼西亚等地,少量的还辗转到达中国。八世纪时,有两名黑奴进贡给当时的唐朝皇帝。十一——十二世纪,我国宋朝时,广州居民有人买非洲黑奴为家奴。十四世纪,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有的从北非把黑奴带到欧洲去贩卖。但总的来讲,在十五世纪中叶以前,非洲奴隶买卖的规模是不大的,它只是作为一项附带的贸易活动在进行着。
奴隶贸易的兴起、发展与衰落
近代非洲贩卖黑奴的历史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大体上自十五世纪中叶至十七世纪中叶,这是勃兴时期。
1441年,葡萄牙人船长贡萨尔维斯带领他的船员们沿着非洲西海岸往南绕过布朗角后上了岸。他们从那里带走了10个黑人回到欧洲。这是欧洲人在黑非洲掠夺奴隶的最早记录。1445年迪尼兹·迪亚斯在塞内加尔河口掳掠235名非洲黑人,运回葡萄牙后拍卖为奴。此后,葡萄牙经常派出一些船只去西非海岸掳掠,把捕捉来的黑人带回葡萄牙,或作为农业劳力使用,或作为商品输往西班牙和意大利等地出售。不过,当时被掳走的黑人还不算很多。十五世纪下半个世纪,非洲输出的奴隶平均每年约500-1,000人。
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正如恩格斯指出的,“奠定了贩卖黑奴的基础”①。到了十六世纪,西班牙在西印度群岛和美洲大陆建立了庞大的殖民帝国。西班牙在征服新大陆期间,惨无人道地杀害了无数当地印第安人,它迫切需要廉价的劳动力来开发和掠夺殖民地,于是就鼓励从非洲输入奴隶。1501年,第一船非洲奴隶从西非海岸横渡大西洋,运到了新大陆。此后,奴隶贸易变得日益重要起来,贩卖黑奴的规模也越来越大。
为了巩固并发展在奴隶贸易中得到的好处,西班牙和葡萄牙当局都采取了契约承包制度。西班牙于1501年发布了一种称为“阿西恩托”的特许证。它允许其他国家把非洲奴隶贩卖到西属美洲殖民地,但事先得向西班牙政府购买阿西恩托,交纳现金。葡萄牙也发放了这样的特许证,规定任何人从西非贩卖奴隶去葡属领地巴西,得向葡领取特许证,交纳税金。1604-1608年,葡萄牙当局向在安哥拉的奴隶贩子发放了1万7千张特许证。葡葡牙在西非沿海建立碉堡,设置商站,并把自己的势力从几内亚湾沿岸扩大到赤道以南的刚果和安哥拉。1571年,葡萄牙以武力占领了安哥拉,以此为主要基地,掳掠奴隶输往美洲。到十七世纪初,非洲输出的奴隶平均每年达1万多人。
这个时期葡萄牙、西班牙两国垄断了从非洲到美洲以及欧洲的奴隶贸易。奴隶贸易带来了巨额财富,欧洲其它国家看着眼红。此后,英国人、荷兰人和法国人等力图破坏这种贸易上的垄断。他们一方面通过走私贸易,在美洲突破西、葡的垄断;另一方面用武力开辟了同西非几内亚湾沿岸各国的贸易。1580-1640年葡萄牙合并于西班牙。1588年,西班牙的“无敌舰队”被英国歼灭。至此,葡萄牙、西班牙的海上威风一落千丈。被称为“海上马车夫”的荷兰便乘机夺取了葡萄牙在西非的奴隶贸易垄断权。至十七世纪中叶,荷兰几乎垄断了海上的奴隶贸易。
从十五世纪中叶至十七世纪中叶,奴隶贸易的范围集中在大西洋东西两岸,因此史书上一般称之为大西洋奴隶贸易。在非洲西海岸,从摩洛哥西南部到安哥拉沿岸的海岸线上,几乎全部向葡萄牙、荷兰、英国和法国等欧洲国家开放。尤其西非沿海的塞内冈比亚地区以及自沃尔特河与尼日尔河之间的下几内亚湾地区,包括今加纳、多哥和贝宁的沿海地区及尼日利亚西部海岸,被称为“奴隶海岸”。加纳的埃尔米纳、海岸角,贝宁的维达,尼日利亚的拉各斯,是当年著名的奴隶贸易港口。不过,当时黑奴不是世界贸易的唯一商品,它是同黄金、象牙等一起运销海外的。奴隶贸易大多是在国家的支持下由私人出面经营的。
