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 为什么北朝的皇帝要“灭佛”?
Posted 寺院
篇首语:古人已用三冬足,年少今开万卷余。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中国历史 为什么北朝的皇帝要“灭佛”?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中国历史 为什么北朝的皇帝要“灭佛”?
西晋灭亡后,一向被视为代表中原文化正统的晋朝上层贵族大批南渡,在江东建立了东晋政权;北方则进入“五胡十六国”时期。北方这些国家的君主多崇信佛教,这一方面是因为他们大多在文化上相对落后,自身并没有深厚的传统与强大的信仰;另一方面,他们以外族之身入居中原,对于佛陀这个“胡教戎神”有着一种天然的亲切感。到了后秦姚兴之时,因为迎请了旷代译经大师鸠摩罗什,翻译出多部大乘经典,佛教在中国北方的传播面日益深广,盛极一时。
稍后,当北朝的北魏第三代皇帝太武帝拓跋焘在位(424—451)时,结束了五胡十六国的割据局面,重新统一了北方。他先后举行了七次北征,基本解决了柔然的骚扰问题,在对南朝刘宋的战争中也一度占据主动,其势力直抵长江以北。但就是这样的一位鲜卑族的雄主,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下达了“灭佛”的命令:凡带有诸佛图形的佛像和所有经书都要烧毁,出家人无论老少都要坑杀。这次灭佛的直接原因是佛、道之争。当时北方道教的领袖人物寇谦之与太武帝重用的汉臣崔浩交谊甚笃,两人经常通宵达旦谈古论今。寇谦之自称得到太上老君的神授使命,要辅佐人间的“太平真君”,于是崔浩上疏太武帝,劝其信奉了天师道,并且将年号都改为“太平真君”。
太武帝灭佛更深一层的原因,是由于长期以来,在历代统治者的扶持下,各地的寺院经济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寺院不仅占有广大的土地,而且凡加入僧籍者,就可以免除各种徭役和赋税。于是很多人借此隐匿户口,导致寺院人口急速膨胀,由此国家却丧失了最基本的赋税财政收入以及大量的劳动力和兵源。面对这种情况,北魏的统治者最终不可能听之任之;加上太武帝又是一位铁腕君主,下起手来更不会留情。北方佛教经此一劫难,一度陷入衰落。但是没过几年,随着崔浩和太武帝的相继去世,灭佛的禁令得到解除,而一直笃信佛教的太子拓跋濬继位,是为文成帝,佛法又得以复兴。
北魏经过“六镇起事”与尔朱荣“河阴之变”后,分裂为东魏、西魏,继而又分别嬗变为北齐、北周。北周建立之初,与北齐相比还处在弱势,到了周武帝宇文邕在位(561—578)时,国力开始强盛。而他为了富国强兵所采取的手段,不外乎还是加强中央集权,集中表现为对佛、道二教都采取禁断的措施。等到将对手北齐消灭后,更是大规模毁坏寺庙,没收寺院的土地财产,强迫僧、尼还俗,将之编为国家户口。当有人为此与他争辩时,他宣称自己并非西域胡人,对于佛陀没有丝毫敬意,所以要彻底废除。北周武帝这次灭佛行动持续时间较长,范围较广,影响也较北魏太武帝时为大,但并不曾屠杀僧尼;其客观效果是极大增强了国力,从长远来看,也为后来隋朝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我国历史上的灭佛运动还远不止北魏太武帝与北周武帝这两次。唐代后期的宪宗元和年间,皇帝曾经下敕令要迎奉“佛骨”(即舍利),从而掀起了举国的宗教热潮。其后的穆宗、敬宗、文宗时期,都持续提倡佛教,而此时的朝政,因为宦官专权及朋党之争已趋于腐坏,国家财政又因寺院的发展而不堪重负,所以武宗(841—846年在位)即位后,便决心整顿朝纲,遂再次开始灭佛。因当时年号为会昌,故史称“会昌法难”。而唐朝灭亡进入五代十国后,后周世宗柴荣(954— 959年在位)为了安定社会、振兴经济,依然是从限制佛教入手。他下诏裁并寺院,削减僧尼数量,又销毁铜像铸钱,以增加经济领域货币流通。在佛教的史籍中,将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唐武宗以及后周世宗这四次历史上比较大规模的灭佛行动合称为“三武一宗之厄”。这四次“法难”虽各有其历史因缘,起因和过程也有异同,但不外乎都是统治者为维持其政权,解决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以及宗教内部本身存在的问题而引发的。值得注意的是,佛教的传播事业并未在此重重磨难下止步不前,反而在不断适应中国社会、不断与中国本土文化融合的过程中得到持续的发展,直至今日。
相关参考
从假皇帝变为真皇帝的周武帝,所做第一件大事,很多人想不到:灭佛。历史上有很多人很类似,但凡被称为“武帝”的皇帝,除了在武力方面很有成绩之外,在文化领域也都有很大的影响。第一个“武帝”是秦始皇,虽然他坚
灭佛佛教自汉明帝传入中土以来,曾几度辉煌。佛教最兴盛的时候是在南北朝时期和中唐、晚唐时期。当时人们对佛教的狂热毫不亚于一场全国范围内对某些人的极端崇拜。如有人当着大众面前割取自己身上的肉去喂鸟,遍体流
从假皇帝变为真皇帝的周武帝,所做第一件大事,很多人想不到:灭佛。历史上有很多人很类似,但凡被称为“武帝”的皇帝,除了在武力方面很有成绩之外,在文化领域也都有很大的影响。第一个“武帝”是秦始皇,虽然他坚...
导语,南北朝时期,儒释道的发展,十六国君主对儒释道的选择,重点讨论太武帝和孝文帝时期,太武帝灭佛,孝文帝儒释并用我国历史上有三个大分裂时期,春秋战国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和五代十国时期,这三个时期战乱频
公元445年太武帝灭佛佛教自两汉之际传入中国后,势力渐强,信佛者日多。到南北朝时,从皇帝、嫔妃、公主、诸王到世家大族大都信佛。中原人民为了逃避政府的沉重徭役和租调,也纷纷出家。寺院数量和僧尼人数激增。
唐武宗李炎(814~846)唐朝第十六代皇帝。唐穆宗李恒第五子,文宗之弟。本名□。长庆元年(821)封颍王。文宗曾立鲁王李永为太子,后李永暴死,乃另立陈王李成美为太子。开成五年(840)正月,文宗疾甚
唐武宗李炎(814~846)唐朝第十六代皇帝。唐穆宗李恒第五子,文宗之弟。本名□。长庆元年(821)封颍王。文宗曾立鲁王李永为太子,后李永暴死,乃另立陈王李成美为太子。开成五年(840)正月,文宗疾甚
《独孤天下》大结局中,杨坚终于当上了皇帝,而独孤伽罗也终于当上了皇后。 剧中,杨坚称帝之后,臣子与其密谋将宇文邕的子嗣全部杀掉,杨坚本来有所犹豫,但为了江山和权力,他还是默许了这件事,最后宇文邕
应该说,佛教自东汉传入我国,一直是我国人们的主要信仰。并且历代王朝都相信佛教,唐武宗在会昌五年发动的灭佛事件,影响非常巨大,那么他为什么要灭佛呢?国家经济和统治阶级权力受到威胁在唐朝的鼎盛时期,例如太
应该说,佛教自东汉传入我国,一直是我国人们的主要信仰。并且历代王朝都相信佛教,唐武宗在会昌五年发动的灭佛事件,影响非常巨大,那么他为什么要灭佛呢?国家经济和统治阶级权力受到威胁在唐朝的鼎盛时期,例如太