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与蒙古萨尔浒之战的具体经过简介

Posted 明朝 萨尔浒之战

篇首语:业无高卑志当坚,男儿有求安得闲?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明朝与蒙古萨尔浒之战的具体经过简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明朝与蒙古萨尔浒之战的具体经过简介

作为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萨尔浒战役当中的一些情况都让大家好奇不已,尤其是对于交战双方的军事实力,更是大家关注的焦点,那么,萨尔浒之战军力对比究竟是什么样的一种情况呢?

在战争之前,明朝对外一直宣称自己的部队是四十万,而实际上明朝的军队根本就没有这么多。即使是加上后来朝鲜出兵增援的部队,也不过十四万,这十多万的军队当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边境各处紧急掉转过来的,部队当中鱼龙混杂,让将士管理起来也废了很大的力气。

而在后金的部队当中,可用力量看起来似乎更少,只有不到六万人,这样以来,在萨尔浒之战军力对比当中,后金明显是非常吃亏的,但是在战争当中,一个部队是否能够取得战争的胜利,更重要的是要看部队的战斗力。后金部队当中的将士们常年征战在外,加上当时的战争的主要场地是在边境,和明朝的士兵比起来,后金将士普遍熟悉地形,这对于后金人来说,是一个有利条件。

而另外一个有利条件就体现在军队纪律和风气上,明朝偏安多年,军队长期缺乏训练,实战经验尤其不足,而相反的是,后金骑兵不但常年在外征战,加上他们从小就在马背上生长,这给了他们足够的优势在战争当中攻击敌人和保护自己,这样来看,似乎在萨尔浒之战军力对比当中,后金完全不输明朝。

萨尔浒之战经过

萨尔浒之战经过其实非常复杂,明朝方面在萨尔浒之战之前没有做好充分的战斗准备,由于努尔哈赤事突然进行袭击,所以明朝的应对措施非常不到位。而女真方面努尔哈赤早就有了预谋和准备。他的预防措施非常到位,早就摸清楚了明朝主要兵力的作战方针,把6万兵力都集结在了都城附近准备迎战。

后代历史学家在研究萨尔浒之战经过这个问题时一共把经过分为3个阶段,自从1969年战争开始到努尔哈赤攻下辽宁抚顺是萨尔浒之战的第一个阶段,当时后金发现明朝的一支部队已经北上,接到奏报以后决定拦住它,趁其他几路明军进展迟缓,集中了八旗兵力进行突围,突然的袭击使得明朝军队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在辽宁抚顺附近两方展开激烈交火,努尔哈赤亲自率领八旗兵45000人进攻明军。

萨尔浒之战经过第二个阶段是明军溃败的阶段,明军兵分4路,但是明军主力在第一阶段就被全部歼灭,剩下的几路明军形单影只处境非常不利,努尔哈赤歼灭明军主力之后就进而北上,以步兵正面冲击明军的北路,最后打败明军北路到达了明军扎大营的地方。

第三个阶段也是决定战局的一个阶段,这个阶段东路明军战败,南路明军溃逃,西路明军看到其他几路已经纷纷战败,自己的士气先受到打击,又加上轻信了敌人的谣言,所以就一时马虎失败了。而北路明军看到其他3路明军被打得纷纷逃散却没有做出任何策应,而且大军行动相当迟缓,在山上的时候,以为努尔哈赤率军亲自来追赶,自己人被吓得非常惊恐,自相践踏,死伤了1000多人。

萨尔浒之战结果

萨尔浒之战发生在公元1619年,交战双方一面是努尔哈赤亲自率领的女真人部队,另一面是装备不精良,而且军心涣散的明朝军队,显而易见萨尔浒之战结果是明军战败。努尔哈赤顺利打败了明军,在不到3个月的时间内俘虏坑杀了5万明军,重创了明朝军队的主力,使得明君以后再没有喘息之力。

其实早在战争之前,明朝人对萨尔浒之战结果就已经心中有数了,由于当时朝中的一些贪生怕死的官员给前线将士拖了后腿,所以萨尔浒之战导致明军全线溃败,东部南部西部的明朝军队看到主力被努尔哈赤歼灭后一点战斗的心思都没有了,纷纷抛下盔甲就四处逃亡,甚至一些将领直接投降,导致努尔哈赤一直攻打到辽宁抚顺附近才罢手。萨尔浒之战最后一个阶段努尔哈赤攻占了辽宁抚顺以及大部分东北北部地区,使得明朝国力受损,明朝也失去了一个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也为努尔哈赤后来进一步占领明朝做下了基础。在这场战争中努尔哈赤一共率领64800名八旗军队来攻打明朝,明朝派出了5万军队应战,可以说双方势均力敌,但是萨尔浒之战结果最终是努尔哈赤战胜了敌人,努尔哈赤不仅坑杀俘虏了五万明军,而且俘虏了三十多名中高级将领,本努尔哈赤自己带来的八旗部落却受伤很少,可以说是大获全胜。

萨尔浒之战中的朝鲜军

萨尔浒之战是在明朝和后金两个朝代的更替之间进行的一场大规模战争。而这次战争的主要交战方,除了明朝和后金的军队以外,朝鲜军队在战争当中也发挥了作用。那么,萨尔浒之战中的朝鲜军为什么参加这场战争呢?