从十七世纪中叶至十八世纪下半叶,是非洲奴隶贸易最猖獗的时期。奴隶成了黑非洲可供输出的“单一商品”。奴隶贸易成为非洲与欧洲、美洲之间唯一的贸易活动。参加奴隶贩运的国家,除葡、西、荷以外,还有英、法、普鲁士、丹麦、瑞典以及后来的美国等国。西方的奴隶贩子不仅麇集在西非海岸,而且深入大陆内地和东非海岸,进行着激烈的竞争。这是非洲奴隶贸易的第二个阶段,即高潮时期。
这个阶段奴隶贸易的急剧扩大,同美洲种植园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十七、十八世纪,在美洲,甘蔗、烟草、棉花以及咖啡、香料等作物的种植,迫切需要提供更多的奴隶劳动力,以便为欧洲市场生产更多的出口原料。特别是蔗糖,为当时欧洲难得的珍品,种植园主获利尤大。很多甘蔗种植园主在短短二、三十年间就可以拥有百万英镑的家当。但种植甘蔗的劳动十分艰苦,工人死亡率很高。土著印第安人被疯狂杀戮已濒于绝灭,对非洲奴隶的需求愈加迫切。
当时,欧洲国家的经济理论界认为,一个国家的财富与力量,取决于黄金等贵重金属的多少。开展奴隶贸易可以满足这方面的需要。只要奴隶源源进入美洲的种植园,黄金、白银就会滚滚而来。奴隶贸易的规模,决定着殖民地经济是否繁荣,也直接影响欧洲国家的兴衰。十七世纪中叶,当荷兰几乎垄断了大西洋奴隶贸易时,英、法(特别是英国)以及其它欧洲海运国家都极为不满。十七世纪中叶,英国国内由于内战所引起的动乱基本结束。1653年,克伦威尔上台后,为了维护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把奴隶贸易看成是头等重要的大事。1651年,英国议会宣布“航海法”,规定非经英国允许,外国商人不得与英国殖民地通商。这是对荷兰海运的直接打击。1652-1654年,英荷双方爆发战争。英国击败荷兰,荷兰被迫承认《航海法》。1664-1667年和1672-1674年,英国又两次打败荷兰,夺取了荷兰在北美大陆上的殖民地,并迫使荷兰放弃在西非的一些重要贸易据点。这就为英国进一步开展奴隶贸易打开了方便之门。1698年,英国议会正式批准贩卖黑奴的《奴隶贸易法》。1713年,西班牙王位继承战结束后,签订了“乌特勒支条约”。英国人获得了在30年内,每年向西属美洲输送4,800名黑奴的特权,从而标志着英国继荷兰之后,夺得了奴隶贸易的垄断权。
十七世纪中叶至十八世纪下半叶非洲奴隶贸易的猖獗,还同英国在这个时期扩大资本原始积累、.为工业革命准备条件有关。十七至十八世纪大规模的殖民地掠夺和贩卖非洲黑奴,是英国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来源之一。1783-1793年,利物浦奴隶贩子共贩运奴隶30万3千多人,获利达1,500多万镑。正如马克思指出的,“非洲变成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这是“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是资本“原始积累的主要因素”①之一。从棉纺织业开始的英国工业革命,大大刺激了美洲棉花种植园经济的发展,进而又“大大促进了非洲的奴隶贸易”②。以美国为例,1770年仅罗德岛一地就有150艘船只从事奴隶贸易。1790年,美国已有奴隶69万7千人。
这个阶段,西方国家的贩奴活动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成立贸易公司,垄断海上贸易,主要是对非洲的奴隶贸易;一是通过“三角贸易”的方式,从中牟取高额利润。
英、法都是在十七世纪初开始由政府出面建立贸易公司。到十七世纪中叶后,贸易公司有了很大的发展。1660年,英国成立皇家开发非洲公司”。1672年,英国“皇家非洲贸易公司”成立,董事会成员除国王外,还包括3个公爵、8个伯爵、7个爵士和27个骑士。从1680—1686年,这个公司每年从非洲输出5千名奴隶。法国在路易十四统治时期(1643—1715年),于1664年建立“西印度公司”。
