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承训兵败平壤 惨败告终的大明援朝第一战
Posted
篇首语:提兵百万西湖上,立马吴山第一峰!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祖承训兵败平壤 惨败告终的大明援朝第一战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祖承训兵败平壤 惨败告终的大明援朝第一战
天兵天将终于来了!
前来迎接祖承训的朝鲜接待使柳成龙,感激得涕泪交加。柳成龙是万历朝鲜战争中值得一说的人物,他是李朝著名大臣和学者,战争期间先后担任三道都体察使、左议政、领议政(朝鲜最高官职,相当于宰相),为人忠直,顾全大局,积极启用李舜辰、权慄等名将,战后写有回忆笔记《惩毖录》,被中朝日历史学家公认为最权威的第一手战争史料。
祖承训,在历史上没有他的大儿子出名:死守大凌河的袁崇焕手下大将祖大寿。不过,祖家是辽东武人世家,祖承训本人长年跟随辽东名将李成梁和蒙古人作战,曾经以三万骑兵击败过十万土蛮,是边庭的知名勇将
祖承训的意识里,始终把侵朝日军想象成当年肆虐东南的倭寇,至于朝鲜人丢了国家,完全是因为朝鲜军队太过无能的缘故。据朝鲜人申炅写的《再造藩邦志》记载,祖承训率兵至朝鲜嘉山时,问当地人:“平壤日军尚在否?”回答:“尚在。”祖承训举杯仰天祝之曰:“贼尤在,必天使我成大功也。”
7月16日黄昏,阴雨连绵,祖承训命令游击史儒率本部骑兵两千人为先锋,自己率三千主力随后,连夜急行军数十里杀往平壤。熟知日军厉害的柳成龙劝他“天雨路滑,不宜急击。”但祖承训豪气干云地回答:“予观倭贼如蚁蚊耳!”
第二日黎明,祖承训率众杀到平壤城下。令他惊喜的是,平壤居然“城门不闭,城上亦无一贼防守者。”祖承训率部从七星门入城,前锋已到达大同馆前。城内道理狭窄,全是弯曲巷子,骑兵拥挤在一起。这在这时,埋伏在民居里的日军“从左右傍室凿壁穴,同时放铳,声震天地。”骑兵在巷战中毫无用武之地,人和马都成了活靶子,明军退到城外,骑兵马蹄陷入泥淖之中难以行动,史儒中弹坠马身亡。千总戴朝弁、张国忠也阵亡。
仅仅半个时辰,五千骑兵大多阵亡,祖承训率残部溃乱败走,“一夜驰二百里,还至安州城外。”
日本人对这一战,是如此记载的:祖承训史儒皆为辽东勇将,与蒙古人作战多有胜绩,很轻视日本人。因为以前掳掠明朝海疆的日本海盗,甲仗敝恶,明人很蔑视,以为丰臣秀吉的士兵也不过如此。《日本外史》载道:“与明军战于安定。旗帜伟丽。人马皆被鬼头狮面。明马骇。行长麾兵蹂之……我兵迫明人于淖。击鏖之。承训挺身而走。
《三国演义》中关云长在曹操面前蔑视袁绍的河北人马:“以吾观之,如土鸡瓦犬耳!”祖承训却把倭贼比作蝼蚁之辈,他比关羽更牛气。不过,关云长成功斩杀了颜良文丑,祖承训却落得个“策马先遁,仅以身免。”
祖承训却嘴巴不认输,他对前来送粮草慰劳的朝鲜人说:“天时不利,大雨泥泞,不能歼贼。当添兵更进耳。”不过,祖承训在驻扎安州城外控江亭的两天里,连日大雨,士兵身处野外衣甲尽湿,纷纷口出怨声。祖承训不得已退还辽东。大败后,祖承训上奏朝廷,把责任推给朝鲜方军粮不足,援军逃散,甚至称平壤城中有朝鲜人向明军射箭。云云。
把水搅浑,是不愿承担责任者的一贯伎俩。自古骄兵必败,祖承训不顾天气地利,不知敌情,冒然进军,使得明军援朝的初战以惨败告终。但战略上的责任却不该由他负,朝廷兵部大员、辽东巡抚战争动员不足,料敌不准,盲目以为区区五千骑兵就能攻下平壤,委实太小看了倭寇。
反过来,驻守平壤的小西行长打败了明军更是得意非凡,送给朝鲜国王一封书信,嘲讽道:“明人来抵挡我们,好比用一群羊来攻一只虎,大王明白了吧?现在辽东已经没有一个明朝骑兵了,我舟师十万即将开来,未知大驾将逃往何方?”
