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子庾黔娄尝父亲粪了解其病情 尝粪忧心的故事
Posted
篇首语: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孝子庾黔娄尝父亲粪了解其病情 尝粪忧心的故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孝子庾黔娄尝父亲粪了解其病情 尝粪忧心的故事
庾黔娄,生卒年不详,字子贞,南北朝齐梁时期(479—587)新野(今属河南)人。其父庾庚易,移居江陵(今湖北荆州),隐居不出,南齐朝廷数次征聘他都不肯就职。庾黔娄少时好学,禀性至孝,曾出仕齐为编令,后任孱陵(治所在今湖北省公安县西)县令,又任蜀郡太守,至梁代累迁至散骑常侍。做官很有政绩,以仁爱化俗,居官清廉。
“二十四孝”之一的“尝粪忧心”,讲述南朝时期孝子庾黔娄的孝行。
庾黔娄,南齐高士。他当孱陵县令,刚到任还没满10天,忽然心惊肉跳,满身流汗。他感应到家里可能有大事急事发生了,遂立即弃官归家。果然,当时他父亲已生病两天。“到县未旬日,椿庭遘疾深。愿将身代死,北望起忧心。”
诗中说:“到县未旬日,椿庭遘疾深。”“椿庭”是一个典故。《庄子·逍遥游》中说到上古有树木大椿长寿;《论语·季氏》中又说到“孔鲤趋庭”,受到父亲孔子的教诲。后来就组合成“椿庭”一词,作为父亲的代称。(“萱堂”则指母亲。)“遘”是遭遇的意思。
读到这则故事,我们会再次想起“二十四孝”中诸如“啮指心痛”之类遥感说法。这种孝的“感应”,不断地被不同的情节所渲染;而自以为聪明的现代人是最反感这一点的,指责它不科学。
但是,这个故事里的医生非常奇怪,居然说:“想要知道病情是好是坏,只要尝一下粪便便知。如果味道是苦的,则病就不要紧。”相反,若是甜的,那就危险了。
庾黔娄真的用嘴巴尝了一下父亲的粪便,发现味道是甜的,心里很是忧伤。到了晚上,他向夜空中的北斗星辰跪下,并拱手至地、头也至地,祈福免灾,请求以自身来代替父亲去死。这时他听到夜空中仿佛有谁的声音在对自己说:“乃父寿命已尽,不复可延,汝诚祷既至,止得申至月末。”
果然,父亲几天后就死去了。庾黔娄伤心地安葬了父亲,并为他守孝3年,在其坟冢旁结庐而居。
现代人读到这一故事,大概首先反感的就是那个医生“混账”,竟想出如此的“馊主意”,令人厌恶;而孝子尝便,也实在恶心。(从现代中医学来说,这其实不乏科学道理。)其次就是觉得,这种“感应”的做法实在是太过分了。这是正常人的正常心理活动。
对于一些古代流传的故事,我们后人不必看得太重,也不必看得过真,关键是能抽绎出其中合理的内核——这也是古人编写此类故事的出发点。
而这个孝子庾黔娄尝粪的故事,其合理内核至少有3点可说:
1、孝子和亲人是心连心的,无时无刻不在牵挂着亲人,尤其是在远离他们的时候,更会牵肠挂肚;而当亲人有病痛或生命垂危时,更让孝子们的神经绷得紧紧的。这可能是古今孝子都相通的地方。
2、孝子之至孝,甚至可以放弃自己官位,当然还可舍弃其他东西而在所不惜。元朝高则诚在《琵琶记》中说:“书,我只为你其中自有黄金屋,却教我撇却椿庭萱草堂。还思想,休休,毕竟是文章误我,我误爹娘。”现代人读来,不知另有一番滋味否?
3、孝子之至孝,甚至把亲人的生命看得比自己更重要,以至于可以用己身来换他身。当今有许多报道,一些子女把自己的器官、骨髓移植给父母,不就是这样吗?
相关参考
宋仁宗年间,朱寿昌弃官寻母,多次奔波,终于在50年后母子相聚,成为中国感人的历史故事。朱寿昌,字康叔,宋天长同仁乡秦栏人,朱寿昌的父亲朱巽是宋仁宗年间的工部侍郎,寿昌的母亲刘氏是朱巽之妾。朱寿昌幼时,
中华民族是一个尊崇“忠、孝、节、悌、义”的民族。气节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的士人视气节为生命,或更甚于生命,大有“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精神。因此,“士可杀不可辱”也便影响着世代的“
中华民族是一个尊崇“忠、孝、节、悌、义”的民族。气节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的士人视气节为生命,或更甚于生命,大有“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精神。因此,“士可杀不可辱”也便影响着世代的“
周幽王是个大昏君。他宠爱美人褒姒,因为褒姒喜欢听裂帛的声音,他就将大匹大匹的丝绸撕成条。为了博取褒姒一笑,他点燃烽火台,各路救援诸侯昼夜不停地赶来护驾,才发现上当了。他对百姓重重剥削,使得天灾人祸不断
不孝子饿死了父亲和亲哥哥,夺得王位后发奋图强,成战国第一强国
在战国后期,齐国屡被围攻,险遭灭国,国力虚弱;魏国魏武卒不再当年的雄风;韩国一直弱小无比;燕国地处偏远苦寒之地,始终无法发展起来;楚国昏君不断,国力虽强,却始终无法形成战斗力。故而在战国后期,实力最强
闵子骞传说是我国民间著名的传说故事之一,因被编入“二十四孝图”,故在历史上有着重要影响,是我国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电影《少年闵子骞》剧照闵子骞,春秋末期人物,孔子的得意门生,也是我国历史上的孝子。闵
闵子骞传说是我国民间著名的传说故事之一,因被编入“二十四孝图”,故在历史上有着重要影响,是我国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电影《少年闵子骞》剧照闵子骞,春秋末期人物,孔子的得意门生,也是我国历史上的孝子。闵
导读:我们熟知的三国是一个兵荒马乱、人才辈出的时代,关羽、诸葛亮、曹操的英雄故事我们都是耳熟能详。但也许有人不知道,就在那样一个英雄高产的时代,也同样诞生了许多著名的孝子。让我们一其了解下三国时期的八
二十四孝故事:卖身葬父的故事汉朝时,有一个闻名的孝子,姓董名永。他家里非常贫困。他的父亲去世后,董永无钱办丧事,只好以身作价向地主贷款,埋葬父亲。丧事办完后,董永便去地主家做工还钱,在半路上遇一美貌
历史人物 刘邦让准备烹杀自己父亲的项羽分一杯羹,为什么还说他是孝子?
很多事情,表面上看起来是一回事,其实内部深刻的含义又是另一回事,这也就是会有类似于“表里不一”这样的词存在的原因。就比如刘邦在项羽把自己的父亲放在大油锅面前,用“烹杀”来威胁自己的时候,自己会大笑让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