在明朝的后期,政治腐败,这给了边境少数民族繁衍生息的机会,在东北生活的一个部落女真族开始快速的发展,当时的努尔哈赤凭借自己优秀的领导才能,统一了女真的各部,建立了后金政权。在明朝内部政权混乱的时候,后金起兵攻打明朝,面对着内忧外患,明朝的统治者自顾不暇,就像朝鲜求助,而这就有了萨尔浒之战中的朝鲜军。

而朝鲜之所以愿意派出军队,加入到明朝讨伐女真的行动当中,和女真在自己扩张过程当中触犯到了朝鲜人民的利益有着很重要的关系,当时的女真因为边境问题和朝鲜几次发生争端,并且面对着女真族的迅速崛起,朝鲜政府也担心在不久的将来,局势难以控制,于是朝鲜就派军队加入了战争。

在萨尔浒之战当中,朝鲜王国派兵一万多人,帮助明朝的统治者对抗后金政权。这支来自朝鲜的军队由朝鲜的元帅带领着,在明军监军的监督之下向后金发起了进攻,但是再强大的军力,在后金铁骑的面前,也是不堪一击,后金的将领代善带领着自己数万的骑兵,把这支装备精良的朝鲜部队完全打败,元帅投降,监军也不得已自尽身亡。

相关参考

三国历史上的宛城之战的具体经过到底怎样

宛城之战简介宛城之战,又称“U水之战”,是197年汉末三国之前军阀曹操和张绣之间的一场战斗。张绣取胜,曹操败逃。曹操损失惨重,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大将典韦等都被张绣所杀。说法一:公元184年6月,黄

秦朝北击匈奴之战简介、经过、历史意义以及影响

  战争概述:公元前215年,秦始皇派大将军蒙恬率三十万大军北击匈奴,蒙恬的大军攻占了河南地(今内蒙、河套地区)、占据阳山(内蒙古乌加河以北),设九原郡(今内蒙古包头西北孟家湾),并将秦、燕、赵三国原

牧野之战发生于何时?双方兵力如何?具体经过是怎样的?

  牧野之战是古代史上一场非常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周武王姬发所率领的约有4.5万联军,而商纣王则出兵七十万人,也有一些文献记载只有十七万。  公元前1046年1月26日,周武王姬发亲自率领步兵3万,

中国最后的重甲骑兵谢幕战 三峰山之战经过

中国历史上对重甲骑兵之记载始于唐,发展后世则首推金国的“铁浮屠”与西夏的“铁鹞子”;此两部重甲骑兵均给宋国造成了极大的杀伤!仅有岳飞等少数将领能正面与之野战争锋(具体战术战法也还有颇多疑点,存在争议)

中国最后的重甲骑兵谢幕战 三峰山之战经过

中国历史上对重甲骑兵之记载始于唐,发展后世则首推金国的“铁浮屠”与西夏的“铁鹞子”;此两部重甲骑兵均给宋国造成了极大的杀伤!仅有岳飞等少数将领能正面与之野战争锋(具体战术战法也还有颇多疑点,存在争议)

历史人物 昭莫多之战的具体过程是什么,为什么准噶尔部会大败于清军

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清朝与厄鲁特蒙古准噶尔部战于昭莫多,这场战役是康熙皇帝在位期间唯一一次亲征,并歼灭了噶尔丹的主力,史称“昭莫多之战”。准噶尔部属于厄鲁特蒙古四部之一,居住在今新疆西北一带。噶

揭秘阻挡蒙古铁骑36年抵抗历史 钓鱼城之战经过

钓鱼城之战经过:钓鱼城坐落在今重庆市合川区城东5公里的钓鱼山上,其山突兀耸立,相对高度约300米。山下嘉陵江、渠江、涪江三江汇流,南、北、西三面环水,地势十分险要。这里有山水之险,也有交通之便,经水路

汉朝历史 东汉破北匈奴之战简介、经过、历史意义以及影响

>  破北匈奴(东汉)——一次并不明智的出击,改变了匈奴人的命运和欧亚的历史进程>>  战争概述:东汉永元元年(89年)六月,东汉派窦宪、耿秉率军与南匈奴军队在涿邪山会合(今蒙古满达勒戈壁附近),与北

揭秘阻挡蒙古铁骑36年抵抗历史 钓鱼城之战经过

钓鱼城之战经过:钓鱼城坐落在今重庆市合川区城东5公里的钓鱼山上,其山突兀耸立,相对高度约300米。山下嘉陵江、渠江、涪江三江汇流,南、北、西三面环水,地势十分险要。这里有山水之险,也有交通之便,经水路及陆...

历史军事 冲田畷之战背景介绍 冲田畷之战经过与结果

冲田畷之战是日本古代历史上较为著名的一场战役,所以很多史书都有记载冲田畷之战简介。通过冲田畷之战简介可知,冲田畷之战发生于1584年,是龙造寺隆信与岛津家久、有马晴信联军之间爆发的一场战役。 冲田畷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