两个朝廷都在日夜待捷,得知精强的五千辽东铁骑卷甲而还的消息后,朝鲜君臣相聚顿足,大明则朝野震动。朱翊钧和他的大臣们这才沉重地意识到,鸭绿江对面的“倭贼”远非东南的小股倭寇可比。要斩“华雄”,光靠“上将潘凤”级的偏将还是不行,非调集主力大军不可。
主力在哪里?
明朝最能战的野战军当属辽东名将李如松的部队,但他当时正率主力在宁夏平定哱拜之乱。其次,就是火器犀利的戚家军班底南方兵。不过夏季的朝鲜暴雨连绵,道路泥泞,不利火器作战。最合适的时机是秋后。
时间,一切都需要时间。
相关参考
核心提示:为什么选择邓华等人?据说,毛主席曾亲自对邓华说:“你去了我放心。”有一种观点认为,在解放战争中的指挥水平,尤其是解放海南岛战役中的出色指挥,是中央选择邓华为首的15兵团指挥员的重要原因。邓华
中朝联军围歼日军的平壤之战 明万历二十年(l892年)四月,日本派兵侵朝,占领平壤等地。明廷应朝鲜国王李吆的请求,两次派兵援朝,均
历史秘闻 抗美援朝一战过后,中国向世界立一规矩,今全世界通用
在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并没有一直处在和平中,而是又经历了几场国际间的战斗。其中抗美援朝算是一件比较重要的斗争,也是新中国的立国之战,意味着中国在全世界扬眉吐气了。也是由于这场战斗的胜利,我国在全世界树
1953年1月在朝鲜战场上,由于联合国军受到志愿军阻击,双线把战线固定在三八地区,形成了相持阶段,而美军在此战损失兵力达到十万佘人,军费开支达到百几亿美元,让美民众厌战情绪高涨,而且欧洲盟国也希望早日
钟离之战,又名邵阳之役,是发生在南北朝时期的一次重要战役。公元507年,即南朝梁武帝天监六年,北魏宣武帝正始四年,南朝梁军在钟离(今安徽凤阳东北)战胜北魏军的防御作战。一、政治形势北魏孝文帝进行改革,
「”安史之乱”是唐朝历史上影响最深远的事件,八年战乱将大唐帝国从鼎盛迅速拖向了深渊。此后唐朝国祚虽然还是延续了一百多年,但却再也没能重现昔日的辉煌。然而在「”安史之乱”爆发初期,形势原本没有这么恶劣,
野狐岭之战:此战发生于1211年(金大安三年,蒙古成吉思汗六年)八月,在野狐岭(今河北省万全县)发生的决定蒙古与金朝双方命运的决定性战役。在此次战役中,成吉思汗指挥十万大军集中打击45万金国大军的中路
一般人说到抗倭,只是知道戚继光。其实,戚继光是以装备了世界最先进武器的朝廷正规军去打一帮日本浪人和海盗。打赢了很正常。在明朝说起抗倭,真正的第一人不是戚继光,也不是俞大猷,而是李如松。很多人都不知道李
一般人说到抗倭,只是知道戚继光。其实,戚继光是以装备了世界最先进武器的朝廷正规军去打一帮日本浪人和海盗。打赢了很正常。在明朝说起抗倭,真正的第一人不是戚继光,也不是俞大猷,而是李如松。很多人都不知道李
核心提示:一战涟水,张灵甫不但未能攻占,还付出了7000余人伤亡的惨重代价。张灵甫将失败归咎于王必成。据说,他当着部下的面发誓:下次打涟水,要用一千发炮弹打碎王必成这只粟裕的“铁拳”!一战涟水,王必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