英、法等国家组织的这些公司与第一阶段采用的猎捕奴隶的方法不同。它们得到国家的资助,有十分严密的组织系统,并有正规军队参加活动。它们除了在西非沿海建立贩奴据点和要塞外,还向非洲内地和东非海岸渗透。据统计,到十八世纪末,仅西非几内亚湾沿岸就建有40个奴隶碉堡(加纳沿岸有30个奴隶碉堡)。到十八世纪八十年代,从非洲输出的黑奴每年平均近10万人之多。
买卖奴隶的悲惨情景
非洲、欧洲和美洲之间的大西洋奴隶贸易是通过三角贸易方式进行的。十七、十八世纪,是三角贸易的鼎盛时期。三角贸易分三个航程:欧洲人首先自欧洲国家的港口出发,到达非洲西部海岸,以廉价的制成品如酒、军火、棉织品及各种装饰品换取或掠夺奴隶,称为“出程”或“初程”。然后把奴隶从非洲运到美洲,同美洲交换矿产和农产品,称为“中程”。最后,把从美洲带回来的工业品原料和农产品运回欧洲,在欧洲市场出售,称为“归程”。一次三角贸易航程通常需6个月左右。三角贸易的三个航程都可以使奴隶贩子获得极大的利润。贩奴商人每出航一次,一般可以获得100-300%的利润,最高可达1000%。十七世纪,一个非洲黑人离岸价格是25英镑,运到美洲出卖时为150英镑,利润率为600%。十八世纪时,其相应数字为50美元比400美元,利润率达800%。
贩奴船的急剧增加也说明了这一点。以英国的利物浦为例,它原是一个荒凉的小渔村,由于奴隶贸易一跃成为英国的第二大商港。1709年,这个城市只有1艘贩奴船,1730年增加到15艘,1771年增加到105艘,1792年达132艘。马克思指出:利物浦是靠奴隶贸易发展起来的,“以奴隶贸易扬名天下的城市”①。英国的伦敦、布里斯托尔、格拉斯哥等城市也都积极开展这项贸易。
据估计,英国在这个时期所运去的奴隶比其它国家所运走的总和还多4倍。从1709-1787年,英国对外贸易的航行吨位增加了14倍,而当时所谓对外贸易主要就是奴隶贸易。欧洲其它海运国家也从这项贸易中获得很大的经济利益。拿法国来说,1716-1787年间,它的对外贸易增长了10倍。法国的南特、波尔多,荷兰的阿姆斯特丹,美国的纽约、波士顿、费城等,都是不同程度地靠奴隶贸易发展起来的。
奴隶贸易航线示意图
从十八世纪下半叶开始,到十九世纪下半叶,奴隶贸易,特别是大西洋奴隶贸易,逐步趋向衰落,这是非洲奴隶贸易的第三个阶段,也是最后的一个阶段。究其衰落的原因,主要有这几个方面:
第一,十八世纪,当奴隶贸易走向高潮的时候,欧洲启蒙运动思想家伏尔泰、孟德斯鸠等人开始谴责奴隶贸易侵犯了人权;欧洲教友派、福音派等宗教团体也纷纷批判它反宗教的野蛮性质。到十八世纪下半叶,特别是在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下,反对奴隶贸易同废除奴隶制的呼吁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波澜壮阔的废奴运动。
第二,非洲奴隶贸易的衰落,其深刻的经济原因则是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从十八世纪下半叶开始,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奉行自由贸易的政策,资产阶级热衷于把包括非洲在内的海外殖民地变成它们的投资场所、原料产地和工业品销售市场,而不再是把黑人当作“活商品”输往其他大陆。这样,它们可以获得大大超过从奴隶贸易中提供的利润。以棕榈油为例,从非洲输出一船棕榈油所获得的利润,就大大超过输出一船奴隶所获得的利润。随着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资本输出已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垄断资产阶级通过向殖民地输出资本,更是一本万利,可以获取高额利润,对奴隶贸易的兴趣渐渐淡薄。
