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 德国·1938年哈恩和斯特拉斯曼分裂铀原子成功
Posted 原子
篇首语:地球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德国 德国·1938年哈恩和斯特拉斯曼分裂铀原子成功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德国 德国·1938年哈恩和斯特拉斯曼分裂铀原子成功
1938年哈恩和斯特拉斯曼分裂铀原子成功
哈恩和斯特拉斯曼都是德国化学家,因在1938年末发现核裂变现象而获得1944年诺贝尔化学奖。哈恩(1879-1968)生于法兰克福。在马尔堡大学攻读化学,1901年获博士学位。1904年到伦敦,在致力于放射性研究的拉姆齐爵士指导下工作。在提纯镭的试验中,哈恩发现了一种新放射性物质,他称之为放射性钍。便决心从事放射性的研究。其后,他曾有几个月到加拿大,与卢瑟福合作研究放射性。1906年,在拉姆齐的赞助下,哈恩到柏林大学任教。5年后,他转到新成立的凯撒·威廉化学研究所,领导了放射化学小组的工作。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次年他作为一名化学战专家服务于欧洲各战线。1917年他与奥地利女物理学家梅特勒宣布发现新放射性元素镤。至此几乎所有天然放射性元素皆宣告发现。1934年后,哈恩采用意大利物理学家费密的方法,研究用中子轻击天然重元素后所得的放射性产物。1938年,他终于和斯特拉斯曼确证: 中子轰击铀后所得的产物之一是个比铀原子轻得多的碎片,说明铀原子已分裂为两个较轻的原子,并命名这种现象为核裂变。这是当时科学界最重大的发现之一。
相关参考
战后两个德国的形成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苏英法4大国分区占领了德国。苏联和美英法3国的占领政策各自有别,在德国问题上的矛盾日益加深。美国提出马歇尔计划后,美苏关系进入“冷战”阶段。作为冷战
哈恩——发现核裂变的化学家哈恩——发现核裂变的化学家哈恩简介诺贝尔得奖者小简介姓名:哈恩(OttoHand)出生年代:1879-1968职称:德国化学家国家:德国个人情况:哈恩就读于马尔堡大学化学系,
谋求恢复帝国地位——德国加入“国联”1926年9月8日,德国外交部长斯特莱斯曼收到了一封电报:这一天,“国联”一致通过了德国加入“国联”的要求,并让德国担任“国联”常任理事。至此,德国已完全摆脱了第一
德国 德国·1923年8月13日施特莱斯曼出任魏玛共和国总理
1923年8月13日施特莱斯曼出任魏玛共和国总理施特莱斯曼(1878-1929),德国政治家、外交家。1878年5月10日生于柏林一个啤酒店主家庭。1903年参加民族自由党,1917年任该党主席兼国会
德国当时并非情愿地选择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作为盟友,而是因为在当时的地缘政治条件下德国与奥斯曼土耳其的利益已经深度捆绑了。德国也因为错误的外交策略导致在欧洲大陆上举目无亲,只得依靠孱弱的小弟土耳其了。奥斯
世界历史 “二战”后,德国是怎样分裂为东德和西德两个国家的?
“二战”后,德国是怎样分裂为东德和西德两个国家的?1945年5月,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败投降。根据《雅尔塔协定》,从欧洲西线发起进攻的美、英、法三国部队占领了德国的西部领土(约占德国面积的三分之二
你知道美国原子弹之父和“曼哈顿计划”吗?“二战”期间,纳粹德国成立了铀计划研究机构,这引起了很多科学家的担忧。1939年8月,由移居美国的匈牙利科学家西拉德等人牵头策划、由爱因斯坦签署的一封信送到美国
日本原子弹计划: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国向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下两枚原子弹。仅仅几天后的8月15日,日本裕仁天皇就通过广播宣布向同盟国投降。时至今日,一段重要的历史真相却为人所遗忘:日本在二战的核
1949年10月德国分裂成为两个主权国家1949年5月10日,德国西部统治机构经西方占领国当局的同意,宣布将该地区成立为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波恩为首都,并于23日正式通过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基本法》。8
德国 1943年12月25日德国海军战列巡洋舰“沙恩霍斯特”号被击沉
1943年12月25日德国海军战列巡洋舰“沙恩霍斯特”号被击沉1943年12月25日,德国海军最后一艘大型水面舰只战列巡洋舰“沙恩霍斯特”号及5艘驱逐舰从阿尔滕湾出发,在熊岛南约50海里的海面袭击英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