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 今天,我们应该如何评价郑和下西洋?
Posted 明史
篇首语: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十四洲。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中国历史 今天,我们应该如何评价郑和下西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中国历史 今天,我们应该如何评价郑和下西洋?
明朝永乐年间(1403—1424),明成祖朱棣为了巩固自己的皇位,提高明王朝在海外各国的声威和影响,先后六次(分别是永乐三年、十年、十三年、十四年、十九年、二十二年;第七次远航是在明宣宗宣德五年完成的)派自己的亲信、宦官郑和(1371或1375—1433或1435)率领声势浩大的船队出使海外。船队曾至东南亚和东非各地,到达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郑和下西洋”。
13至14世纪,我国的航海事业有了很大发展,到15世纪初的明代前期,国内的造船及航海技术已达到当时世界的先进水平。在郑和船队出发之前两年,明政府已着手大造海船,以作下西洋取宝之用,故这些船又称为“宝船”。郑和率船队出洋时,每次出动的船只都在百艘之上,其中一半以上是大型“宝船”;此外还有粮船、马船(运货用)、坐船(运兵用)等辅助船只。根据《明史》的记载,郑和首次远航船队的宝船共有63艘,折合现今长度,每艘船约长151米,宽61米;船高大如楼,底尖上阔,船上有9桅,可挂12张帆,船上的锚有几千斤重,需二三百人才能举动起航;船队的人数约为两万七八千人,每船平均可载450人左右,船上人员中除了朝廷使臣外,还有军士、将校、舵工、翻译、医生、僧人、民梢工、水手和各类工匠等。这些船只还装运各类宝物,即明朝皇帝赏赐给西洋各国的礼品、物品,以及西洋各国向明朝皇帝进贡的珍品。所以,称之为“宝船”也名副其实—“运宝之船”。
当然,郑和宝船到底有没有《明史》所记载的那样巨大,史学界向有不同的看法。质疑者认为木材强度有限,船体过大无法保证水密性,难以在深海中长时间地航行,而且至今尚未有人复制出能够实际航行的长40丈的宝船(见《明史》)。认同者中,则有学者以现代船舶的资料,估算和推测史载中郑和宝船的船型及各种流体动力学方面的性能,认为其阻力与动力的应对还是较为合理的;他们还举出1957年在南京明宝船厂遗址出土的长达10米的宝船的桅杆为佐证,以此推测当时的“宝船”舵板高约6米、宽7米,说明的确具备制造巨轮的能力。且不论明初造船的具体规模,早在600多年前,郑和率领如此浩大的船队,凭借着高超的航海技术,“舟行巨浪若游龙”,先后到达了沿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海岸的爪哇、苏门答腊、苏禄、彭亨、真腊、古里、暹罗、榜葛剌、阿丹、天方、左法尔、忽鲁谟斯、木骨都束等30多个国家(主要是东南亚国家),这是不争的史实。据考证,船队往中东方向最远去过麦加,往非洲方向最远到达莫桑比克的贝拉港,由此开辟了通向波斯湾、阿拉伯半岛红海沿岸及非洲东岸的多条航线。郑和的第一次远航,比哥伦布首航美洲早了87年,比达伽马开辟东方新航路早了93年。这是中国人在世界航海史上的一大壮举。
应该指出的是,郑和下西洋的意义还不仅在航海方面;以郑和的远航事业为契机,明王朝与海上丝绸之路商道上的几乎全部邦国,即亚非大陆西太平洋至印度洋滨海而居的民族和国家都建立了联系,在前代的基础上,成功织就了一张中华帝国空前规模的国际关系网络。此后一段时期内,前来中国朝贡和修好的国家之多、使团规模之大、次数之频繁,使古代历代统治者所致力于营建的“华夷”秩序,达到历史的鼎盛。 (董佳贝 撰)
相关参考
郑和下西洋:1405-1433年郑和奉命七次下西洋,先后拜访30多个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了红海沿岸和非洲东岸。郑和是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航海家。郑和下西洋:1、背景:明朝前期,国力强
习主席在印度尼西亚发表的《携手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演讲中提出双方建设“海上丝绸之路”。中国与印度尼西亚的友好关系自古以来,你能举一个史实证明老师的观点吗?(1)今天我们就一起回到15世纪,观看
习主席在印度尼西亚发表的《携手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演讲中提出双方建设“海上丝绸之路”。中国与印度尼西亚的友好关系自古以来,你能举一个史实证明老师的观点吗?(1)今天我们就一起回到15世纪,观看
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郑和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关于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向来众说纷纭,其中有一种说法是:郑和七下西洋,固然是带着“欲耀兵外域,示中国富强”的政治使命,但同样带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郑和下西洋的文章,欢迎阅读哦~大明永乐三年,泉州海面旌旗猎猎,万舰齐发,郑和乘坐的宝船在千百艘船只的簇拥下驶往浩瀚的印度洋。这一年的郑和只有34岁出头的年纪,但已经是大明船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郑和下西洋的相关内容,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明朝初年,正是明朝最强盛的时候,当时北方蒙古人的势力已经是彻底的北赶到了长城以北,所以那个时候明朝的统治时非常稳固的,经济上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郑和的文章,欢迎阅读哦~虽然很多人都在吐槽明朝的真实实力被后人给夸大了,但是有一点是所有人都确信的,那就是郑和下西洋。郑和下西洋这件事无论从外交角度看,还是从经济角度看都是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郑和的文章,欢迎阅读哦~虽然很多人都在吐槽明朝的真实实力被后人给夸大了,但是有一点是所有人都确信的,那就是郑和下西洋。郑和下西洋这件事无论从外交角度看,还是从经济角度看都是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郑和下西洋的船有多大?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我国的第一艘国产航母山东号交付海军之后,与辽宁舰成为了中国的双子星,也算是圆了中国人航母梦。说起航母,在我国历史上明朝的时候
郑和是中国明朝著名的航海家以及外交官,而且郑和还是一个宦官。他的原名叫做马和,小名叫做三宝,太监一般都有一个好称呼的小名,他是云南昆阳人。郑和下西洋的故事应该是大家都耳熟能详的。郑和在洪武十三年时被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