英国在反对奴隶贸易运动中比其它国家起了更大的推动作用。在英国,有很多人是从经济上考虑而支持禁止奴隶贸易的。他们认为种植园频繁的奴隶暴动和过高的死亡率,给社会经济带来的损失太大。加上北美13洲殖民地的独立和国内的经济变化,使英国感到奴隶劳动并不合算。它需要在国内建立自己的劳动队伍,而不是从国外贩运奴隶。它希望在非洲开辟商品市场与原料供应基地而不是从非洲输出奴隶。也有的英国人从人道主义出发反对继续开展奴隶贸易。
第三,1861-1865年美国南北战争中南部奴隶主的失败,1862年美、英签订禁止奴隶贸易的条约,使奴隶贸易的规模急剧缩小,种植园经济受到严重的打击,是奴隶贸易走向衰落的另一个原因。
第四,非洲和美洲黑人奴隶英勇不屈的斗争,直接打击了奴隶贸易,也是促使它衰落和废止的重要原因。
西方国家首先是丹麦(1803年)和英国(1807年)通过了禁止奴隶贸易的法令,紧跟着美国(1808年)、瑞典(1813年)、荷兰(1814年)等国也各自制订了类似的法律。到十九世纪二十年代,欧洲许多国家都宣布了禁止奴隶贸易的法令。但是,宣布禁止奴隶贸易并不意味着实际上终止了奴隶贸易。追求暴利的欲望往往超过了对法令的遵守。于是,在禁令背后,出现了两种新的情况:第一,走私贸易猖獗起来。当时除英国外,其它欧洲国家都在暗中进行奴隶贸易。特别是赤道以南地区,葡萄牙人在刚果、安哥拉和莫桑比克输出的奴隶人口比过去还要多。
十九世纪三十年代,英国为了杜绝走私贸易,曾分别同法、西、葡等主要贩奴国家合作,缔结了海上船只《相互检查条约》和《设备条约》,规定进行海上巡逻,对有载运奴隶嫌疑的船只可以拦截检查,可以惩罚从事奴隶贸易的商人。美国在1862年以前一直拒绝签署这个条约,坚决反对任何人检查美国在海上的船只。这样,美国不仅自己继续在贩运奴隶,很多欧洲国家的船只为逃避检查,在大海上挂着美国的旗帜,公开贩运奴隶。
第二,东非地区的奴隶贸易迅速而广泛地活跃起来,其中心主要在桑给巴尔和奔巴岛一带。十九世纪三十年代,桑给巴尔建立了丁香种植园。为了满足种植园对劳动力的需求,桑给巴尔的商队到非洲内地去搜捕奴隶。四十年代,东非沿海纷纷组织了大规模贩运奴隶的商队,他们打着阿曼国王赛德·赛义德的旗号,带着武器,浩浩荡荡地从东非沿海到达坦噶尼喀湖东部的乌季季和维多利亚湖的卡腊格韦一带地方。六十年代,东非海岸的奴隶商人到达非洲大陆中部上刚果盆地和加丹加地区。与此同时,法、葡、荷等国的奴隶贩子也赶到东非海岸开展这项买卖,把奴隶转运到巴西和美洲其它地方。十九世纪五十年代,黑非洲每年向古巴、巴西等地输出的奴隶就有5万人以上。其中东非输出的奴隶,在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后,最高年份达4万人。
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奴隶贸易基本上被刹住了。但它并没有绝迹,仍一直延续到十九世纪末,甚至到二十世纪初。
奴隶的反抗
奴隶贸易中被迫当作奴隶出卖的人,过去绝大多数是自由人。在贩卖奴隶开始阶段,他们大多是由欧洲人在非州沿海采取突然袭击的办法捕捉来的。以后,欧洲人以廉价的工业品从非洲的一些酋长、国王那里换取奴隶,这些奴隶除极少数是刑事罪犯外,大都是酋长们从邻国抢来的。被掳的人失去了家庭,被剥夺了自由,精神上受到严重的打击,肉体上也受尽折磨,遭到非人的待遇。
奴隶从非洲运往美洲以前,一般要经过三个过程:1.从被俘的地方送到沿海集中地;2.在集中地经过挑选等待上船;3.横渡大西洋。每一段黑奴都要经历一场生死的搏斗,其死亡率是很高的。
