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 1939年6月7日拉脱维亚、爱沙尼亚分别同德国缔结《互不侵犯条约》
Posted 战争
篇首语: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德国 1939年6月7日拉脱维亚、爱沙尼亚分别同德国缔结《互不侵犯条约》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德国 1939年6月7日拉脱维亚、爱沙尼亚分别同德国缔结《互不侵犯条约》
1939年6月7日拉脱维亚、爱沙尼亚分别同德国缔结《互不侵犯条约》
1939年初,欧洲形势日益紧张,大战一触即发。在苏英法三国谈判中,苏联为了与英法合作制止德国法西斯发动侵略战争,作出了重大努力。同意在得到英法保证的比利时、希腊、罗马尼亚、波兰和土耳其遭德国进攻时,苏联对这5国提供援助;当荷兰和瑞士的中立地位遭破坏要求援助时,苏联也愿意同英法一道对它们提供援助,当波罗的海国家的中立遭破坏时,英、法、苏三国应给予援助。但是,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对苏联的援助怀有戒心,于4月20日对苏英发出照会,说它们“没有感到战争的危险”,因而无需援助。6月7日,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同德国分别缔结了《互不侵犯条约》。
相关参考
1934年6月《东方洛迦诺公约》草案《东方洛迦诺公约》,简称《东方公约》。该公约为苏联、捷克斯洛伐克、波兰、芬兰、拉脱维亚、爱沙尼亚和立陶宛准备签署的一项旨在反对德国侵略的互助条约草案。1933年,苏
历史百科 1914年7月23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提出最后通牒
1914年7月23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提出最后通牒1914年6月萨拉热窝事件发生后,帝国主义列强纷纷插手,两大帝国主义集团严重对峙。7月23日下午6时,得到德国支持的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发出了一份条件十
历史百科 1939年4月13日英法宣布对希腊、罗马尼亚的安全作出担保
1939年4月13日英法宣布对希腊、罗马尼亚的安全作出担保1939年初,英法政府从欧洲局势的演变中逐步意识到德国扩张是没有止境的,于是改变策略,一面与苏联接触,借助苏联对德国施加压力;一面加紧拉拢波兰
苏联解体时间 苏联于1991年12月25日正式解体 各加盟国分别于解体前宣布独立 立陶宛:1990年3月11日 格鲁吉亚:1991年4月9日 爱沙尼亚:1991年8月20日 拉脱维亚:19
苏联 苏联·1991年3月17日苏联就保留联盟问题举行全民公决
1991年3月17日苏联就保留联盟问题举行全民公决1991年3月17日苏联就是否保留联盟的问题举行的一次全民公决。立陶宛、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等6个加盟共和国官方未组织公决。26日,全民公决最终结果揭晓
1939年4月15日-7月苏英法三国战前谈判随着德国法西斯侵略锋芒日盛,英法一方面拉紧波兰,修补自已的战线。另一方面与苏联进行谈判,借助同苏联谈判向德国施加压力,暗中唆使德国把侵略矛头指向东方。193
欧洲(43个国家/1个地区)北欧:芬兰、瑞典、挪威、冰岛、丹麦法罗群岛(丹)(6)东欧: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白俄罗斯、俄罗斯、乌克兰、摩尔多瓦(7)中欧: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德国、奥
1940年8月波罗的海三国并入苏联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立陶宛、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三国宣布独立。1920年苏俄政府承认他们是三个独立的主权国家。1926年和1932年,苏联分别与立陶宛、拉脱维亚和爱沙尼
苏联·拉脱维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简称拉脱维亚,苏联加盟共和国之一。西临波罗的海,北邻爱沙尼亚,东邻俄罗斯联邦,南接立陶宛。面积6.37万平方公里。首都里加。人口264.7万(截止1987年1月1日)
苏联 1939年6月29日《英法政府不愿同苏联缔结平等的条约》发表
1939年6月29日《英法政府不愿同苏联缔结平等的条约》发表1939年3月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引起欧洲各国的严重不安。此后苏联政府曾经提出一系列建议,旨在建立防御和反对法西斯德国侵略的联盟。不久苏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