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 你知道“画虎不成反类狗”这个成语的故事吗?

Posted

篇首语: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中国历史 你知道“画虎不成反类狗”这个成语的故事吗?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中国历史 你知道“画虎不成反类狗”这个成语的故事吗?

东汉初年有一位杰出的开国功臣,名叫马援,字文渊,是扶风茂陵(今陕西咸阳)人。他的祖先是战国时赵国的名将“马服君”赵奢,赵奢的后代便用“马服”为氏,后又简称“马”。马援的曾祖父在汉武帝时因军功曾被封为“重合侯”,但后来受“巫蛊之祸”的牵连而被杀,马家因此沉寂了两代。到马援这一辈时,他的三个哥哥在王莽的新朝做了品阶比较高的官。马援从小胸有大志,12岁时其父去世,他的哥哥马况觉得这个弟弟不一般,于是送他到太学,跟随那里的博士去学习《诗经》。但马援并不愿意学习书本上死板的东西,要到邻近边境的郡县去放牧。马况相信他会大器晚成,也就由他去了。

在边境放牧的日子里,马援就显露出其特殊的凝聚力和组织才能,当地的数百人家都愿意听从他的领导,很多宾客也归附于他。他曾经对宾客们说,大丈夫的志向,应该是“穷当益坚,老当益壮”,也就是在不得志时要越发坚定信心,在年老时要越发壮志凌云(唐代王勃曾在《滕王阁序》中借用马援的话,写成“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千古名句)。当时马援的财产已有牛马羊数千头、粮食数百万斤,但他把这些都分给了兄弟、朋友和宾客—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不能当“守钱虏”(我们今天常说的“守财奴”一语即从此来)。王莽末年,马援先是在王莽军中效力;王莽败亡后,他又回到了西北边地,受到当地割据势力隗嚣的重用。

这时有个叫公孙述的人已经在西蜀称帝,而马援与他是同乡旧识,于是隗嚣就派他前去察看形势,看是否值得重视。马援到了以后,公孙述并没有像对待老朋友一样亲热地与他“握手欢如平生”,而是摆出仪仗队伍,夸张地搞了一大套繁文缛节,然后把他送到住处。于是马援便说公孙述不重实际而“修饰边幅”(我们今天说的“不修边幅”也从此来),乃“井底蛙耳”,不足为虑。后来隗嚣又派马援出使洛阳去见刘秀,马援被刘秀的气度所折服,觉得他可以和汉高祖刘邦相媲美,乃是真正的帝王之相。隗嚣非常相信马援的判断,便让马援护送自己的长子去洛阳当人质,从此马援便留在了刘秀身边。后来马援帮助刘秀征讨了隗嚣,又平定了西羌、交趾之乱,被拜为“伏波将军”(后人因此称他为“马伏波”),后又被封为新息侯。

马援有两个侄子,马严和马敦,都是一时的才俊,通晓经书,但沾染上一些文人儒生的习气,喜欢坐而论道、讥刺时政。因为他们的父亲马余早亡,马援作为叔父,虽然远在交趾(今广西、越南交界一带)的前线战场,还不时万里驰书,对他们进行训诫。他说:我希望当你们听到别人有过失的时候,要像听到父母的名字一样,心里知道就行了,不要说出来(古人重孝,不能直呼父母名讳),我宁死也不愿意看到后代子孙中有好议论别人长短的人。我平生敬重两个人,一个是龙伯高,他敦厚谨慎、谦卑节俭、清廉生威;另一个是杜季良,他豪侠仗义、忧人所忧、乐人所乐。我希望你们学前者而不要学后者:学前者学不好,还可以是个老实厚道的人;但学后者学不好,会变得轻薄浮夸,就像本来要画一只老虎,最后却成了狗的样子。马援的这封《诫兄子严、敦书》成为后代家庭训诫中的名典,而“画虎不成反类狗”也成为后代常用的成语。此外,汉语中像“马革裹尸”、精神“矍铄”等词汇,也都出自古代史书中关于马援的记载。

相关参考

历史典故 画虎不成反类狗

画虎不成反类狗  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马援传》:“效季良不得,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者也。”   故事

中国历史 你知道“假道灭虢”这个成语背后的一段真实历史吗?

晋国的晋献公在位的时候,诸侯之间已经开始互相兼并、弱肉强食,晋国也开始积极向外扩张。在晋国的南面,有“西虢”与“虞”两个同为姬姓的小国,成为晋国往南推进的阻碍。而虢国此前也与晋国有些恩怨,曾经主动发兵

都听说过"凿壁偷光"的故事,那你知道匡衡的最终结局是什么吗

凿壁偷光匡衡"凿壁偷光"的故事作为古代经典事例,曾经多次荣登各大畅销的成语故事书中,想必大家对于这个故事应该也都有所了解。实际上,"凿壁偷光"这个故事并不是出于正史记载,而是出自一本名叫《西京杂记》的

韩信偷摸修栈道,暗度陈仓成功了,大家知道这个故事吗

《暗度陈仓》这个成语是根据韩信弄出的计谋,来命名的,它里边讲的时间是秦朝被推翻的时候,项羽把刘邦和一些参加过反抗秦朝的所有的将军和统帅,都集合在了一起,共同一块商着胜利以后应该怎样的分割国土,在当时的

历史军事 “草船借箭”的故事耳熟能详,“草人借箭”的故事你知道吗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草人借箭”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历史比小说更加精彩”,我同意这个观点,因为小说是作家凭空构思,或者按照某个人或事,加以改编而形成的,超不出人脑的思维。而历史

李自成兵马雄厚,却被人少的清军打败了,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咱们大家都知道李自成这个人吧,他是非常的优秀,非常的厉害的农民出身,并且还自己组织了农民军队,后来还在京城当上了皇帝。这个人身上有着很多很多的故事,咱们就来讨论一下他身上你们不知道的故事。当时在李进京

李自成兵马雄厚,却被人少的清军打败了,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咱们大家都知道李自成这个人吧,他是非常的优秀,非常的厉害的农民出身,并且还自己组织了农民军队,后来还在京城当上了皇帝。这个人身上有着很多很多的故事,咱们就来讨论一下他身上你们不知道的故事。当时在李进京

历史典故 “卜昼卜夜”是什么意思

“卜昼卜夜”是什么意思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小编告诉你。【成语】卜昼卜夜——《左传·庄公二十二年》【解释】卜:占卜。形容夜以继日地宴乐无度。【成语故事】敬仲,即春秋时陈国的公子完,同陈宣公是兄弟。陈

历史典故 成语典故_望梅止渴的故事告诉了你一个什么道理

  今天,小编要给各位讲一个关于条件反射的故事,这个故事会给小朋友带来很多有帮助的收获,下面,就听小编给大家讲这个望梅止渴的故事吧。  故事是这样讲的:  东汉末年,曹操带兵打仗,在行军的路上遇到了很

历史典故 “鞭长莫及”的历史典故是什么

“鞭长莫及”的历史典故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小编告诉你。【成语】鞭长莫及——《左传.宣公十五年》【解释】及:到。原意是鞭子虽长,也不能打马肚子。比喻相隔太远,力量达不到。【成语故事】“鞭长莫及”这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