第一个过程包括奴隶被野蛮掳掠的过程。奴隶被俘后就得运往集中地。从被俘地到集中地路程遥远,常常要走数月。奴隶都是捕捉来的,有机会自然想逃跑,因此,他们都被戴上脚镣,有的还被一根五、六尺长的铁链两个两个地系在一起。在铁链的两头是一条圆的铁领,紧紧地扣住他们的脖子。奴隶们如果没有工具,根本不可能把它打开。也有的奴隶贩子在奴隶戴上脚镣后,还让他们每人背上四、五十磅重的商品,或背上一块大石头,一口袋沙土。奴隶贩子对待奴隶极其残忍。他们每天只给奴隶们一点点仅供活命的食物。在往集中地行进的途中,他们手拿鞭子,经常抽打那些跟不上队伍的人。由于饥饿和过度的疲劳,有的奴隶无法继续前进而跌倒在地。这时,奴隶贩子就一刀把他斫死,尸体扔在路旁,听任野兽吞噬。对那些不顺心的奴隶,奴隶贩子也处以同样的惩罚。
奴隶到达沿海的集中站,需经一番严格的挑选,才卖给欧洲商人。在这第二个过程中,欧洲商人对每个奴隶进行检查,挑选出他们认为合格的奴隶。然后,奴隶贩子就用火红的铁块在他们的胸脯和四肢烙上欧洲国家公司的标记。不合格的奴隶,他们经常就地廉价拍卖,甚至全部杀掉。
第三个过程是横渡大西洋。这是最恐怖的一段。奴隶上船时,衣服被剥得精光,手脚都用铁链捆着,一个个被塞进船舱里。他们像沙丁鱼罐头一样,被堆得密密麻麻。一旦有人得病,很快就互相传染。有病的奴隶,往往被扔下大海了事。十九世纪初,许多国家通过了禁止奴隶贸易的法令后,“合法”的奴隶贩卖变成了非法。于是,在大海上,人们发现,当装载着奴隶的船只受到巡查的武装船队追踪时,奴隶贩子为了逃避惩罚,往往会无情地消灭这些活商品,把他们扔到波涛翻滚的大海里去。
十九世纪美国著名诗人朗费罗在他的诗篇《证人》里控诉道:
大海的深处泥泞的沙里躺着被人遗忘了的锁着铁链的人骸。
……
在死沉沉的黑暗里,
闪烁着不幸的奴隶的白骨,
他们从黑漆漆的巨浪里,
大声叫唤:“我们是证人!”
奴隶从被俘到最后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死亡数字十分惊人。黑人历史学家杜波依斯认为,每贩运5个奴隶,最多只有1个能活着到达美洲。英国著名传教士和探险家利文斯敦根据他在中非旅行中亲眼看到的情况,认为每输出1个黑人,就有10人死亡。
非洲人民从奴隶贸易一开始就进行了英勇的反抗。随着贩奴活动的扩大,这种反抗更加激烈和广泛。十五世纪,当葡萄牙人刚出现在西非海岸,开始从事贩卖黑奴的罪恶活动时,西非沿海的犬谢岛和比扎戈斯岛上的居民就用毒箭射击他们,烧毁葡萄牙商队的住所,使他们无法活动。十六世纪初,刚果国王阿方索一世写信给葡萄牙国王约翰三世,谴责葡从事贩卖黑奴。刚果的属国恩东哥的国王和他的父亲,以及他的女儿恩津加女王,为了阻止葡萄牙人的入侵和在当地掳掠奴隶,从十六世纪末开始,前后进行了80年的苦战。在东非沿海,被葡萄牙人占领并作为重要贸易基地的蒙巴萨,反抗斗争也从没有停息过。1631年,当地的谢赫优素福·本·哈桑曾一度起义,宣告蒙巴萨独立,赶走了葡萄牙人。
非洲人民为反对贩卖奴隶,自己组织团体,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斗争。有的经常对外国人的贸易据点进行武装袭击,也有的利用宗教形式反对披着宗教外衣的奴隶贩子。前者比较著名的有十六、十七世纪活跃在西非沿海的武装的亚加人。他们经常对一些村庄采取闪电式的武装袭击。后者有在刚果、安哥拉地区被称为刚果“圣女贞德”的金帕·维塔(她自称多娜·贝亚特里斯),她建立了黑人自己的宗教:“安东尼教派”,目的是要唤起黑人的民族自豪感,反对白人在非洲从事贩卖黑奴等不道德的行为。她的教义受到广大黑人的欢迎。白人传教士恨透了她,1706年把她活活烧死。
在从非洲运往美洲的大海上,黑人的反抗更为激烈。几乎每次航行都发生奴隶的反抗和暴动,以致贩奴商在启航前不得不在国内办理“暴动保险”业务。1807年,美国查尔斯顿港口有两船奴隶在上岸前绝食致死。更多的奴隶为了逃脱未来不幸的命运,被迫跳海自杀。十八世纪时,英国贩奴船上有文字记载的暴动有18次。1700-1845年间,在英、美贩奴船上发生过55次奴隶起义。
