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族花甲宴是什么样的 朝鲜族习俗
Posted 朝鲜族
篇首语: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朝鲜族花甲宴是什么样的 朝鲜族习俗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朝鲜族花甲宴是什么样的 朝鲜族习俗
朝鲜族自古以来,就把尊重老人视为家庭乃至整个社会生活中极为重要的礼节。花甲宴是朝鲜族人民为60岁老人举行的生日宴。按古代干支纪年,60年作为一个循环单元,因此,将60周岁称作周甲或还甲。朝鲜族把60岁看成是人生道路上的分水岭,因此花甲礼也就特别隆重,是朝鲜族人民生活中重大的人生礼俗。这种礼仪形成于17世纪中叶到18世纪中叶,是由生日祝寿和尊重老人的风俗演变而成。最初产生于王室,后来逐渐普及到平民百姓阶层。庆贺花甲的习俗在中国朝鲜族之中也一直得到传承,主要流传于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和东北三省朝鲜族聚居地区。
在老人花甲那天,儿女们为老人摆设宴席,广邀亲朋邻里欢聚一堂,感谢父母养育之恩。祝寿是基本的仪式。花甲老人坐在寿席中央,男左女右,同亲朋邻里中的同辈兄弟一起接受祝寿礼。筵席上摆满糖果、鱼肉、糕点和酒类 。祝寿礼开始,按儿女长幼之序,亲朋远近之别,依次敬酒祝寿。或者敬酒磕头,或者献祝寿诗,或者载歌载舞,祝福老人健康长寿。
在朝鲜族的观念中,“孝为百行之首”,是衡量一个人道德水平的重要标准。对父母关心、孝敬,无论何时何地都是一种美德。在当今步入老龄化的社会,弘扬尊老爱幼的道德尤为必要。
花甲宴是儿女们向父母表达孝心的礼仪,有助于弘扬尊老爱老的传统美德。举办花甲宴过程中牵涉到三代人,儿女们要为父母准备一身新衣裳和花甲筵席,祝寿的孙子孙女们满杯爱戴之情向爷爷奶奶磕头敬酒。通过这种充满关爱的礼仪,能够进一步增进父子,祖孙,儿媳与公婆之间的关系。因而由助于建立和睦的家庭,有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
甲宴的由来
关于花甲宴的由来,在民间广泛流传着一个故事。高丽时代国王颁发了一条残酷的法规:人过 60 ,不死即埋,后称“高丽葬”。一位姓金的穷人,把年过 60 的父亲藏入一座山的山洞之中,每天偷偷地给他送饭,始终没被人发觉。皇帝听说了“高丽葬”这件事感到这条法规过于残酷,便给高丽王送去了三个难题,使他非常为难。山洞里的金老汉听到这个消息后,告诉儿子如何解答这三道难题。儿子来到京城,向高丽王诉说了解题之法。国王听后,欣喜异常,究其出谋者,方知是一位年过花甲的穷老汉。于是,高丽王醒悟到老年人阅历丰富,是国家的财富。从此,废除旧律,通令全国尊重、爱护老人。那位金老汉重返家园,与家人团聚,安度晚年一直到寿终正寝。从此以后,花甲宴代替了“高丽葬”,敬奉老年人成为朝鲜民族的传统美德。
相关参考
朝鲜族人民特别重视教育,早在20世纪30年代初,就兴办了不少学校。有“宁肯啃树皮,也要让儿女上学”的好传统。解放后,各地纷纷建立“家长会”、“董事会”等民间办学组织,自筹资金、材料,办起了几百所中小学
朝鲜族人民特别重视教育,早在20世纪30年代初,就兴办了不少学校。有“宁肯啃树皮,也要让儿女上学”的好传统。解放后,各地纷纷建立“家长会”、“董事会”等民间办学组织,自筹资金、材料,办起了几百所中小学
和龙市是朝鲜族聚居地,民间艺术传承与发展具有鲜明的朝鲜族民族气息。朝鲜族是尊老爱幼、崇歌尚舞的优秀民族,几千年来,朝鲜族民间文化娱乐生活中一直有老两口唱跳的节目,在群众中一直是喜闻乐见的节目,并形成了
朝鲜族村落多半坐落在依山的平地上,房屋别具一格。屋顶四面斜坡,屋里用木板隔成单间,各屋之间有门道相通。屋内设平地炕,炕底有火道,即使是严冬,室内也温暖如春。朝鲜族的文化受汉族影响较深,房屋建筑与汉族多
朝鲜族婚礼形式较多,各不相同。在结婚古俗中以踩麻袋和推木雁比较有趣。在结婚这一天,新郎穿着礼服,戴着礼帽,骑马来到新娘家。女方在新郎下马的地方放一条麻袋,麻袋里装的稻谷之类的粮食,新郎下马时第一脚必须
捣衣是朝鲜族特有的风俗之一,每年的仲秋时节,朝鲜族妇女都要拆洗衣服被褥,进行浆洗晾晒,待衣物半干后,将其叠成长方形放在砧板上棰打,这就是捣衣。捣衣有两点好处,一是捣后的衣物平整、光洁;二是再洗时易于清
朝鲜族自古以来,将孝道视为万行首,因而在丧礼与祭礼中,比其他礼仪更彻底的体现了崇拜祖先的观念,逐步形成了丧礼,祭礼程序。朝鲜族多实行土葬,散居在城镇的也实行火葬。在朝鲜族社会,父子关系是一切人伦关系的
朝鲜族的传统风味食品很多,其中最有名的是打糕、冷面、泡菜。打糕是用蒸熟的糯米打成团、切块、撒上豆面并加稀蜜、白糖制成。冷面是在荞麦面中加淀粉、水,和匀成面条,煮熟后用凉水冷却,加香油、辣椒、泡菜、酱牛
在秋冬时节,朝鲜民族经常制作一种小方块米糕(也称“打糕”),最常见的一种叫“糯米打糕”,用糯米精制而成。临过年时,家家户户都要准备很多糯米打糕,分赠邻居和亲友。从这种习俗中产生了“吃打糕过年”的说法。
「公司餐会」这个习俗就是儒家传统与韩国特质持续交会、衍生出的现象之一。我刚到韩国那几个月,这种习俗带给我最多职场上的摩擦。事后我发现,原来我上班第一个周五、团队为我举办的那场疯狂欢迎会并非特例。那只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