那些能活着到达美洲的奴隶,也从来没有停止反抗。在美国,从1619到1861年,大规模的奴隶暴动至少有250次。在墨西哥、古巴、牙买加、巴巴多斯、法属海地、荷属圭亚那、葡属巴西等殖民地,不断发生黑奴暴动。其中最著名的是巴西和海地的奴隶起义。1630年,巴西伯南布哥州的黑奴在盛巴的领导下起义。起义者达2万多人,建立了帕尔梅尔斯共和国,直至1697年才被葡萄牙当局残酷镇压下去。
1791年,由黑人领袖杜桑·卢维杜尔领导的海地奴隶起义,是美洲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奴隶革命。1803年杜桑虽然被害死了,但海地人民继续高举杜桑的旗帜,痛歼法国侵略军,迫使法军投降。1804年1月1日,海地人民赢得了独立,正式成立海地共和国。海地黑奴起义敲响了拉美殖民制度和奴隶贸易制度的丧钟,鼓舞了黑人群众为自由和解放的斗争,有力地推动了废奴运动的广泛发展。
奴隶贸易造成的恶果
奴隶贸易给非洲在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等方面带来了无可估量的损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人口的大量损失。
四个多世纪的奴隶贸易,总共输出和损失了多少非洲人?由于奴隶贸易的时间延续很长,地区分布极广,加上缺乏有关这方面的文字记载和统计资料,这给计算奴隶输出的数字造成很大的困难。但是,不管怎样,世界各国的历史学家对奴隶贸易所作的估计,大体上有个基本相同的看法,即输出人数之多是骇人听闻的。杜波依斯认为,从十六世纪到十九世纪,由非洲输往美洲的奴隶人数至少有1,000万人;如果包括沿途死亡人数在内,非洲损失约6,000万人;再加上七世纪到十九世纪阿拉伯人从事的奴隶贸易,非洲共丧失了1亿人。美国当代史学家柯廷教授根据一些档案资料作出了新的估计,认为从十五世纪中叶至十九世纪,从非洲输出的奴隶有1,100多万人。这个数字不包括猎捕奴隶时和在非洲沿途的死亡人数。1978年联合国在海地举行的奴隶贸易专家讨论会上,有些专家认为,十世纪到十九世纪,从黑非洲输出的奴隶总数应在1,500万-3,000万人之间。还有些专家把输出和沿途死亡的人数合并在一起,估计大西洋奴隶贸易,非洲总共损失了21,000万人。有些历史学家指出,十七世纪非洲人口约占世界人口的1/3;到二十世纪初,只占1/17。在输出的黑人中,以12到35岁的男女青壮年为主,它给非洲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的灾难性后果是显而易见的。
第二,政治上的大倒退。
欧洲人来到非洲经营奴隶贸易之前,有些欧洲和阿拉伯的旅行家访问过黑非洲。他们在游记里对黑非洲一些王国国内的政治稳定、社会安宁表示十分赞赏。如十四世纪,阿拉伯旅行家伊本·巴图塔访问了在尼日尔河中游的马里帝国后指出,马里有效率相当高的政府组织,“国内无比安全,旅行者用不着担心小偷、强盗和土匪的危害”。荷兰地理学家奥尔费特·达珀尔也描绘了欧洲人对当地著名的贝宁王国的看法,说贝宁城市管理制度很完备,它有良好的法律和严密的警察组织。刚果河下游的刚果王国有一个强有力的中央集权的政府组织。在东非,十六世纪初,葡萄牙皇家代理商杜亚尔特·巴尔博萨到过东非沿海的索法拉、蒙巴萨和基尔瓦等城市。他赞扬这些城市的富庶,建筑优良和管理井然有序。
到十九世纪,经过400年的浩劫,这些早期国家纷纷瓦解了;有的消失了,如桑海帝国。贝宁则由于欧洲人的煽动与相互争夺,引起了连年战争,到十九世纪已经成为一座“血城”,最后被英国侵吞。东非的基尔瓦和蒙巴萨变成了断垣残壁的废墟。古老的刚果王国,像一个被抽干了血的老人一样,苍白无力地倒下去了。它的属国纷纷宣告独立,国内四分五裂。黑非洲其它许多地方的情况也与此相类似。政府组织、社会秩序普遍出现大倒退的情景。
第三,经济上的畸形发展。
很多人认为在奴隶贸易以前,黑非洲是与世隔绝的大陆,实际上这只是指黑非洲东西两岸而言的。黑非洲很早就通过著名的撒哈拉商道与红海、阿拉伯湾同外界建立了和平贸易关系。大陆上居民根据不同的地理条件,各自从事农业、畜牧业和渔猎业,生活比较稳定。从十至十五世纪,沿海与内地广泛开展黄金与象牙的买卖。西非的贝宁王国不仅出口棉花、皮革、象牙和胡椒,它还具有较高水平的手工技艺。它的青铜雕塑以及尼日尔河下游地区的金属工艺闻名世界。东非的基尔瓦也出口树胶、靛青、甘蔗和最上等的棉花。加纳王国和莫桑比克的索法拉生产并出口贵重的铁,据说索法拉的铁在质和量上都胜过当时的印度。
奴隶贩卖大规模兴起以后,沿海传统的技艺衰落了,出口贸易停止了,而代之以奴隶贸易为主要内容的经济活动。在内地,人们为了逃避被贩卖的厄运,只好四出逃亡。频繁的迁徙,使正常的生产中断,田园荒芜,人烟绝迹。1821-1826年英国海军访问过去曾被誉为“中非的粮仓”基利马内(在莫桑比克)时,说这里到处是一片凄凉,令人绝望,是“世界上最可怕的地方”。1871年,英国探险家利文斯敦到达中部非洲卢阿拉巴河附近地区时,也写道:“……我觉得好象到了地狱,一天之内被摧毁和烧掉的村庄就有27个”。
在奴隶贸易高潮期间,黑非洲还普遍出现这样一种情况:非洲有些国王和部族酋长用奴隶向欧洲人换取枪支,向阿拉伯人换取马匹。因为枪支和马匹是当时决定战争胜负的重要手段。十八世纪初,欧洲同西非的贸易中,每年要输出约两万支枪。到十八世纪末,单是英国伯明翰一地向非洲输出的枪支每年约10万至15万。当时流行这样的说法:1支伯明翰枪值1个黑奴。十七、十八世纪,1匹阿拉伯马值25个奴隶。甚至有的地方用100个奴隶、100只公羊换1匹马。黑非洲的对外贸易陷入这样一种恶性的循环之中:用奴隶换取枪支和马匹,用枪支和马匹发动战争,通过战争获得更多奴隶,……这样一种交换方式,不仅不能发展生产,只能破坏生产。奴隶贸易被废除后,西方殖民者在非洲发展种植业,单纯地种植某种经济作物,造成了经济畸形发展。
第四,伦理道德的被摧残。
奴隶贸易以前,黑非洲有些王国已经出现了比较繁荣的文化,各部落之间互相尊重,和平相处。西班牙出身的摩尔人作家利奥·阿弗里卡纳斯,在《非洲记述》中描述了十六世纪尼日尔河东部地区的一些王国,在伊斯兰教的影响下,掀起了学习文化的热潮。伊本·巴图塔在他的著作中记述了马里的社会风尚,指出“黑人很少不公正的,他们对于不公正的事深恶痛绝,甚至胜于任何其它民族”。荷兰地理学家奥尔费特·达珀尔说贝宁城市的清洁整齐“决不比荷兰人差”。
在奴隶贸易中,这些地区完全变了样子。各部落之间互相厮杀,在他们面前,只有一种考虑:要么奴役别人,以便用俘虏来的奴隶交换武器,保卫自己;要么甘冒受奴役的风险。很多人选择了前者。欧洲人不仅煽动部落之间的互相争斗,而且在肉体上对奴隶进行灭绝人性的摧残,使社会道德严重败坏。奴隶贸易给非洲带来极其强烈的心理上的消极影响。人们整天生活在贫困与恐惧之中,对生产毫不关心,对未来失去信心。
十八世纪,当奴隶贸易处于高潮的时期,欧洲有不少人制造出“黑人是天生低人一等”的神话。德国生理学家托马斯·舍梅林认为非洲人是生性“适于充当别人的奴隶”,“能够逆来顺受的人”。荷兰医生凯珀和他的门徒怀特也说,欧洲人不仅在身体上,而且在智力上也要比非洲人高一等。拥护奴隶贸易的人利用这些“理论”作为黑人应该被贩卖被奴役的论据。这就产生了奴隶贸易最严重的恶果之一,即对黑人的种族歧视和殖民征服的思想。随着奴隶贸易的结束,西方国家立即开始对非洲进行疯狂的殖民占领。
奴隶贸易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但是,从奴隶贸易中暴露出来的殖民主义者的罪恶本性,它对非洲民族采取的卑鄙、野蛮和残酷的暴行,将永远作为最可耻的篇章,书写在人类的历史上。正如马克思在1853年发表的一篇文章中指出的:“当我们把自己的目光从资产阶级文明的故乡转向殖民地的时候,资产阶级文明的极端伪善和它的野蛮本性就赤裸裸地呈现在我们面前,因为它在故乡还装出一副很有体面的样子,而一到殖民地它就丝毫不加掩饰了。”①非洲奴隶贸易的历史完全证实了这个事实。
注释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2卷,第545页。
①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 人民出版社1971年版,第520页。
①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819页。
② 同上书,第486页。
①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2卷,第161页。
①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第74页。
相关参考
奴隶贸易从15世纪中叶至19世纪末,非洲历史上出现了一次骇人听闻的大灾难,这就是马克思称之为“贩卖人类血肉”的奴隶贸易。西方殖民者一手制造了这场长达4个多世纪的历史悲剧。15世纪初,西方殖民者纷纷进行
1981年12月21日东部和南部非洲优惠贸易区建立根据联合国非洲经济委员会的建议,1978年起,东部、南部非洲的一些国家着手筹备建立东部和南部非洲经济合作组织。1981年12月21日,14个国家的国家
血腥的黑奴贸易THEUNITEDKINGDOM时间●16世纪60年代~19世纪末期人物●黑人奴隶我们都知道,非洲是黑人的故乡,那么在今天的美洲大陆为什么也有黑色人种呢?这一切还得从16世纪的黑奴贸易说
黑珍珠号,原名theWickedWench,是贝克特勋爵领导的英国东印度贸易公司旗下的一艘贸易船,杰克被任命为该船船长,并受命从非洲运送一批货物。但是杰克发现这批所谓的“货物”其实是非洲奴隶,出于正义
长期以来,人们对奴隶三角贸易中的加勒比海地区过多关注,却很少有人会发出疑问:为什么非洲西部的几内亚湾一带,会成为欧洲商人获取奴隶的主要来源地?事实上,在欧洲人在几内亚湾开展贸易的同时,西非内陆也在发生
据记载,郑和船队先后访问了亚非30多个国家,最远到达东非的麻林(肯尼亚)。肯尼亚由大小不同的5个岛屿组成,其中帕泰岛面积最大,约75平方公里,岛上的5个村庄都自称是郑和的后裔。据说,600多年前,一艘
1571年,第一批黑人被运到了当时的西班牙人殖民地美洲,从此上百万的黑人奴隶被不断的卖到美洲,黑人奴隶的到来不但带来了他们的劳动力,而且为美洲带来了新的音乐文化——源于非洲的音乐与舞蹈。对于非洲的土著
第1课 人类的形成 三四百万年之前,非洲南方有古猿。 进化成人四阶段,三色人种齐繁衍。 原始社会生存难,氏族部落结成团。 母系父系来更替,后期战俘变奴隶。 私有财产渐出现,掠
第1课 人类的形成 三四百万年之前,非洲南方有古猿。 进化成人四阶段,三色人种齐繁衍。 原始社会生存难,氏族部落结成团。 母系父系来更替,后期战俘变奴隶。 私有财产渐出现,掠
世界历史 这位非洲总统,干了40年,想把总统宝座传给老婆,结果军队不干了
在古代世界历史中,作为国王或者皇帝那都是可以世袭的,皇帝可以干一辈子,如中国的康熙、乾隆皇帝在位长达60多年,而且死后还可以传给自己的后代,在西方甚至还可以传给妻子。而几百年过去了,现在是选举社会,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